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09-06-19张志霞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活动初中语文

张志霞

摘要自主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走“自主学习”之路,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自主学习

学校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过程。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学的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放任学生去学习、任他们自由发展。其实这样不仅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紊乱。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自主学习通常被称为自学。自主学习的实质是独立自主地学习,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操控的学习。自主学习并不等于绝对孤立的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不能片面地认为只要教师一发表议论,就会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学生的这种自主行为不是天赋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由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平等的参与者,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或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风格,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定动态的、发展的语文学习目标,组织语文学习内容,选择语文学习的方法或策略,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共同评价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以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味教材的思想情趣和艺术魅力,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和综合性的语文实践,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材中人物情感的体验。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改革教法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中学生具有好奇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总是采用同一或相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影响。语文教学应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因此,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阅读课单元,让学生采用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朗读形式,使其在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读诗歌单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举办朗读会;在讲戏剧、小说单元时,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在讲文言文时,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在讲议论文时,举行小型辩论会等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等感官,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量;教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可见,学习方法在人的发展中是何等的重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主体的差异性,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不必由老师强求统一。如《春》的学习中,学生们在探讨文章写了哪些春景时,有的分段概括,有的列举小标题,有的图文结合。接着我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春景图进行欣赏揣摩,学习兴趣十分高涨,有的声情并茂朗读,有的推敲用词,有的比较品味,甚至有的拿出画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就可以去感悟、去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新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可见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而学生的创造精神产生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尽可能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宽松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提出问题后,不要求学生急于得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充分思考,给他们足够时间自读自悟,找到更有创意的思考结果。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

四、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确实很多,它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不乏交流的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多向交流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了统一的见解,培养了互助合作的精神;后进生在组员的帮助下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在课外阅读课上,学生集合小组的力量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为学新课文做好了充分准备;在阅读理解字词句时,学生通过讨论,不断探索出描写事物的方法,如描写水果时,可从颜色、形状处着手,写美景时,可以按顺序抓事物的“美”来描绘。这样,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课内课外联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课本中,必然远离实践。教师要抓住两个板块不放松,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一是课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多读多写,千万不可越俎代庖,削弱学生的语文实践;二是抓住课外阵地不放松。课内教在点子上,课外加以延伸、拓展、深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活动。读写是语文的双翅,读得少,读得不得法,无疑是对语文教学的釜底抽薪,一定要打开学生课外生活的大门,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用好语文,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题中学。只有每个学生带着学习的需要,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学生才会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教学活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