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2009-06-19李海荣
李海荣
摘要本文针对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全面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态度;兴趣;信念和情感。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材从内容上也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新的教材更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应用功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我逐渐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习惯等。它虽然不对客观事物认识作具体判断,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强有力的协调作用,其中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情感尤为重要。既然我们明白非智力因素对事物的影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持肯定态度,对学生的错误持发展的态度,而学生要尊敬、信任教师,积极配合教学。因此平等、尊重、理解、关心、宽容、信任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压制了学生语言交流的欲望,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英语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更具有教学上的绝对权威,更容易让学生变成机械的“接收器”。因此老师必须从俯视的位置上走下来,平等、民主地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能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孩子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让他们在肯定中得到激励,在尊重中获得信心。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是情境教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师生用英语互相问候、交流。通过双边互动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了平等关系。教学中,对学生给予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从而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
二、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引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选用既有知识又富有趣味性的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设一个接近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场景。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广泛的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兴趣使人充满欢乐,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
发展积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创设一种情景(其必须以真实为前提,不能让学生察觉是在有意设计情景)。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其境,感受真实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有了这样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感受到愉快与兴奋的成功体验。
2运用多媒体视听方法来感染激发兴趣
课堂内为了培养学生脑、眼、耳、口、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采用视、听、说、写相合的方法来教学单词、句型。学生眼看图像(实物)、耳听录音(或教师口述),这就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并达到会说、会用的程度。
3运用良好的提问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把兴趣因素引入初中英语教学无疑给其改革带来勃勃生机,最成功的学习者是那些既有天赋,又有极大学习动力的人。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提问激起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亢奋状态。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回答,在整堂课中会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一系列的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思维,开拓了他们的思路,发展了智力。
三、善于扑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学好英语
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努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讲,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俗话说: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与学生对号入座,使他们各尽其材,找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某个突破口,因势利导,将会带来初中英语学习的全面突破。
家长要想将学习目标变成孩子的志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要定得过高或过低,一旦目标制定,要严加督促,严格执行,决不要妥协。在实际生活中要随时随地注意磨练孩子的意志,将活动坚持到底,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我锻炼意志的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
一位善于用表扬、鼓励之词的教师往往会深得学生的爱戴,学生的积极性就高。我们也常常发现:当学生尤其是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课。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悦的心情。让学生知道你对他的重视,对他的希望,让他知道老师已经肯定了他那些点滴的成功。一旦他的内在价值得到外界的承认,学业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随之增强。这对学生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鞭策。任何时候,作为老师都应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向上,培养自信心。
总而言之,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是英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每一位教师如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使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精神振奋,耳目一新,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学生定能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保持稳定并不断发展的学习兴趣,做到越学越爱学,越学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