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2009-06-19兰永利周晓东
兰永利 周晓东
农村公路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加快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农村公路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缩小地区差距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战略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建设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20字方针紧密相关。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
农村公路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可以打破农村地区的自然封闭状态,有效地促进农村的资源开发,使广大农村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水电以及旅游等资源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而且还可以畅通与扩大农村的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使农村的自然物产和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公路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持久动力。而我国有9亿农民、2.5亿多农户。是我国最大的具有消费活力的群体,农村市场对我国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增加农村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措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流通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能为扩大国内需求开辟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农村交通还比较落后,“买难”和“卖难”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消费。实践表明,大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和提高农村交通条件,可以有效地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民消费,从而达到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目的。
农村公路建设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城乡协调、结构合理、质量稳固、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最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这是交通行业长期坚持、努力奋斗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难点在农村,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路运输整体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也在农村。我国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较低,目前仍有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中四级和等外路占将近九成,砂石路占七成以上,许多地区缺桥少涵、晴通雨阻,农村公路的覆盖能力、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等都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同时,随着高速公路网及国省干线公路网的扩展,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规模效益的发挥,有赖于农村公路协调配置形成有机的整体。农村公路不仅是干线公路集疏运的基础网络,也是其他运输方式集疏运的基础网络,是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加快,农村客运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车子将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连成了一个紧密相关的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推进了城市、农村之间的互动。
二、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创造了基础条件,更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改变、五个促进”上。
(一)农村公路改变了交通落后面貌。促进了农民增收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通了,农村经济就活了,发展的潜力就被激活了。“公路通了。城乡近了;脑筋活了,门路广了;收人多了,面貌变了”,这是广大农民的切身感受。没有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山里山外两重天”就无法彻底改变。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货损多、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也就没法得到有效解决。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在农村交通条件改善后,大力培育花卉苗木、有机稻米、畜禽养殖、奶牛乳品、果品蔬菜、茶叶、笋竹两用林和水产养殖八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先后建成了“中国茶花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南方奶牛与乳制品之乡”。农业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面貌也改变了。这在中国的广袤乡村,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农村公路改变了消费结构,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持久动力。农村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解决了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为我国9亿多农民这个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扩大消费提供了必要条件。近几年。各类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农家。摩托车和农用车的销售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正像浙江一位农民说的,“现在城里有的咱农村有,城里没有的咱农村也有”。同时,农村公路建设还直接促进了水泥、钢材、沥青、砂石等建材业的发展。据测算,每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约需水泥4500万吨,约占全国当年水泥产量的11%,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农村公路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乡风文明
整洁通畅的农村公路拉近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市文明向乡村延伸,农民群众接受现代文明,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少地方在农村公路修通后,相继组织开展了改水、改电、改房、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生活习惯和乡村习俗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化。可以说,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四)农村公路改变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民主
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推行了民主管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的平安、稳定、和谐。四川省仪陇县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了通村公路建设“四权”运行模式。即村党支部行使领导权、村民会议行使决策权、村委会行使执行权、村民代表行使监督权,形成了领导、决策、实施、监督互动互补的保障机制,把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作为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探索出一条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效能、建立民主决策机制的新路子。
(五)农村公路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稳定
农村交通条件好了,儿童辍学率低了,到城市医院就医近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地区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农村公路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农村公路的建设规划应该紧紧地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总体要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从农村迫切需要而且有条件做好的方面人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因素,科学制定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
从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已经成为建设的理念。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把握修实用之路、修安全之路、修资源节约之路。
在发展思路上。坚持“量力而行、好中求快”的建设原则。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必须从农村公路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当地经济条件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速度,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做到“量力而行、好中求快”。
实施方式上,坚持“两个依靠”,促进“两个转变”。农村公路建设涉及各级政府和多个部门,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促使农村公路建设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从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这是我国农村公路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
在投资政策上。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政策。为支持各地建设农村公路,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2001-2006年。国家车购税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由2001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7亿元,占车购税的比例由5%提高到39.5%。各地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筹资的办法,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有的省通过银行贷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有的省将建设干线公路缴纳的营业税及收费公路营业税,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同时,提倡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修路。目前,已初步形成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在技术政策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建管养并重、路站运全面推进。为指导和规范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资金来源、组织方式。为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提供了政策支撑。各地交通部门组织实施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工程,加强了农村客运场站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