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09-06-19张培刚

体育学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体育社团学校体育吉林省

张培刚 程 斌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滞后,组织管理相对松散,开展活动场地不足、体育社团建设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以及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套经费不足等问题。针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社团;大学生;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4-0063-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sport associations in Jilin province

ZHANG Pei-gang1,CHENG Bin2

(1.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 130022,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lion,Yuxi Teachers Institute,Yuxi 653100,China)

Abstrac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data analysis,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e of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sport associations in Jilin province,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sport associations in Jilin province is falling behind; their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is relatively loose; playgrounds for developing activities are insufficient; there is a lack of professionals for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 associations; dedicated funds for related school departments are inadequate. The authors analyze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sport association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 association;college student;Jilin province

2005年《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1]中就对高校社团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各高校积极响应文件精神加强了对高校社团的管理工作。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2]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变化,大学生体育社团获得了快速发展,体育社团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其他社团,使体育社团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体育社团不仅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织,而且是学生余暇生活的乐园,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完善了个性、协调了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还充分挖掘了运动才能。这说明体育社团的发展适应了大学生主体的需要,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体现了学校体育的功能,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培育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社团是国家或地区管理、兴办体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影响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担负着组织、协调、教育、团结本地区、本行业体育工作者和参与者的重大职责,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在高校内部建立的群体性的体育组织或团体。它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束缚,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其成员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3]。

本研究随机抽样吉林省10所大学36个体育社团的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实施问卷调查时间为2008年4~6月。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目的、体育社团的组织与管理、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频度、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与使用、社团开展活动所需的场地与器材、学校管理方的参与度、社团指导人员的情况、参加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等。问卷调查采取现场发放,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2份,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95.3%,对有效问卷用Excel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处理。

1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特征

1)自发性。体育运动独有的竞技性、挑战性、娱乐性、观赏性和群体性,使不同院系有共同运动兴趣爱好的大学生自发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体育社团的雏形[4]。其次,大学生对体育明星的崇拜,大众传媒对世界性大赛的宣传,如足球世界杯、欧洲杯,奥运会,NBA,田径大奖赛等赛事报道,受此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自发形成特定运动项目的参与者和球迷,再次,大学生特有的朝气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使最初由体育特长学生个人的自发行为,发展到班级内部的活动小团队,再发展到院系一级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团队,最后发展到跨院系、跨年龄的校级体育运动协会组织。通过对吉林省10所大学36个体育社团的考察得出大学生体育社团产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自发性特征。

2)多元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验享受体育快乐的大学生占43.4%,排第1位;丰富课余生活的大学生占34.3%,排第2位;提高运动技能的大学生占28.7%,排第3位;缓解学习压力、塑造健美体魄、增强体质、扩大交际范围,依次排4至7位。因此,大学生在体育社团这个平台上实现不同的体育价值取向,获取不同的体育感受与乐趣,追求多元化的体育目标。

3)时代性。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使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与评价理念发生了转变,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再是其唯一的评价标准,现代社会的发展更看重大学生的情商、协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增进人际交往、锻炼组织能力、完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使体育社团具有时代性特征,也是吸引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一个原因。

2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

1)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分布及规模。

对吉林省10所高等院校进行实地调查,截至2008年6月份止,10所高等院校的学生体育社团共有36个。其中,综合类高校4所,社团14个,占38.8%;师范类高校3所,社团16个,占44.4%;职业学院3所,社团6个,占16.6%。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体占72.6%,男生占68.9%,女生占31.1%。

大学生体育社团主要以具有时尚、休闲、易开展以及我国具有优势的竞技项目,如武术、散打、网球、跆拳道、瑜珈、健美操、羽毛球等体育社团为主。其次,足球、篮球也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但由于足球、篮球运动受技术制约不大和随意性、放散性特点,成立专门体育社团的不多(见表1)。

2)体育社团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社团主要是以体育单项的组织形式成立,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由组织起来并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认可。目前体育社团管理过于松散,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部分体育社团没有成文的管理条例,有制度的仅18个,占总数的50%;有经费保障的为12个,占总数的33.3%;经常开展活动的22个,占总数的61.1%。学校团委、学生处定期检查体育社团活动情况并召开社团负责人开会的院校占28.7%。

3)体育社团的管理、指导与活动频度。

体育社团的管理人员主要是由该项目技术能力好,具有号召力的学生担任。体育社团的技术指导由体育部(院系)教师和技术突出的学生担任。体育社团每月开展2~3次活动较多,分别占43.3%~22.7%;开展1~4次活动的较少,分别占12.9%~14.7%。另外,体育社团也承担一些校内外大型活动的表演。

4)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

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会员会费、学校拨款、社会赞助以及其他途径获得等几种形式构成。调查显示各占比例为46.7%、12.4%、30.6%、10.3%。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由社团、协会的管理人负责。经费在管理和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费的使用制度不健全,自收自支现象比较严重;二是经费的使用不够透明,会员只清楚自己交纳了多少会费而不知道会费是如何使用的;三是经费的交接程序欠规范。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社团的凝聚力。

5)体育社团活动的效果及作用。

通过实地调查得出,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好的院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较多,校园体育氛围也较好,在这些院校,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学生希望获得更专业的运动技术指导、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和体育竞赛活动。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社团主要收获是提高了体育竞技能力、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增加了人际交往、拓展了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个性及塑造阳光的仪表。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促进了体育社团自身建设,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6)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存在问题。

首先,随着近年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本来就紧张的高校体育场地变的更加的紧张。体育社团开展活动受到学校体育场馆、设备不足的制约;大学一年级学生和女生参与体育社团的人数和比例不高;体育社团的组织和日常管理缺乏制度性保障;体育社团的经费紧张、来源单一,缺乏多渠道筹措经费的能力;体育社团的技术指导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社团定期开展活动的频度较低,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还有待拓展;其次,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一些运动项目,如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受场地的限制,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渐渐的对这些项目失去了兴趣,最后退出了体育社团。多数院校的团委、学生工作部、体育部等相关部门的管理者侧重于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知识智能的开发、文艺汇演、职业规划、校级运动会等方面工作,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缺乏热情,对体育社团的经费投入不够。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总体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滞后于吉林省高等教育事业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3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形成的原因

1)体育课程资源的有限性与学生的健身意识。

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与现有课程的有限性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然而学校所能提供的体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吉林省为例,多数高校仍然按照固定的学分制进行管理。体育每周只安排1次课(2小节)。中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压力一旦摆脱,大量自由支配时间充斥了大学生的生活,如何切实提高自身的健康,成为他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于是体育社团的产生成为必然。体育社团为他们提供了增进健康、发展个性、展示能力的极佳平台。

2)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体育社团发展提供了可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社团的著名教授萨拉蒙曾[3]宣称:“全球性社团革命,对世纪晚期的意义,也许如同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世纪晚期的意义一样重大。”社团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可以说恰好符合了当代政府治理国家理念的转变。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其重要的转变就是体现在管理权的下放,政府由事事参与逐渐过渡到宏观管理,把管理权充分下放到学校、基层。逐渐完成从“大政府、小社会”或“大政府、大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变。从政府统治社会到社会自治,都需要壮大社团的力量,依靠社团实现社会的善治。体育社团的产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逐渐的走向前台。

3)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转变的必然选择。

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高校资源匮乏所以政府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培养的是社会精英。呈现招生人数少、入学比例低,强调高质量培养人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已经逐步步入大众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再是象牙塔的精英,而是社会的劳动者。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模式的变化,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以前从入学到分配由国家一手承担,当时的大学生只需要接纳高校给予的知识就能承担参加工作后的任务。而现在大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自主精神、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各项技能,大学社团正是大学生发展自我的一个平台,在社团里可以整合社会上、学校内的各种资源弥补学校的不足,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身体、智力等方面的基础。

4)高校管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各种新情况的出现,以往刻板僵化的管理模式势必会遇到困难,而自发的学生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正在逐渐增强,逐渐成为大学校园中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部分,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作为展示超越精神,孕育人类文明的体育必然成为学校精神文明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在凝聚青年学生的思想成绩、繁荣校园文化、传承学校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社团的诞生无疑正是将学生组织发展要求与体育精神倡导的需求结合起来,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

4对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建议

1)健全体育社团的相关规章制度,实施科学管理。

吉林省各高等院校的团委、学生工作部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指导学生体育社团建立、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社团章程、经费管理、会员的权利与义务、活动时间等。院校的团委、学生工作部、体育部等相关部门可制定优秀体育社团、会员的评比方案,每学年进行表彰奖励,以此激励各体育社团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社团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体育社团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拓宽体育社团经费来源。

体育社团开展活动要有经费支持,有不少运动项目还属于高消费项目,如网球、羽毛球等,就需要体育社团积极筹措经费。一方面争取学校更大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就要向社会寻求赞助,比如,体育社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为企业的商务活动进行体育表演,社团有影响的体育赛事可以用“冠名权”拉赞助,体育社团中的技术骨干还可以为企事单位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教练和策划,以此吸引校内外的更多关注,为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所需的经费、场地保证。

3)加强体育社团骨干的培养。

院校的团委、学生工作部、体育部等相关部门统一协调起来,积极支持和解决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视体育社团骨干的培养工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除对他们进行体育技能的训练指导外,还要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组织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强化管理能力,充分调动社团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大学公共体育部应成立大学生体育社团指导咨询中心,对刚成立起来的大学生体育社团进行业务指导,辅助发起人制定各项工作计划和方案,及时帮助解决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过程中的困难。

4)加强体育社团活动的组织,丰富活动内容。

各院校对学生体育社团在拟定活动计划时,结合各自院校的体育场地、设备以及院校自身的体育氛围特点,同时考虑不同层次、男女学生的需求,确定适宜的社团活动次数,设计符合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活动方案,例如,体育社团根据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开展冰上运动、定向运动、登山运动、野外生存等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总之,社团活动项目越有特色,越有挑战性,越新颖就越能够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就越有助于体育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5)重视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吉林省高校体育社团组织体育活动不应该只在高校内部展开,而是应该走出校门,尽可能多的参加一些单位或企业的邀请赛、友谊赛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社团成员的能力,还可以增进社团成员对社会的了解。高校体育社团在与社会体育社团联合开展活动前,应作好组织宣传工作,如健美操社团可以“青春、健康、阳光”为主题,丰富群众和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真正做到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的互动,构建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 中青联发[2005]5号,2005-01-13.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 中发[2007]7号,2007-05-07.

[3] 莱斯特•萨拉蒙[美]. 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 贾西津,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 崔树林,穆益林,李永华,等. 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J]. 体育学刊,2008,15(11):71-74.

[编辑:谭广鑫]

猜你喜欢

体育社团学校体育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如何上好一节乡镇体育课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