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6-18李翠玲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6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创新能力情境

李翠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33-01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之林。”“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当前的教育改革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作为政治教师就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仁们商榷: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由此可见,好教师不但会教书,更会育人。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要以自身的表率模范作用影响教育学生,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成长,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而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以教师为尊,学生唯命是从,课堂气氛严肃、刻板沉寂,学生在教师威严下不能独立思考,不能自主学习。这种师生关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呆板,没有创造力,因为他本身的创造意识被早早的扼制住了。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老师是和蔼可亲的,老师是平凡的人,老师是可以接近的,正如孔子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从而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新的教学模式

大家都知道,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老师是主体,学生是轴心,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没有创造力。创新教育要求老师跳出自我为中心的圈子,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主导,桥梁,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的感知教材,学习和理解教材,最后把教材变成创造能力,应用于实践。还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是教育的主体,学习是自己的事,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向老师质疑问难,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例如:我在讲“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时,首先用恩格斯的一段话引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然后让学生分析材料,展开讨论,最后很自然的得出结论,环境污染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善于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横死记硬背,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不管成功与否,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和锻炼。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既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我在讲心理健康的表现时,引入我校一名初中学生自杀的事例让大家讨论:最终导致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当你的心情很差的情况下怎么办?这个同学自杀给我们大家什么启示?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同学们熟悉了解,也很同情,但很少有人去冷静的思考其中的原委和蕴含的道理。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向同学们发起提问,引导同学们深思,引起共鸣。同学们很认真很客观很冷静的去思索去讨论,很多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也都积极参与其中,很严肃的去讨论,最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总结出心理健康的表现,心理偏差的表现及危害,调解心理偏差的很多办法,以及我们遇到心理问题时应该怎么办等很多问题,一堂课下来同学们意犹未尽,既有对死去同学的遗憾,又有对今后生活的深思。我觉得这样一堂课由于老师恰当的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在学生们共同的创造过程中,既收获了知识又收获了人生经验,受益匪浅。所以我觉得老师要想方设法设计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探索的氛围,改变死记硬背、呆板沉闷的教学模式和氛围,逐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是老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而创新教育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幻灯、计算机等,从文字到声音到图像,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我们在学习依法保护环境这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做课前准备工作,学生们有的找来了秦皇岛日报,报纸上有一版面介绍了我市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情况,附有彩图,我和学生们一起绘制成幻灯片,课堂上放给学生看,让大家感觉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非常严重,如果不治理,后患无穷,在学生们共同建议下我们利用电脑草拟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发放全校师生,动员大家一起参与环保。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因此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一位老师曾说过: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笨,脑子里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精力。传统教学中都是老师布置作业,出考试题,判考试题,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出考试题,每学一个单元,都要进行单元测验,我就要求每位学生给同桌同学出一份考试题,并写出答案,判处成绩,同时写出试卷分析,告诉同桌对方还存在什么缺陷,哪些知识没过关。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积极参与,练出了自己管理教育自己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本领。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面对机遇和挑战,面对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要不断改变观念,走创新之路,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赶上时代步伐,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创新能力情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感悟三角形的高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