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医院建筑内部设计的“高明度”问题
2009-06-18武光荣
武光荣
[摘要]医院建筑内部部门众多,功能复杂,交通流线繁琐,是一种专业技术含量大,机能复杂的建筑类型。医院建筑的“高明度”问题也就是其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即医院建筑内部空间的诸多功能部门应当使患者易于认知,便于区别。医院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要注重直观性、有序性、明晰性、诱导性。
[关键词]医院建筑内部设计高明度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088-01
在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总体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建筑师需通过合理的总体布局,各功能空间的组合,对内部众多人流进行高效率组合,以提供符合患者需求的、良好的整体医学环境。医院建筑的“高明度”问题也就是其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即医院建筑内部空间的诸多功能部门应当使患者易于认知,便于区别。
一、空间的直观性
医院建筑的“高明度”首先要求门诊部在全院总体布局中的位置以及内部各科室单元的入口应明显,尽在患者视线所及之处,且视线通畅不受任何遮挡。
医院良好的总体布局使患者对医院总体环境有一个明晰的概念,并且通过各栋建筑上的各种标志牌,迅速地判断并找到门诊部入口,进入门诊综合大厅。综合大厅作为接待患者的第一站以及挂号、收费、取药等公用部分人流集散的所在地,并且还承担着联系各科室单元空前空间的交通枢纽作用,因此它成为了医院建筑的中心。
门诊综合大厅的三维尺度和各科室的组合方式以及大厅内部诸多公共部门如挂号、收费、交通枢纽的布置,应当符合患者对门诊各功能部门位置的一目了然的直观性要求。这是增强门诊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可识性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空间的有序性
为了加强环境的易识别性,一个建筑群或建筑物可以布置成一系列从大到小的区域,区域之间应有清楚的标志物。
采用目前先进的“医疗街”设计理念,将各科诊区集中布置在大厅周围。利用共享大厅,沿“医疗街”组织两侧各诊区的水平和竖向交通。就诊病人进入共享大厅后,能很快地分散至各科候诊空间,使门诊大厅不仅是挂号、收费、取药、问讯等集中的场所,也是联系各诊断科室的交通枢纽。大厅内布置楼梯和电梯,与上层各科诊室取得了方便的联系。各科室的候诊厅作为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过渡,集中了本科室等候就诊的患者,属于半公共空间。因此门诊各功能空间具有不同环境质量以及不同单位空间人流密度,要求的公共空间(门诊综合大厅)、半公共空间(候诊厅、廊)、私密空间(诊室)这三种空间区域的划分,与患者的就诊流程以及对众多患者逐级分流而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是相一致的,以下原则体现了门诊各功能空间组合的有序性。
(一)各科室单元的非通过尽端原则。各科诊室均为尽端式布置,避免了人流穿越科室的现象。各科均有宽敞明亮的候诊大厅,分层挂号,解决了门诊高峰期人流拥挤的现象。使作为患者最终目的地某科室诊室空间得以以一个较大的独立的单元空间区域目标呈现在病人面前,从而避免了因各科室沿交通廊一字型分段布置,而造成的目标范围缩小到某个诊室,使可识别性随之下降,同时规范了患者在医院内部的行为。
(二)各科室单元的有序排列。符合人们就诊过程中行为习惯的各科室单元的有序排列对于提高门诊建筑的可识别性也显得相当重要。在设计中把门诊量大、行动不方便的科室放在下面,把门诊量少的放在上面,并注意把联系频繁的相关科室尽量安排在同层或邻层。一般说来,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因其规模大、人流最大,应布置于靠近综合大厅的位置;牙科、眼科等规模小、患者少的科室则远离综合大厅;儿科、急诊科、传染科等需要单独设立出入口,位置应当明显,急诊部的出入口位置尤其需要得以突出与强调。患者就可根据门诊各科室单元布置的这样一个特点,去找寻其目标科室。一旦因科室布局混乱而导致长期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次序遭受破坏,将产生较为混乱的局面。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公用部门更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已形成了挂号→候诊→就诊→划价→收费→取药这一就诊流程。特别是划价、收费、取药这三个流程衔接相当紧密。一些医院门诊部分为分散门诊大厅众多人流,将挂号、收费、取药等部门分厅设置,致使厅多难寻反而增加流线长度和交通面积,给患者带来不便。
三、空间的明晰性
简单明了的体形和空间结构,交通廊道主次分明,避免迂回曲折对于提高门诊建筑的可识别性有重要意义。医院建筑空间的厅式放射组合以及医院街线型组合最具有门诊空间的明晰性这一特征。
厅式放射组合,是以门诊综合大厅为中心,各科室单元放射状环布四周。而医院街式线型组合则是通过一条主要交通廊道将各功能空间联系起来。这两种方式主次空间层次十分清晰,其短捷、明确、流畅的空间组织方式有利于患者对于门诊的总体功能布局形成清晰的意象,提高了其整体环境的可识别度,进而使患者在情绪上感到安全与安定。在这样一个易识别的环境中,患者还可感到有行为的自由,从而对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
以“T”型中央主廊道为核心,两侧联结各科室单元,形成“叶脉”状的人流渐次集、散的模式,为医院街线型空间组合。医院通过这种方式进而又提高了其空间的可识别度。
四、空间的诱导性
为了提高门诊内、外部各功能空间的易识别性,除了其空间结构简单明了,各功能部门有序排列之外,还需采用容易引起患者在注意的光、形、色等手法制作的诱导标志系统。
门诊内部的诱导识别系统的设置方便了对各种人流的引导,帮助患者定向并且认路、找路,增强了空间的可识别度,使就诊环境井然有序,并且设计精美、构思巧妙的诱导识别标志以对美化内部环境、活跃气氛同样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总之,简洁的内涵是把设计高度精练,使它简化到它的本质,强调它内在的魅力,追求形式的现代特征和社会进步发展相适应。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界面的线条趋向简洁。简洁明快的直线和优雅的曲线在空间环境设计中运用,更多地体现在自然界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这种升华的过程又辅以现代材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医院的室内设计。首先,要用符合医院使用功能的简洁流线来形成和组织空间,并更注重用空间的组织方式来呈现一种分格,同时要注意空间的变化,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其次是对光线的应用和处理,在某种程度上讲,光线比其他室内要素更具有影响人心情的室内氛围的能力,它可直接左右人的情绪。故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室内光的应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手段;再次,在材质组织方面,要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反映不同的设计文化内涵,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室内氛围。最后,要通过合理的绿色植物、陈设的配置营造出温馨、平和的空间情调,以缓解病人的紧张心态,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张春阳,医院建筑空间环境质量的创造[J].建筑学报,1999.4.
[2]梁永基、王莲清主编,医院疗养院园林绿化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编,中国建筑协会室内建筑师培训教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马文娟,医院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J].中国建筑装饰与装修,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