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眼底出血中医有招
2009-06-18刘红娣
刘红娣
眼底出血,中医称之为“暴盲”及“云雾移睛”,认为‘‘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已成为致盲主要原因。中医活血化瘀在眼底出血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辨证为主,以出血的色泽(鲜红、暗淡、深暗)为主要依据,分期治疗,辨病治疗为辅。
分期辨治
早期(出血活动期)有新鲜出血则应“急则治标”、重在止血。必取凉血止血之品,如白茅根、生地黄、地榆炭和大、小蓟草等。伴有久病又遇新出血者,可加入祛瘀止血药。如三七粉、炒蒲黄、血竭、花蕊石、丹皮等,既可达到止皿目的,又阻止留瘀。
中期(出血吸收期)出血基本停止,积血开始形成,色泽淡红或暗红,见有瘀血斑。宜重在活血祛瘀,药用丹参、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王不留行、五灵脂、水蛭等。并适当加入行气止血药,如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等,防止再次出血。病久出血较深,色暗,宜加入通络活血祛瘀药,如干地龙、路路通、威灵仙等。
晚期(吸收机化期)积血大部分吸收,瘀血留久陈旧。出现硬性渗出物、机化物,难以全部吸收。宜扶正化瘀通络、软坚散结为主,药用陈皮、半夏、枳实、香附、昆布、海藻、三棱、莪术等。因久用化瘀通络药易伤阴耗气,故应加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的药,如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
中医分期治疗并非绝对定时。往往有兼证,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辨治。
辨病治疗
1玻璃体积血
常见于视网膜血管病变,由血管破裂或新生血管出血导致。
早、中期时,用眼底镜检查可见玻璃体混浊,并能发现原发病变。宜用养血止血法,四物汤加止血药,如三七粉、炒蒲黄、炒藕节、炒槐花、丹皮等。对反复出血、大量积血者,慎用桃仁、红花、丹参、五灵脂等活血化瘀药。观察用药1~3个月后,考虑作玻璃体切割术。
2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
由于高度近视眼球后段变长,脉络膜血管层受牵引而致破裂,该处组织缺氧,易产生新生血管,反复出血、变性、萎缩。
宜补血养心、益气健脾,以归脾汤、归芍地黄汤加减,也可选用中成药三七粉、复方血栓通、石斛夜光丸、逍遥丸等。适当加止血化瘀药,如蒲黄炭、大蓟草、花蕊石等。
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早、中期湿性伴有出血、渗出物者,宜用凉血止血、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法,四物汤、归脾汤、八珍汤、桃红四物汤等加味。
对干性、萎缩性者,宜用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法,根据临床辨证分别以补中益气汤、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
4高血压性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多继发于高血压病,病变涉及脉络膜、视网膜。常见于分支静脉阻塞、中央静脉阻塞、分支动脉阻塞。病程长,易引起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致盲。
治疗上,出血期宜用平肝理气、活血化瘀法,菊花钩藤饮、补阳还五汤、逍遥丸加减,或口服三七粉、羚羊角粉、麝香保心丸等。气滞血瘀型表现为情志不畅,胸闷胁胀,宜用血府逐瘀汤、逍遥丸加减。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者,在用止血药同时佐以益气养血药,以增加新生血管韧性,少用活血化瘀药,慎用破血之品。
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表现,微血管瘤、小出血点、硬性渗出、脉络膜新生血管、玻璃体病变及视网膜前出血、机化等。
阴虚火旺型用归芍六味地黄丸、增液汤、气阴两虚型用生脉六味地黄汤、脾肾两虚型用归芍六味地黄汤、香砂六君汤,随症加减知母、生石膏、黄柏、当归、麦冬、沙参、芍药、玉竹等。伴出血、渗出者。加清热凉血止血药;见渗出机化者,加软坚散结、补气通络药等。
此病还是应以预防为主,控制血糖,合并高血压、血脂紊乱、肾病等要同时治疗。
针对局部,莫忘整体
中医学认为,任何原因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血不和,均可导致眼内出血。故在治疗中需兼顾整体。
治疗中,出血早期以凉血止血为主,但应适可而止以防再次出血。病情稳定后,宜逐减寒凉止血药,辅以活血化瘀药,既可避免寒凝血止而留瘀,又可促进眼内瘀血吸收。
治眼内出血用活血化瘀药时。应根据辨证和病情灵活把握,少则活血,多则破血,血管脆弱和动脉硬化严重的患者用后易引起再出血现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必须慎用;月经期女性、孕妇、体质虚弱者、血压偏低者也要慎用和禁用。
患者日常生活饮食的调节也很重要,简介两种食疗方法:
1黑木耳20克,红枣30克,枸杞子15克。煮沸,炖烂,当点心吃。对视网膜动脉硬化、胆固醇偏高者,有预防作用。
2枸杞子15克,桑椹子15克,海带15克,女贞子15克。水煎取汁,加入适量白糖调味,滋补肝肾,养血明目,可防治老年性黄斑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