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熔岩地貌的地基处理及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2009-06-17余佳
余 佳
摘要:文章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熔岩地貌的地基条件下如何控制施工工艺要点,并说明了当工程中出现漏浆、塌孔、偏孔、卡锤、掉锤、断桩、短桩等事故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保质保量完工。
关键词:熔岩地貌;地基处理;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139-02
桂林桂城家园1#、2#、3#楼工程地处喀斯特地貌地区,地理位置紧临漓江河边,地表水较浅。工程所处位置地质结构复杂,岩溶发育程度高,规模大,溶洞成串出现,地下暗河交错。冲孔桩基础要穿过多层溶洞,部分溶洞内充填物复杂,多为流塑状,部分溶洞为空溶洞,单纯采用常规的机械冲孔施工方法难以成孔。本文将施工时
遇到的情况以及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加以总结,以供同行商讨。
一、工程概况
桂城家园1#、2#、3#楼的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桩长4m以内)和机械冲孔桩(桩长4m以上),持力层为白云质灰岩,桩嵌岩深度为500mm,3栋塔楼的地下室连为一体做停车库,共17层,建筑高度为49.95m,建筑面积为38481.09 m2,结构形式为短肢钢筋砼结构,设防裂度为六度,抗震等级为四级。桩径为800mm、1000mm、1200mm、1300mm、1400mm、1500mm、1600mm、1700mm共8种规格,桩长从3.9m到41m不等。
二、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一)冲击成孔
1.施工程序。根据溶洞分布情况,按先短后长、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原则确定各桩的施工顺序,尽量避免相临孔同时施工。
2.单护筒泥浆护壁冲击成孔。钢护筒下沉至岩面后,用冲锤往复冲击,将冲孔中的土石破碎或挤入孔壁中,用高压泥浆泵悬浮出渣。
(二)清孔
终孔后,用掏渣桶掏渣后,再投入水泥、泥浆、黄土混合物(配合比为1: 0.01: 0.4),用小冲程冲砸造浆1h,使泥浆体积密度达到1.5左右,然后反复掏渣,直到泥浆中无2 mm以上大的颗粒为止。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cm即可进行下道工序。为使冲孔桩混凝土与孔底岩体黏接良好,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需用高压水冲洗排出残碴。
(三)灌注水下混凝土
清孔完毕,吊装钢筋笼时,为避免浮笼现象,将其中4根钢筋笼主筋与钢护筒焊接牢固。该工程的桩钢筋采用通长钢筋,施工时,钢筋笼分段入孔,接头用搭接焊。混凝土导管直径为300mm,底节管长4m,中间节长2m,顶管调节管为1.0m。导管使用前先根据桩深计算出导管的节数。导管架设在用方木搭制的井字架上,井字架扣于护筒口上,导管与导管之间用法兰盘连接,导管下口悬空高度控制在0.5m左右,灌注水下混凝土时,为确保导管底节埋入,首批混凝土在800mm以上,连续灌注,灌注中埋管深度保持在1m以上。混凝土灌注面应控制在桩顶设计桩高
以上0.8~1.2m,以便清除浮浆。
三、施工质量控制
(一)质量标准
孔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孔顶水平偏差不大于10cm;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cm。
(二)质量控制措施与对策
1.漏浆、塌孔。3-72#桩,冲锤击穿顶板时, 3min内水位下降了16m,漏浆量达到27.98m3补水一下难以完成,造成打桩机倾覆,钢护筒被埋;再如3-24#桩,当冲到21.4m深时, 32.6m3泥浆在2min内突然消失,孔内失水失压发生孔塌地陷。为此,要求机械操作人员随时检查孔内水位高度、泥浆稠度,排渣时要及时补水并认真分析泥浆颜色,渣样是否与抛填物和提供的钻探资料相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将坚硬片石、黏土及水泥作成混合物,视漏浆程度反复抛填、冲击,一次1~3m直至不漏为止。当漏浆太快,散填难以达到目的时,应采取集中抛填,即将黄土装袋,水泥整包,片石集中,短时间内大方量投入。如3-59#、2-15#、2-64#桩平均漏浆量高达19m3之多,散填全部失效,采用集中抛填才取得成功。
2.偏孔。因溶沟、溶槽岩面凹凸不平,溶洞顶板厚度不均匀,加上溶洞内孤石侵入孔径,孔底处于一边软一边硬的状态(半边岩),于是出现偏孔。偏孔容易造成台阶,影响钢筋笼的安放。纠偏是喀斯特地貌地区冲孔最频繁的内容,贯穿于整个冲孔过程,其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冲孔的质量和进度。为此,当冲孔穿过覆盖层或溶洞填充物接触溶洞顶板时,由于岩面倾斜被溶沟、溶槽切割成块状或蜂窝状产生偏孔。此时冲孔速度会明显降低,主绳摆动大。遇此情况应马上提出冲锤,抛入料径300mm左右的坚硬片石和块状黄土,将孔回填1.5~2.0m,保证冲锤平稳,以45cm小冲程冲击,待冲到原位后第二次抛入相同配比的混合物1.0~1.2m以80cm大冲程冲孔。如仍有偏孔将第二次方法重复进行。反复抛填仍难以达到目的时,则进行孔内水压爆破或掏渣清孔,将孔底洗净用C20级水下混凝土,搁置7d再冲孔处理。
当溶洞顶板厚度不均,薄弱部位被击穿,冲锤进入溶洞时,较厚的部位会形成探头石或台阶,严重者使锤头斜卧在溶洞内,如3-9#桩就出现这种情况,处理难度极大。由于当时无经验,我们花高价请武汉港务局的潜水员来现场打捞,才将冲锤提起来。后来在施工其他桩时我们采取了措施,在距溶洞顶板以上0.5 m开始用小冲程,同时观察孔内泥浆稠度及颜色变化,若带有漏浆则抛填0.5~1.0m厚片石(粒径30cm左右)和黄土,每循环进尺5~10cm,直至使填充物完全挤入溶洞内,再加大冲程冲孔。
当溶洞侧壁侵入孔径产生偏孔,则以加入大块片石为主,并适当降低泥浆浓度,回填3~5m后以小冲程冲击,冲锤平稳后再加大冲程冲孔。
3.卡锤。卡锤是喀斯特地貌地质冲孔中频率最高最棘手的事故。若冲锤卡在孔底往往使孔报废,重新补孔,经济损失极大。对此采取的措施有:(1)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有:机械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冲机负荷和主绳摆动情况,严格按照机械冲孔工艺操作,杜绝出现探头石、石阶等,发现卡锤征兆及时提起锤头进行抛填处理;(2)在距溶洞顶板以上30~50cm处改变冲孔冲程和冲击次数,采用慢打轻击,进入溶洞后反复抛填片石、黄土及水泥,抛一次进1.5m左右,直至达到人工造孔的目的;(3)改变冲锤形式,在原十字形锤头上焊圈(用钢轨加工成弧形),把十字形连接起来,使之减慢冲进速度,一次成孔并圆顺;(4)卡锤后防止强行提主绳,强扭和操作不当使钢丝绳断裂而增加处理难度,应及时测量冲锤被卡标高,查明原因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慢试法:冲锤卡在中间任何部位时,应将主绳徐放—收紧—徐放—收紧,反复进行使冲锤旋转从原位提出。该工程采用此法处理了2-34#桩的卡锤。
冲击法:将主绳放松3~5m,用冲锤副绳吊一重物向下冲击冲锤,使之产生松动,主绳重复慢试法。该工程采用此法处理了3-1#桩的卡锤。
水下松动爆破法:测准冲锤被卡高度后,迅速将乳化防水炸药捆成两组,加配重对称放入冲锤刃脚部位,药量视地质情况而定,根据卡锤类型决定将药竖立或水平放置,之后将钻机主绳带紧,采用电雷管起爆。该工程采用此法处理了2-16#、3-49#、3-52#、2-33#桩的卡锤,成功率达100%,未发生任何塌孔,落石等不良现象。
4.掉锤与钢材材质、地质及人为因素有很大关系,最容易出现在卡锤处理中,但发生几率较小。它比处理卡锤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为:(1)卡环与冲锤连接不牢或断裂掉锤;(2)处理卡锤将钢丝绳提断或冲锤提起又掉入孔内将主绳蹬断而掉锤。
对此采取的措施有:(1)在冲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卡环钢丝绳,发现超限及时更换;(2)随时准备好打捞工具,一旦掉锤及时打捞,防止沉渣埋钻。我们在处理3-60#,3-15#桩掉锤时就利用掏渣桶外侧加焊四个锚钩来提升。用锚钩钩住冲锤的吊环往上提升,效果都比较好,都将冲锤提了起来。
5.断桩和短桩。灌注水下混凝土是冲孔成桩的关键阶段,往往由于机具、材料准备工作及管理抓不好出现断桩、短桩事故,处理起来时间长、难度大。
对此采取的措施有:(1)每次灌注混凝土前要对拌合机(留一台备用),输送泵进行试运输,对导管进行高压水试验检查,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备足水泥和砂石;(2)组织好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严把工序衔接关,保证混凝土灌注质量和连续性;(3)导管一般埋管2~4m,通过漏浆处理位置时埋管以4~6m为好(防止混凝土挤破人造孔壁造成断桩);(4)测量混凝土面上升速度,若上升缓慢必定是混凝土流失,埋管至少要保持2m,随灌混凝土随提升导管,减少对下部混凝土的扰动,并防止上部混凝土初凝结壳造成夹泥断桩;(5)短桩接长前,将淤泥浮渣清除,用高压水洗净桩头及钢筋笼(绝对不能留有夹层),灌注同等级的混凝土。
四、结语
桂城家园1#、2#、3#楼工程施工中,通过采用了单护筒跟进,回填冲孔,泥浆护壁等综合施工方法,解决了在喀斯特地貌地区机械冲孔桩穿越溶洞地层,纠编处理,漏浆塌孔等一系列难题,于2007年6月25日全面完工,经过检测全部合格。其中优良桩达到82.4%得到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当地质检部门的高度评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俊,周刚.岩溶发育地区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5,(2).
[2]刘翼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施工[J].建筑施工,2005,(4).
[3]李慧英,陈进,熊文亮.湖口大桥岩溶地层大口径桩基施工技术仁[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