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9-06-17陆文琪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7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企业管理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了完善对策:信息化建设要与管理流程相结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重视人才培养;建立正确的效益评价方法;科学决策,规避信息化风险。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信息化风险;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088-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及决策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当前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从每一个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企业的每个层面上识别信息资源和获利机会,并借以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因此很难在推进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总体规划,这就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另外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的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而许多企业缺乏这方面的考虑。

(二)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有时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往往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在于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淀成本。

(三)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尚无统一规划和标准,如企业信息化缺乏行业标准,电子商务的有关政策法规尚待出台。如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中文说明缺乏强制性措施,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技术防范手段。

(四)内部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许多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换汤不换药”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企业忽视了对业务流程和管理的深入分析、整合及再造,传统企业运作机制中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机构层次过多,部门职能交叉、冲突,业务流程不规范等,如果把一些落后的企业管理方式用信息高科技手段重新包装和固化下来,将导致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形同虚设,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另一方面,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我国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72%,其中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业务流程

和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的对策

(一)信息化建设要与管理流程相结合

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化也逐步深入到了企业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原有业务或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流程不适应的情形时有发生,流程重组、流程管理也就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而摆上了很多企业的日程表。

企业所处的生命发展周期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和流程管理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信息化建设和流程管理怎么更好地结合起来,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一般可以分为生存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企业在成立初期关注的重点一般是以业务管理为主.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不会太高,有一些单项管理的软件把一些最核心的业务管起来就满足需要。当企业过了生存阶段就会逐渐向经济化管理阶段迈进,进入发展期和成熟期。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就需要有信息化的规划需求。要结合自身在行业所处的地位和长远发展战略,可以借助一些咨询机构从经营策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诊断和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信息化规划要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又能适应未来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需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时机,采取相应的信息化发展策略。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三)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重视人才培养

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引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先进经营管理体制。应进行有效的业务流程再造(BPR),突破现有组织结构和职能界限,建立“扁平式”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降低部门间合作成本,提高组织的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企业还应制定信息化日常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职责、内容、目标、流程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等,定期对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必须建立新型的企业文化,由“刚性管理”的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思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企业应坚持“请进来,送出去”,通过开展信息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以及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一批既精通信息技术应用、熟悉业务,又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

(四)建立正确的效益评价方法

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要追求目标效益,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企业信息化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组建专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总体规划。只有在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的指导下才能真正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与成效,逐步形成规范,使企业发现自身管理中的不足,并从中提出改进措施。在评价效果的时候,要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信息化战略,制定正确的评价体系和评价范围,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尽量以数字进行说明,尽量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

(五)科学决策,规避信息化风险

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慎重选择投资策略,注重投资效益,采取各种方式规避信息化风险,保证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化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要分阶段、分模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次性的,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分多阶段投入。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有企业自身管理因素,有市场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如果某些因素出现意外变化,或某些环节实施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信息化工程局部或整体的失败。另外,企业一次投资过大,而迟迟不能带来效益的提升,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带来破产风险。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第二,制订信息化决策需要专家与咨询机构的支持,企业应当在第三方咨询顾问机构的帮助和组织下,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和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系统的项目内容,制定标书,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第三,面向国内外IT企业进行广泛招标,充分比较各系统,选择较成熟,可扩展性强的产品,保证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战清,李苏剑.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钟镔.企业信息化怎么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5.

[4]杨焕春.温州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作者简介:陆文琪(1974-),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制造业信息化。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企业管理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