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2009-06-17王晓宁
摘要:教师职业压力大是当前教育界一个比较普遍的共识。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得到高度重视。文章从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入手,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教师职业压力;教师心理;减压;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059-02
一、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相叠加的时期:经济体制在转变,社会体制在转型,道德规范在转换,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并且在社会的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压力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中,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在当今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国家和社会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就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教师职业压力过大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教师体验到的职业压力,在教师的心理与行为的各个方面,使教师在心理、生理、情感、认识、行为等方面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心理方面,易焦虑,情绪异常。在生理方面,经常产生疲劳感,缺乏精力,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在情感方面,易情感失常,体现为职业观中热情和动力的丧失。在认识方面,自我效能评价下降,体会不到成就感,产生职业厌倦。在行为方面,职业压力大的教师会行为冲动,减少与学生的交往,易与学生发生冲突,同时对工作失去兴趣,工作积极性低。
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压力还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应该高度关注教师职业压力问题,详细了解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各种原因,并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教师的压力,给广大教师“减压”,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正确地应对教师职业压力,对缓解目前存在的教师职业压力具有积极意义。如何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是当前教育界和
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解决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
(一)应试教育因素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涉及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平等。在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唯“分数论”,不要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就能减轻教师应试教育产生的压力。同时避免产生边推行素质教育边保留应试评估的自相矛盾的现象,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广大教师在教育改革中,也应当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二)工作负担因素
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环境。学校内要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民主、有利于教师个性发展的校园氛围及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帮助教师改善工作环境,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要改革教育评估体系,以教师的需求为准则,健全激励机制,避免产生一面推行素质教育一面保留应试评估体系的矛盾现象,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和工作热情,使他们身心得到更大程度的放松。
(三)教师角色职责因素
学校在管理上应加强人文关怀,建立教师心理辅导机制,为教师排忧解难。比如:指导教师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引导教师合理思维,多进行正向思维;积极改善教师的人际关系;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建立休假制度。学校对教师的关怀,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心理调节,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四)社会地位因素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就要求全社会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和支持教师,并且为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教师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来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最受人尊重和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真正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理解教师的苦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五)学历科研职称因素
教育系统应当建立对教师的能力与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不把学历、职称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科研能力。在这一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师的薪酬,建立一套总体薪酬回报体系,在同时提高对教师物质回报的同时,关注教师的工作体验,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同时学校应当加大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鼓励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减轻教师相关方面的压力。
(六)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社会和学校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教师压力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外因,而教师自身的努力才是内因,只要教师自身调节得好,自然会减轻压力。因此,教师的职业压力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去调节。
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创新,从而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此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尽心、尽责、尽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从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同时广大教师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才能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也才能减少压力的产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最后广大教师还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教师要具备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要掌握减轻压力的技术和方法,学会用自我安慰、暗示和自我激励等方法来改变不良心理。广大教师还要学会休闲和放松,注意劳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健身和旅游等手段,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习惯。同时舒缓紧张的神经,缓解心理压力,形成良好的心态。
解决教师工作压力不是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的职业压力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认真分析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和原因,真正认识到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到一个适当的度,进而转化为工作的动力,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增,郭黎岩.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7,(2).
[2]张大均,江琦.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晓宁(1980-),女,山东济南人,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英语教育学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