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内基贫贱移民变身世界“钢铁大王”

2009-06-15

报刊荟萃(上) 2009年5期
关键词:匹兹堡卡内基电报

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出生于英国丹弗姆林,1848年全家迁居美国。从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称世界曹富的“钢铁大王”,他的钢铁集团后来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功成名就之后,卡内基又将几乎全部财富捐献给社会,成为美国人心目中个人奋斗的楷模。

熟读“商业百科全书”

卡内基的父亲是个家庭织工,母亲则以制鞋为业。父母虽穷,却为人正直,始终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卡内基出生的第二年,父亲用积攒的钱添置了3台纺织机,并雇用了几名工人,家中境况有所好转。然而几年后,英国工业革命的巨浪席卷了丹弗姆林,改良后的蒸汽机彻底改变了这座古老城镇的面貌。廉价、耐用的棉纺织品充斥市场,丹弗姆林的手工纺织业受到冲击,纷纷破产。父亲只得解雇帮工,变卖织机。

1846年欧洲发生大饥荒,全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卡内基一家被迫离开故土,于1848年5月17日,前往美国去寻找新希望。客轮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颠簸了整整50天,终于抵达了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

卡内基全家辗转来到了匹兹堡,勉强在当地一个叫做艾里黑尼的小巷里安顿了下来。

贫困和苦难并未使卡内基意志消沉,反而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鞭策着他去达到那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卡内基在晚年意味深长地说:“一个年轻人能够继承到的最丰厚的遗产,莫过于出身于贫贱之家。”

为了替父母分忧,年仅13岁的卡内基进了一家纺织厂当童工,周薪只有1元2角。后来,他千起了挣钱稍多一点的工作:烧锅炉和在油池里浸纱管。油池里的气味令人作呕,灼热的锅炉使人汗流浃背。

长期艰苦的劳动磨炼了卡内基的勇气。他坚信,为了生存就要敢于竞争,未来没有现成的天堂,面包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通过努力工作换取的。

一天,卡内基听说匹兹堡市大卫电报公司需要一个送电报的信差,第二天一早,他穿上崭新的衣服和皮鞋去面试。公司老板大卫先生对这个矮个头、高鼻梁的苏格兰少年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匹兹堡市区的街道,你熟悉吗?”卡内基语气坚定地回答:“不熟,但我保证在一个星期内熟悉匹兹堡的全部街道。”他顿了顿,叉补充道:“我个子虽小,但比别人跑得快,这一点请您放心。”大卫先生满意地笑了:“周薪2 5美元,从现在起就上班吧!”

卡内基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匹兹堡的每一条街道以及街道上的每一位商人、每一幢房子。短短一星期,他实现了而试时许下的诺言;两星期后,他连郊区路径也了如指掌。他个头小,但腿很勤,送电报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获得了公司上下一致好评。在送电报的间歇,卡内基呆在电报房里学习发报,曰复一日,终于熟练掌握了收发电报的技术。

匹兹堡不仅是美国的交通枢纽,也是物资集散中心和工业中心,电报作为先进的通讯工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卡内基每天走街串巷送电报、嘀嘀嗒嗒拍电报的生活,就像进了一所“商业学校”,他逐渐熟悉了每一家公司的名称和特点,了解了各公司间的经济关系及业务往来,日积月累,熟读了这无形的“商业百科全书”。

越权行为后果

1853年,宾州铁路公司西部分局局长斯考特看中了有高超电报技术的卡内基,聘他去当私人电报员兼秘书。这时卡内基已是18岁的小伙子了。

一天清晨,卡内基收到一封紧急电报,内容是附近铁路上有一列火车车头出轨,要求调度各班列车改换轨道,以免发生撞车事故。对列车下达调度命令,除斯考特外,其他任何人都没这个权力,但这天是假日,卡内基怎么也找不到可以下达命令的这位上司。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一班载满乘客的列车正急速驶向出事地点。情急之下,卡内基冒充上司的名义下达命令,要求列车司机立即改换轨道,一场伤亡惨剧就这样避免了。

按规定,电报员擅自冒用上级名义发报,唯一的处分就是立即撤职。第二天,卡内基告诉斯考特这件事,斯考特瞪着眼睛,盯着卡内基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拍拍他的肩头说:“记住,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原地踏步:一种是不肯听命行事的,另一种则是只听命行事的,幸好你不是其中一种。”

这次越权行为得到了斯考特的首肯,几年后,卡内基被公司提名为运营总管,成为宾州铁路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

在宾州铁路公司的十余年里,卡内基学会并实践了铁路管理的组织、报告、会计和控制的整套体制,逐步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拥有了数十万美元的股票及其他财产。他已不满足于担任一个领取薪酬的管理人员,开始憧憬着创建自己的事业。

卡内基离开了铁路公司。此时正值美国内战结束,战后美国面临着经济恢复的大好时机,战争刺激了工业生产。庞大的军事开支,政府的订购行为,有力地刺激了国内市场的骤然扩张,美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卡内基在这充满机遇的时刻,走上了他的钢铁大王之路。

“发了财就捐赠”

有些企业家物质财富丰富,但在精神上十分匮乏;他们精通敛财之道,却逊于人文涵养;或迷恋金钱沦为守财奴,而对财富的本质一窍不通。卡内基不然,他是物质上的亿万富翁,也是精神上的富有者。

在卡内基的书桌上方,醒目地贴着一句话:“不能思考的人是愚者,不愿思考的人是盲从者,不敢尝试思考的人则是奴隶。”这是卡内基的人生哲学,激励着他努力探索,对自身及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卡内基对财富的本质持有独到见解。早在33岁那年,他就在日记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面。”

1900年,年逾花甲的卡内基已经功成名就,他毅然从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引退,开始实施他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1904年,他创建“英雄基金会”,资助含已救人的英雄;1905年,他建立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为大专院校的教授提供退休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1911年,他又设立“卡内基基金会”,让专职人员代理他的捐献活动,用于教育研究、公众健康、法制教育、公益设施等……

1919年8月11日,84岁的卡内基在美国雷诺克斯市的别墅中因肺炎辞世,这时,他的捐献总额已高达3.3亿多美元!

一个世纪过去了,卡内基创建的22个慈善机构中,有20个依然存在且运行良好;卡内基捐资建立的和平大厦高高屹立,一砖一石仿佛还在详尽地述说着他对和平的祈盼。

卡内基仍以奇妙的方式默默地影响着亿万人的生活。在他的影响下,同时代的洛克菲勒、20世纪中期的福特以至今天的比尔·盖茨,都遵循了“发了财就捐赠”的传统。(摘自《人物汇报》2009.3.16)B1

猜你喜欢

匹兹堡卡内基电报
汤姆的电报
电报
传“电报”
卡内基教子
医疗产业与城市复兴:美国工业城市匹兹堡的转型之路
卡内基教子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
匹兹堡堪称美国“绰号之城”
卡内基:不能思考的人是愚者
"西进"成就了卡内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