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张灵甫的传奇人生
2009-06-15潘京
潘 京
电视剧《红日》的热播,让张灵甫,一个从关中道走出的青年,一个抗日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内战中的败将,在走过了一段模糊的历史浓雾之后,再次来到人们眼前……
长安才子入黄埔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大村是张灵甫的老家,距西安城南1O公里,全村有上千人口。
张灵甫生于1903年8月,原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少年张灵甫痴迷书法,在长安中学念书时常步行十余里到西安文庙研习。张灵甫最喜欢书写《正气歌》、《满江红》,常常贴得一屋子都是。有一次他在碑林习字,不想巧遇正在关中书院授课的于右任,于右任看过张灵甫的字,深为喜爱,连称人才难得。而这次相识,也为张灵甫日后入黄埔,进而成为蒋介石嫡系将领,埋下了伏笔。
青年时期的张灵甫,算是村中难得的隽才,很快考取北京大学历史系。
要入学时,昂贵的学费挡住了去路。据其长子张居礼回忆,那时父亲不断写信向家里要钱,但爷爷却始终没有把钱寄给他。当时,一年的大学费用相当于20多亩良田的价格,张家权衡再三,没有舍得。
眼看钱寄不来,张灵甫也没办法。于是离开北京,决心投笔从戎。
在河南,张灵甫找到了乡党胡景翼统帅的西北军国民二军,加入军官训练团,直到再一次遇至4了于右任。
于有任是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不仅在国民政府内部有很高威望,而且在靖国军、西北军里也有广泛影响。于右任再次见到了张灵甫,看到张在这里当兵很是感慨,认为像张灵甫这样的人才,在胡景翼这里实在可惜,就推荐他赴广州黄埔军校投军。
拿着于右任写的便条,1926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4期,修步科。次年3月8日开学典礼上,张灵甫、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目后在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人物站在了一起,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开始了他20年的戎马生涯。
一怒杀妻入狱10年
1933年,经部队朋友介绍,张灵甫与四川广元女子吴海兰相识,于同年冬在广元拜堂成亲。一年后,女儿张清芳出世。1936年,身为国民党74师113团团长的张灵甫,率团随胡宗南进攻陕北苏区,家眷留在西安。一天,张灵甫向胡宗南请假回家,却突酿杀妻惨剧。当时许多人都传说,张常年作战在外,因他人传言疑妻不轨,愤而杀妻。
关于这次事件,还有其他版本。据张家后人讲,吴海兰偷他的机密文件,张灵甫一怒之下才痛下杀手。
团长杀妻轰动古城,尤其令西安各界妇女感到义愤,许多人联名上书国民政府妇女部长宋美龄,要求严惩凶手。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得知此事,也打长途电话给宋美龄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要求政府对凶手予以严惩!
张灵甫被判入狱10年。在南京“模范监狱”,张灵甫依然可以看书读报,研习文墨。他当时还有一个狱友——陈独秀。据说他和陈是监狱里不多可以享受单间的犯人。
抗战杀敌堪称悍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国民政府下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真罪立功,并保留原军衔。。在胡宗南、王耀武的恳请下,蒋介石下令放人。为表悔过之心,张将自己的原名张宗灵改为张灵甫。
1937年,张灵甫随王耀武的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保卫战。作为三0五团团长,张灵甫很快以他的果敢、勇猛赢得士兵的尊敬。嘉定作战中,面对日寇的疯狂冲锋,张灵甫光着膀子一跃而起,抱着机枪冲向敌阵。在他的感召下部下奋勇杀敌,日寇死伤大半,一时间,张灵甫名声鹊起。
1939年3月南昌会战,张灵甫右腿中炮弹受重伤。军医检查后认为腿要锯掉才能救命,张灵甫听后告诉副官,如果他昏迷了,定要阻止医生锯腿,因为腿锯了就没法再上战场了。后他再度投入战斗,在上高会战中,腿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外科专家为他诊治。术后不久,他又提前归队参战,从此腿留残疾,人称“跛腿将军”。
让他名扬四海的战役是1938年10月的德安大捷(又名万家岭大捷)。当时,日军106师团突入国军留出的一个口子。为了全歼顽敌,就必须拿下已被敌军先行占领的高地——张古山。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将领认为张古山险峻非常,易守难攻。只有张灵甫认为可以借取魏国大将邓艾出其不意,暗渡阴平的办法,以奇兵制胜。张灵甫自告奋勇,带领一支突击队前往攻山,他效法邓艾,只走偏僻的小路,通过正面部队的佯攻,结果全歼山上日寇,一举拿下张古山。
其后,日军为夺回阵地,在飞机配合下,不惜代价又夺回了张古山。张灵甫当夜趁天黑又夺回了阵地。如此反复拉锯,双方鏖战五日五夜,日军遗尸四千多具。由于张古山的胜利,最终使日寇106师团被全歼,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成为著名的抗战三大捷之一。该战张灵甫身中七块弹片不下火线,人称悍将。
当时,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专门采访张灵甫等人,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张灵甫从此名震天下。
“内战先锋”命丧孟良崮
1946年国共合作破裂。整编第74师作为“御林军”成为急先锋。当年7月,张灵甫率部从南京开拔苏北,两次涟水之战后,74师连连获胜进入山东。
1947年2月,怀着9个月身孕的于玉龄前往前线探望丈夫,张灵甫并不知道,3个月后自己将要走到生命尽头。王玉龄回忆说:“在打仗的时候他还给我画了一个图样,讲我们家的那个院子里边的花要种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种什么花,他都写给我。他好像没把打仗当什么了不起的事”。
孟良崮一战,张灵甫没能继续成为“常胜将军”,而是和整编74师的3万多人一起,走向了死亡。
当时,华野部队在蒙阴东北集结,围攻国民党军右翼的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并没打算要围攻整编第74师。但是,5月11日晚,华野收到内线送来的国军作战计划,粟裕决定“万人丛中取上将首级”,这才决心用20万人围攻张灵甫。
从诸多史料看,张灵甫进入孟良崮有多种说法,一是说张灵甫欲以自己一部吸引解放军包围,然后大量援军再从外围包围歼灭;一种说是因国民党内官僚作风,致有问题的作战命令不能及时变更,而将张灵甫推上孟良崮。
5月16日晚7时许,张灵甫被解放军击毙。
穿着解放军军服下葬
盂良崮战后,被俘的张灵甫部下一个少将旅长、八个上校要求最后看一眼他们的老师长。获准后,九名将校围成半月形,长跪于地放声大哭。
时任华野六纵副司令员皮定均,下令厚葬张灵甫。由于张灵甫原军服破污不堪,下葬时穿着一身新的解放军军装。六纵政治部主任谢胜坤安排人花了1000万元北海币(根据地货币),购买了一口4寸厚的楸木棺材,用新自布裹尸,就地安葬于一村民的地瓜窖内,并筑起了大坟丘,墓碑上书“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将军之墓”。
一代抗日名将就此沉落,不由使人想起吉鸿昌将军临死前的那句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不同的是吉鸿昌因抗日被蒋介石杀害,而张灵甫却是被他的“校长”送上了内战战场。
张灵甫阵亡后,王玉龄没有再嫁,而是带着儿子,先到台湾,一度衣食无着,极其艰难;后赴美国,靠着艰难打拼,独立生活。1973年,王玉龄到时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的一封信,信中说“如果您没有改变初衷,我们愿意给您签证,邀请您回祖国探亲旅游”。接到信后,对国内情况毫不知情的王玉龄最终还是以签证困难为由,婉言谢绝了邀请。
同年秋天,一个偶然,在航空公司工作的王玉龄辗转来到了广州,接着又来到北京。这次回国,周恩来亲自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她。周总理对她说:“灵甫是一个很好的人,当时是我没有做好工作,没有把他争取过来”。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张灵甫的长子张居礼终于光荣地替父亲领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颁发的一枚抗日纪念章,张灵甫将军的抗日功绩得以正名。
(摘自《华商报》2009.3.12)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