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风华不会被湮没
2009-06-15乐毅
乐 毅
最近,央视开始播放历史文献片《粟裕大将》,虽然时段比较晚,但此片的播出还是令人欣慰。
记得小时候读小说《红日》,一直有个小小的疑惑:在解放战争期间,各路野战军的简称,用的都是司令员和政委的姓,如刘邓大军、林罗大军、陈谢大军,为何独华东野战军称陈粟大军,粟裕却只是个副司令员?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我才逐渐了解到,华野的指挥权,其实大多数时间都在粟裕手中,宿北斩戴子奇,莱芜擒李仙洲,孟良崮血吞张灵甫,济南府八日破王耀武……这些经典战例皆是出自这位大将名下。而他的两次“斗胆直陈”,更是改变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粟裕常被称为内战英雄,但抗战中他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粟裕先以500之众挺进日寇腹地,揭开江南游击抗战之历史篇章。然后以5000之众,虎踞苏中,迎四面之敌,牵制日军三个师团的大部,前后抗击日军合计达到6个不同的师团。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就夸奖过这个对手。苏中百姓歌以咏之: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粟裕常胜将军的名头,就是在抗战中形成的。而解放战争中,粟裕的战功就更大了。毛泽东曾说淮海战役,栗裕同志立了第一功。现在一般的军史研究者都认为,虽然淮海战役是置于总前委领导之下,但整个战役的实质进程却是由粟裕推动的。
粟裕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少见的那种标准职业军人。战争中曾先后六次负伤,颅内、体内留有弹片、弹头。进城后,跟别人逛街时,人家在看这个店子卖什么,那个橱窗展示什么,他却在看,这个街区该怎么占领,那个要点该用几人固守,直到晚年病重时,每晚睡觉衣服还要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旁边,因为一旦有紧急情况,能够穿上迅速应变。还有轶闻说,中国地图收集最多最全的人,并不是北大、复旦等名校中的地理学、历史学名教授,而是这位将军。
粟裕的人品也非常好,除开南方游击战时期,因情况极度复杂而生出的误会性质的南阳事件外,粟裕一生没有整过人。两让司令一让元帅,于功名利禄算得上淡泊。曾经有人整过他,但后来他却顾念旧情,照顾了对方的后人……
因为种种原因,粟裕于1958年就被批倒了;又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94年年底才平反。而此时,粟裕已逝世多年。也因为这个缘故,粟裕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成了一位被淡化的名将。
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我们回望一个历史瞬间: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人,他起身时,拉上了朱德。忽又迈过许多人,拉过粟裕,三人便走上前去,为纪念碑铲下了土。而一代军神刘伯承也曾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历史终究没有湮没这样一位真正名将的绝代风华。这些年,在军史研究者的共同推动下,历史的迷雾终于慢慢散去了。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7.8.24)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