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文嚼字》导学设计

2009-06-13李雪英

成才之路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细柳咬文嚼字轻风

李雪英

教学目标:(1)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2)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理解文学创作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3)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语言。

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

1. 导入

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曰:“在吃中国。”这三人的话意思是否一样?“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得要“咬文嚼字”。今天就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

2. 课文赏读

(1)何谓“咬文嚼字”?同学们可以查工具书,词典里的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词。而朱光潜先生的这篇《咬文嚼字》,却赋予了这个成语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朱光潜给咬文嚼字赋予了怎样新的含义?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前半部分,找出关键语句。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语文课堂,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文中的例子分别论证什么道理?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分组讨论,然后明确答案)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②《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③“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④《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⑤“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4)小结:作者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5)分析思路: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1、2),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3、4、5)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6、7)水到渠成,加以总结(8)。

3. 板书:

句式不同 ↓ 意味不同 ↓ 字数不同 →意味不同→思想感情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 ↓ 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4. 课堂练习

(1)比较下面句子的意思:A.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B.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 蜡烛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

(2)一天晚上,云淡风轻,苏轼和黄庭坚对月赏梅。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走过来,看看他俩,笑着说:“我有一联,只是有两个关键字未找妥,想请教你们。这一联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苏轼知道妹妹喜欢出难题,但又不能拒绝,只好仔细琢磨起来。黄庭坚稍一思索,便回答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轼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三联涉及动词的选择,你认为哪一联最好,为什么?

5. 拓展延伸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 )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2)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到(过)江南岸” 改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否好,为什么?要让学生认识到“到、过”等词只是客观地写出了一种现象,“绿”既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富有动感,拟人化,又表达出了作者喜悦兴奋的心情。

(烟台市牟平育英中学)

猜你喜欢

细柳咬文嚼字轻风
一语轻风
巧问深引 言文交融——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为例
细柳的搅团
云影
迷离
放开民营医院价格是一阵轻风
细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