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09-06-13

成才之路 2009年12期
关键词:研究性师生数学

潘 丹

在与许多教师的谈话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共鸣:“学生没有主动性,只想玩,越来越难教了”,这表现在“一代不如一代”勤奋,对数学反感,越严厉就越反叛。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都是比较正常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与社会零分界,学生的想法也会复杂多变,不再对老师和家长的话言听计从。怎样才能将学生从各种“诱惑”中吸引出来,作为老师首先就应该想办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最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 充分利用教材内的数学趣题,吸引学生的目光

现在的新教材例如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在新课的前后都配有许多有趣、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将它们作为本节课的引入,或中途知识点的巩固,或新课后的集体讨论等,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枯燥感。比如讲“视图与投影”时,可用电脑将中国古代的“日晷”处理成投影明显的动画,让“皮影戏”呈现不同的图案,可以把它们作为本节的引言;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演示高大建筑“沉入”低矮建筑的画面,为何较大的会场都呈阶梯形状等,都可以作为新课中间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完成以后可以提出问题“阳光下摆弄正方体,得到的影子有哪几种几何图形?”可以做出一二种启发学生思维,采取想象和动手相结合让学生领会。再比如“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讲完以后,要求学生随意画一个简单的图案,同桌交换互相,利用本节知识制作精美、复合而成的图形,好的可放入展示台来点评。接着布置周作业——用电脑或手工的方法结合本章内容和已学内容设计一个班徽。提醒教师注意的是必须对它有回应,或评奖或张贴或推荐。即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

这种方法看似复杂,实际操作还是比较简单的。图片和动画大都可以从网上下载,只需要适当组合,所占课堂时间一般是5分钟以内。当然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精心准备教案,还要精心构思课堂设计,巧妙安排师生互动,同时要注意坚持使用这种方法,不要有始无终,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并保持下来的重要一点。

二、 课堂上尽量避免用单调、沉闷的语调

心理学表明:人若一直处在同一音调下,会明显感到疲倦。对青年教师而言,完全可以用轻快、起伏、亲切的语调,配以睿智、又有点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优秀的老教师也是如此。你可以通过听别人上课,课后扩大阅读面,多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等方法,帮你积累素材,让你成为一个滔滔不绝的人。“亲切的语调、微笑的脸庞、鲜活的肢体语言,能让人心旷神怡”,学生就会“迷”上你的课堂,你也不必为“打瞌睡、看杂志、讲话、发呆……”而烦恼了。

三、 要与学生一同分享快乐和忧愁,建立师生情

很多教师在思想上有一个误区:又不是班主任,何必管那么多闲事。这就大错特错了。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课堂上你既要教学又要与学生进行各种交流,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会让学生对你感到陌生,自然对数学也感到“无味”。而课后就不一样了,首先面改作业,当时就可以给学生指出问题,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工作的热情和对他们的重视。其次可以与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对你、对数学的看法,利于教学。再次可以和学生一起同场竞技,打篮球、踢足球、参加班会等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旦浓浓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真正钦佩、喜爱数学老师了,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的事实。让他们觉得数学老师无处不在,自然而然数学也就无处不在了。

四、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提倡的教学方法,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许多数学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与自己的专业有出入,只有在电化教育、化学、物理、生物上才能用上,这是错误的想法。数学上也可以使用。比如前面提到的设计班徽,是简单的研究性学习,我还组织几个数学较好或电脑好的学生参加学校的课件大赛,内容就是设计本校的校徽。学生兴趣很高,翻看校史,采访同学,利用三维动画做图,参考各类运动会的图标,撰写论文,还带动了全班同学一起研究。参加完比赛之后,又冒出了想给2008年奥运会设计场馆的念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习劲头在初三复习之前空前高涨。

另外,为了最大限度让学生对数学“痴迷”,寒暑假在布置少量作业之余,推荐学生看课外趣味数学,比如《加德纳趣味数学系列》《中国古代数学趣题选》《中外数学史》《走进科学皇后——数学趣谈》等等。可让一个或多个学生撰写研究性论文,这样不仅让他们在学校对数学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在课外还保持着对数学的“支持”,这样还怕他们的数学成绩会差吗?只要坚持“润物细无声”,你就会发出“一代强于一代”的感慨了。

(重庆西南师大附中)

猜你喜欢

研究性师生数学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