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纽约社区
2009-06-11葛文潮
葛文潮
眺望曼哈顿有两个绝佳之处,一处在新泽西哈德逊河的摆渡口,一处在东河边的布鲁克林高地,前者可以领略曼哈顿摩天大楼的巍峨俊朗,后者可以饱览曼哈顿临海带河的旖旎壮美。就景观和娱乐而言,后者要胜过前者,而前者因为人迹稀少,所以更有佳境独揽的从容和满足。
商贸金融之都的纽约似乎从建城之初就和商贸金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一个流传颇广,深入人心的传闻,就是荷兰人只花了24美元买下了整个曼哈顿。这个传闻最早出现在一份荷兰商人写于1626年的信件中,他听一些船员说荷兰的西印度公司用60荷兰盾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了曼哈顿岛。这个传闻流布以后,在1846年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成了24美元,从此24美元买下曼哈顿成了人们的通识。
事实的真相到底怎么样,无从可知,因为证实交易存在的文件一份都找不到,但比较一下英国人在弗吉尼亚建立詹姆斯城,和五月花号清教徒在普利茅斯建立居留地的经历,荷兰人比英国人更擅长用交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北美东海岸血淋淋的殖民征服史中,纽约的开埠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
但纽约的繁荣并不因荷兰人的和平交易一蹴而成,相反在长达200年的历史中,纽约一直在波士顿和费城的夹缝中生存,无论从人口还是从港口吞吐量来看,纽约远逊于北方的波士顿和南方的费城,直到伊利运河的开通,纽约才崭露头角,依靠运河联系广袤西部腹地之利,在短短的时间里把费城和波士顿抛在后面,成为美国东岸最大的城市。可以说伊利运河对于纽约,就像长江对于上海一样重要,纽约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大都会,不起眼的伊利运河居功至伟。
可能从一开始,纽约就和其他的美国大城市,在经历和性格上的迥异,突显了纽约在美国城市中的另类特色,蔡澜曾经说过纽约是最不像美国的美国城市。在美国财富从城市流向乡村,城市贫穷化越来越普遍的时候,纽约反其道而行,财富在纽约始终集中在曼哈顿岛上,并以曼哈顿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和洛杉矶,费城,底特律,华盛顿等城市,城市中心是穷人的天下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美国的中产阶级远离城市搬到舒适的城郊时,纽约的中产阶级却以在曼哈顿拥有一个公寓为荣,这种反差太大的态度,恰恰是纽约这个城市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
在这样的财富效应中,一些向来是曼哈顿“下只角”的地区,比如下东城,比如西边的“地狱厨房”,甚至闻而色变的哈莱姆,如今都出现了富贵化趋势。这种富贵化的趋势不但改变了曼哈顿的社区环境,还蔓延到了和曼哈顿邻近的布鲁克林。
和曼哈顿隔海相望的布鲁克林高地,如今的房价和曼哈顿基本看齐,一些原来是工厂的大楼纷纷被改建成公寓大楼出租出售,和曼哈顿隔着一条东河的威廉斯堡,因为坐地铁只要一站就到曼哈顿中城,成了炙手可热的新宠儿,原来这个地方是仓库区,居民以东欧移民为主,如今酒肆餐馆林立,街头时髦的帅哥美女摩肩接踵,和曼哈顿的格林威治村几无两异。就是离曼哈顿稍远的公园坡,因为紧挨着布鲁克林高地,在布鲁克林高地房价高腾之下,该地区的房价也大涨,成为仅次于曼哈顿,布鲁克林高地房价贵的地方。
在这新一波的城市扩张潮中,和曼哈顿比邻的老区布鲁克林无疑是最大的获益者。在纽约的五大区中,布鲁克林的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社区也最多元化,可以说纽约的好区烂区都能在布鲁克林找到。纽约最大的黑人社区在布鲁克林,最大的犹太社区在布鲁克林,最大的阿拉伯社区在布鲁克林,最大的俄罗斯社区也在布鲁克林,更不要说华人社区在布鲁克林已经形成了三个华埠。
正因为布鲁克林大而多元,所以房价贵贱差别很大,有房价堪比曼哈顿的布鲁克林高地和公园坡,也有房价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靠近皇后区的黑人社区。布鲁克林在纽约人的传统印象中一直是和高贵两字无缘的,相反粗鲁和粗鄙一直是布鲁克林的标签。这和布鲁克林长期来一直是蓝领工人和新移民的聚集地有关,所以在很多关于纽约的文学作品中,从布鲁克林出生的人都带点粗鲁,狡黠,好斗,坚韧,不好相处的颜色,像小说《教父》就对布鲁克林诸多着墨,因为纽约的黑手党老巢就在布鲁克林的长滩,而满口粗言鄙语的小说家亨利米勒更是从布鲁克林走向世界的。
自从经过黄金的60年代后,布鲁克林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制造业的衰退,布鲁克林的居民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依然很多,但更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在布鲁克林定居。以《公主日记》一举成名的美女安妮海瑟薇就是在布鲁克林出生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舞台剧演员,这样的专业人士家庭在布鲁克林越来越多,主要都集中在布鲁克林高地和公园坡那一带。
布鲁克林的另一个名字叫国王区,但国王区因为是后取的行政名字,并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和国王区相对的是皇后区,皇后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社区,那里的房子比较新,别墅多,房价相对合理,环境也比较好,所以很多刚刚成家的年轻人喜欢选择皇后区居住。皇后区也是最大的亚裔社区所在地,以华裔和韩裔为主的亚裔集中在法拉盛和艾姆赫斯特,特别是法拉盛几乎就是华裔和韩裔的两分天下,以缅街为中轴线,以东是韩国人的世界,以西包括缅街是华人的天下。
皇后区的学区比较好,特别是靠近长岛的湾边镇,因为学区好,又不用负担如长岛般的高地税,所以那边的别墅房子一直很抢手,一些精明的华人家庭在子女考大学后就把房子卖了,搬到法拉盛住公寓,我的一个朋友理查德就是这样。他是一家车行的经理,夫人办了个补习班,两个子女长大去读大学后,他们就把房子卖了,然后在法拉盛买了个公寓,得益于前几年的高房价,买了公寓后钱还有大部分剩下,现在已经提前退休了。
在皇后区的华人和在曼哈顿的华人,布鲁克林的华人有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皇后区的华人多讲国语,其他两个地方的华人多讲粤语。讲国语的华人多为台湾人和大陆留学生,这些人大多是美国大学毕业后留在美国,有技术有文化有专业精通英语,也就是靠技术移民美国。而讲粤语的华人很多都是靠亲属移民来到美国,两者的素质天壤之别,这也是为什么法拉盛的华埠要比其他两个地方的华埠建设得更好,有更多文化诉求,即使是餐馆也比其他两个地方更多选择,更美味的原因。
布朗士是纽约的另一个区,在曼哈顿北面紧邻哈莱姆,纽约的动物园建在布朗士,布朗士有大量非洲裔和西语裔居住,他们主要居住在布朗士的南面,街景和哈莱姆没什么区别,都是比较破旧的,但布朗士的北面就是纽约上州的高尚住宅区,所以布朗士北面的社区相当不错,很多小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所以布朗士也可以算是地球南北问题的一个小小缩印。
史坦登岛是纽约最后一个区,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靠近纽约的一边有很多豪华别墅,而靠近新泽西一边就颇多败落。美国东岸最大的苏州园林就在这个岛上,所有石头物料都是苏州运来,工匠也都是从中国来的苏州园林工匠,可惜的是因为去岛上要花费不少的过桥费,这个北美最大的苏州园林平时去的人并不多。也正因为史坦登岛的封闭性,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纽约人退休养老的最佳选择。岛上的房子也比其他地方便宜,近年来很多华人在岛上买房子,一圆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