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则
2009-06-11
经济
中国经济将第一个走出危机
摩根大通银行的分析师认为,发展中国家受到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但将最先克服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国将第一个看到隧道尽头的亮光,这一点已经无人怀疑。经济学家认为,今年首个季度,该国GDP增速可能降至6.3%,但第二季度就会回升到6.6%。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政府得当的措施有关。中国政府比美国当局早三个月批准了经济救助计划,承诺的4万亿人民币的一部分已经拨出。在政策的刺激作用下,金融部门已经复苏:1月份,中国银行新增贷款达到创记录的2370亿美元。美林公司一名经济学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2008年9月后公司贷款和房贷领域出现大幅增长的国家。(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2009年2月16日)
中国:16万空集装箱
在中国的港口到处堆积着空集装箱,显示出中国出口的不景气。很多企业主把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但放在仓库里的产品因销售不出去越积越多。据悉,中国通往欧美的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只有去年同期的六成左右。很多中国企业为吸引国外顾客频频降价。由于供求关系失衡,各海运公司也开始降价招揽生意。中国政府正在设法通过扩大内需弥补外贸不足所造成的损失。前景虽不明朗,但在香港的50家德资贸易商却坚守。他们说,相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国仍是最有希望的。(德国《商报》2009年2月18日)
政 治
农民工问题、户籍制度与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农民工是中国户籍制度的产物。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户口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存在。历史上,尽管中国是个农业社会,但人口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这里不仅仅是人口的区域流动性,更重要的是社会分层意义上的流动。中国传统上没有西方那样的阶级概念,更没有印度那样的身份等级概念。个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往上流动。今天的户口制度是1949年建国之后特定历史的产物,是政策的产物。这个制度未来如何发展,是一个必须加以严肃考量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农村改革,从农业人口中分化出来。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今天,第二代农民工开始逐渐成为主体,并且第三代也开始处于成长阶段。除了“农民工”这个人为的身份,他们和城市居民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2月17日)
中国应认真去除统计数字中非经济要素的干扰
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提出2009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如果过于执着8%这一数字,统计数字不实的情况可能发生,出于经济以外的目的“处理”数字会增加把握整体宏观经济的难度。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三位,其经济动向举足轻重。提供准确的统计数字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义务。所以去除统计数字中非经济要素的干扰是必要的。强调经济增长目标会令一些想出“政绩”的官员忽略“保八”的真正意义,最终不能“达标”,所以希望中国能从单纯的数字“8%”中走出来。(日本《经济新闻》2009年2月24日)
“中国模式”的问题与前景
中国创新的改革发展模式可以帮助它战胜经济危机以及可能的社会和政治动荡。如果中国平稳度过此次危机,它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也会得到巩固。“中国模式”的惊人之处在于,中国近30年来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保持了较快增长。尽管中国并非实现长期发展的唯一国家,但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1/5、曾经贫困的国家能取得如此持续的发展本身是一个奇迹。但“中国模式”在实践中也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环境严重恶化,贫富差距拉大,官员的腐败问题未得到有效遏止,内需也没有得到有效拓展。如果经济不能保持高速增长,日益增长的失业率与尚未解决的政治社会问题一起,可能导致大规模社会动荡。如果“中国模式”真的帮助中国克服前有未有的危机,之后,中国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2009年2月刊)
社 会
当沿海就业机会消失之后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加深以及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珠三角地区以及一度繁荣的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就业机会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消失。过去几个月来,有2000多万农民工加入到失业大军的队伍中,这断了贫穷地区的财源。这些地区所急需的钱都是农民工寄回家的。在这个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里,流动劳动大军的福祉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为改善无事可做的农民工的困境,中央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倡议,包括职业培训、扩大农村医疗保健和提高粮食补贴,以保证回家种地的农民工即使在农产品价格暴跌时也能维持生计。(美国《纽约时报》2009年2月23日)
中国私人汽车与美国1911年相当
对中国新生的中产阶级而言,拥有汽车也许是终极社会地位的象征。的确,今年1月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根据华德氏汽车集团统计,中国目前拥有1500万辆私人汽车,平均每千人拥有11辆汽车。与之相比,美国在1911年时达到每千人拥有11辆私人汽车的水平。然而,中国私人拥有的汽车只占中国总体汽车数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共拥有1.7亿辆机动车,其中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和商用拖车。(美国《西雅图时报》2009年2月23日)
又一食品安全问题:广东“瘦肉精”事件
据官方媒体报道,中国南方至少有70人在食用了被违禁物质污染的猪内脏后患病。这是一系列引起人们日益关注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失误中的最新一件。受害者全部来自广东省省会广州。他们食用了被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污染的猪内脏。中国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该物质。瘦肉精一般是用来提高动物的瘦肉率的。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一直是中国的一大问题。腐败盛行,加上销售竞争激烈,导致商家铤而走险生产大批伪劣产品。(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9年2月23日)
中国吸引有技能的中国人回国
过去10年里照亮中国的经济繁荣已成为很多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心目中的灯塔,吸引着美国和其他地方的数以千计的人回国。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在国外学习并回到中国的留学生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5万,几乎是2004年回国人数的两倍多。在上海,有约4000家企业据说是由回国的留学生建立的,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在享有威望的中国科学院,80%的人都曾出国留过学。在中国工程院里,也有超过半数的人出国学习过。早些年,当中国正努力从国家主导型经济中转型时,很多留学生宁愿待在国外。但随着过去十多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回国的想法已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对那些有抱负的人非常有吸引力。(美国《洛杉矶时报》2009年2月24日)
外 交
中国拉美外交和地缘政治战略
中国的外交使团兵分两路在拉美访问,寻求加强与拉美的贸易关系,希望借此缓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也证明中国在美国后院的影响力日益膨胀。中国在拉美发动的双重魅力攻势,是基于急迫的贸易需要。随着中国对美欧的出口陷入低谷,中国正在通过寻找新市场以支撑经济增长。它同时也渴望长期从拉美获得某些物资。其实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之前,中国已开始设法获得拉美支持。这次拉美外交是用意更深的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华盛顿时报》2009年2月16日)
北京的外交闪电战
北京发起了一场空前的外交闪电战。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访问。这样的外交大攻势似乎旨在巩固中国的准超级大国地位,而中国外交官和学者在向媒体介绍情况时根本未提及美国。但显而易见,这次出访,意在利用陷入一大堆国内问题的美国留下的地缘政治真空。中国一名外事专家认为,这种多管齐下的外交活动将使中国“占领应对未来世界秩序的制高点”,北京想要在国际关系的棋局中“抢先出手”。他说,中国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本国形象及推进国家利益。但据中国外交部称,非洲之行关键在于展示中国对大国小国一视同仁。(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中国简报》2009年2月20日)
法 律
中国式的“执法不力”和中国人的守法违法选择
在中国,由于某些法规的执行不力反而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比如,我们居住的小区周围属于非商业区,但是无照经营的足部按摩房、饺子馆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总的来说,在中国开小买卖、买卖盗版光碟或者燃放没有牌子的烟花都不难。但是,这种法律执行不力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想想去年地震造成的大量不合格校舍倒塌;很多农民由于豪华房地产开发项目被剥夺了土地耕种权。中国人每天都在做着守法还是违法的选择。(美国《华盛顿邮报》2009年2月21日)
农 业
干旱让中国小麦区束手无策
中国北方在最好的时节里陷入干旱。狭长的无雨带凸显了该地区紧迫的水资源问题。这一地区种植有中国3/5的粮食作物,生活着全国2/5的人口,但其获雨量仅为其他地区的1/5。目前这场被视为半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情不仅影响了全国最好的小麦农田,也给向工业企业和数百万人民提供清洁水源的水井带来了威胁。几十年来,中国北方的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这是过度使用和浪费的结果。在一些农田地区,人们挖井要挖半英里深才能打到水。(美国《纽约时报》2009年2月25日)
大旱警示中国“水危机”
干旱也是中国缺水现象加剧的一个反映。中国专家认为,旱情严重也有人为因素。中国民众和工农业生产对待水资源过于漫不经心。根据最近的统计,农村有两亿人面临缺水的威胁。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甚至谈到了中国的“水危机”。中国的水存储量低,而且分布不均。北方缺水尤其严重。虽然中国拥有世界第六大水存储量,但人均水供应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9年2月16日)
军 事
中国的军事复兴
军事分析家正在争论美国应该视中国为一个军事实力日益增强的朋友还是敌人——或者既是朋友又是敌人。这一直是各种出版物、网站和会议的热点话题。“中国可能是唯一试图对美国形成威慑的国家,其野心引人注目,我们承担不起疏忽这一点的代价。”防务咨询公司“长期战略集团”首席执行官杰奎琳·纽麦尔说。并非每个人都赞同美国需要反抗中国增强军备。批评家说,就科技水平而言,中国海军和空军部队还需要数十年才能赶上美国。而两国庞大的核武库使得发生常规战争变得极其不可能。(美国《圣迭戈联合论坛报》2009年2月17日)
解放军寻求外国帮助强化两栖作战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寻求外国的帮助,以强化其两栖行动能力。两栖作战能力被运用于救灾和人道主义行动中,但其主要用来执行在海上开展的复杂作战攻击任务。在远离本土的地区展示军事实力时,这点尤其重要。一位中国问题分析人士指出,解放军正日益强调两栖作战训练的重要性。解放军领导层希望借助外国专家及其经验来增益其所不能。(新加坡《海峡时报》2009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