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统泰在西藏平叛中
2009-06-11逯守标
逯守标
进军西藏
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了。
千百年来形成的罪恶的封建农奴制度,仍然深深地束缚着广袤的西藏大地。这是一种最反动、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社会制度。当西藏的民主改革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刚刚拉开序幕,西藏地方政府和农奴主阶级中的反动上层集团便感到自己“美好而神圣”的天堂即将失落,因此极力阻挠和破坏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署的《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和西藏民主改革的执行。
对西藏和平解放一直耿耿于怀的英、美帝国主义及其附庸从没停止过对西藏的干涉,极力鼓动“西藏独立”,明里暗里对西藏地方政府和反动上层集团进行挑拨、煽动和支持。1958年春,在英美帝国主义及印度扩张主义者的支持与援助下,青(海)、甘(肃)、川(四川)、滇(云南)藏区的反动宗教首领和部落头人煽动、裹胁藏民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即“康巴暴乱”。1958年5月,54军134师奉命从朝鲜秘密回国,进驻青海、甘肃,在兰州军区领导和指挥下平息青海、甘南地区的武装叛乱。
西藏各地的上层反动集团和叛乱分子顽固地坚持分裂祖国、维护政教合一的反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立场,秘密地、公开地潜入拉萨。四川、青海、甘肃等地的叛乱分子在我军凌厉的攻势下,也不断向拉萨逃窜、靠拢和汇聚,大量由国外敌对势力提供的叛乱物资、武器装备等,也被偷偷地运进拉萨附近的大小寺院和有关地点藏匿起来。叛乱头子与喇嘛还聚集在一起制作了“雪山狮子旗”,成立了非法的“卫教军”及所谓的“人民议会”。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即将暴发。
1959年3月10日,阴风卷着黄沙,在拉萨街头横行。远处的雪山顶上,乌云翻滚,大口大口地吞噬着蓝天白云。达赖喇嘛被骚乱喧闹的人群困在罗布林卡的宫殿里,寸步不能外移。上午11时左右,一小撮反动上层集团的叛乱分子以阻止这赖喇嘛到军区礼堂看文艺节目为名,裹胁成千的人在罗布林卡门前和通往那里的大路上聚集,还活活打死了前往制止骚乱的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官员堪穷帕巴拉·索郎降措。并把尸体拴在马尾上拖到拉萨市内示威。同时。打昏了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桑颇·才旺仁增。他们企图通过流血事件尽量扩大事态的发展,一面胁迫和欺骗群众在拉萨市区“示威游行”,一面在罗布林卡召开“人民代表会议”。这些暴徒公然背叛祖国,破坏和平统一,纠集和纵容叛乱分子窜扰各地,破坏交通,劫掠商旅,奸淫烧杀,残害人民,还向我人民解放军机关和驻地发动全面进攻。叛乱分子发动的武装叛乱由此拉开了序幕,越演越烈。
3月17日,54军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以成都军区副司令黄新庭为主组成“黄指”,率54军130部队从川藏线入藏,进入昌都地区平定叛乱;以54军军长丁盛为主组成“丁指”,率134师、兰州军区11师由青藏线入藏直扑拉萨,坚决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平息叛乱。
54军立即研究部署,决定由军长丁盛、政委谢家祥和副军长韦统泰、政治部主任李斌及部分机关干部,组成精干的“丁指”(丁盛为指挥,韦统泰为副指挥),尽快飞抵拉萨。同时,命令134师于3月17日分别从兰州、武威、京堂等地乘汽车沿青藏线,30目前抵达拉萨、当雄,参加平叛。
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端,南临昆仑山脉,北临察尔汗盐湖,是青藏公路的起点。接原计划,“丁指”从重庆乘火车经成都、西安、兰州,在格尔木乘伊尔-12飞机飞往当雄,再坐汽车到拉萨。
当雄,地处西藏中部。平均海拔420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机场。韦统泰走下飞机。感觉头重脚轻,甚至整个身体都在飘,头疼、头晕、胸闷、口干舌燥,因缺氧而呼吸困难,走几步都要大口大口地吸气。“丁指”的成员都是第一次到西藏,他们只有一会儿吸一次氧,一会儿吸一次氧,缓解高原反应。从当雄乘汽车,西藏军区派了一个营护送,他们于3月27日到达西藏首府——拉萨。
中央驻西藏代表(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等领导同志接着他们,把他们领到一座藏式庄园的大院。韦统泰欣赏着这座院落,不由地感叹道:“啊,好漂亮呀!”
张国华司令员看着大家都惊奇地观赏这座院落,就解释说:“这座院落叫擦绒大院,是旧藏军总司令擦绒的家。擦绒参加了叛乱,全家人都跑光了,拉萨市军管会暂时接收下来。军区里没有合适的房子,这里与军区只一墙之隔,我们决定就把这里作为‘丁指吧。”
韦统泰在楼房里转了一圈,安排政治部、后勤部的同志住一楼,军领导和司令部的处长、参谋住二楼。“丁指”就像一部新安装完毕的机器,在擦绒大院开始运转了。
山南战役、纳木湖战役
西藏军区司令部会议室,张国华司令员亲自组织西藏军区与“丁指”联合召开第一次作战会议。会议室正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硕大的西藏地区的地理地形图,军区参谋长王亢拿着一根近两米长的指示棒。点着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对与会人员重点介绍军区平叛情况及下一步平叛作战的基本方案。
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和地方政府公开发动全面叛乱,以叛乱头子大喇嘛绒郎色、堪仲士登降秋、孜本雪苦巴、孜本凯墨等人以及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为首的叛乱分子,以达赖居住的罗布林卡为总指挥部。纠集叛匪破坏青藏公路,冲击西藏工委党政机关,袭击我军区大院和拉萨驻军。匪徒们见人便杀,举火即烧,见店就抢,一时间拉萨市内陷入一片混乱,备主要街道到处是鲜血、尸体和妇幼凄惨的哭声、喊声和叫声,以及逃难的人群。拉萨上空尘烟滚滚,暗无天日。3月20日,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坚决平息叛乱,恢复西藏的稳定与发展。于是,我们对叛乱武装发起还击,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叛匪们不堪一击,纷纷四散溃逃。我们很快夺取了匪徒盘踞的药王山、罗布林卡、大昭寺等据点,平息了拉萨市区的叛乱。
拉萨的叛乱分子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多数逃到了山南,与当地叛武分股盘踞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羊卓雍湖西畔及邛多江、哲古、隆子宗等地,并宣称隆子宗为“第二国都”。根据中央军委要“坚决、彻底、干净地肃清西藏境内所有的叛乱武装”的指示,军区决定首先发起山南战役,扫清企图逃往国外的叛乱分子,并开展群众工作,进行民主改革,建立人民政权。
山南,位于拉萨南部,东接林芝,西接江孜,北依雅鲁藏布江天险,南与不丹、印度接壤,有20余条道路可通国外。那里土地肥沃,风光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索有“西藏粮仓”之称。从地形上看,山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叛乱集团早就把那里作为理想的“根据地”。从1958年起,山南的叛匪与甘、青、川、滇等外省逃来的匪徒组成“卫教军”,肆无忌惮地进行祸国殃民活动,袭击过往部队,杀害汉、藏干部,在泽当多次围攻我山南工委。
据情报分析,聚集在山南的叛匪约有12000至
15000人(枪),主要分布在错拉、隆子宗以北,泽当及其以南,哲古以东,拉绥县以西及打隆、白地等区域。他们凭借江河、高山为屏障,能够自给自足,得利时向四周扩散,失利时又可往国外逃窜等有利条件,妄图与我长期周旋。
根据毛主席“关门打狗”的指示,军区决定以134师、军区直属部队,以及兰州军区11师31团一营共4个团两个营的兵力,在国境线以北、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捕歼叛匪主力。401团首先囤歼泽当之敌,尔后向哲古方向进击,并封锁绒渡口,阻敌北窜。402团由曲水渡江后,即围歼白地、浪卡子、打隆宗地区之敌,阻敌西窜,并以部分兵力进至多宗,防敌南逃。400团在拉(萨)瓦(亚东)公路实施机动,阻敌向西、向北逃窜。155团由曲水渡江直插达马、错拉宗一线,断敌窜越国境的道路,并向哲古、隆子宗方向实施机动。159团经则拉宗渡江沿南岸向金东宗前进,歼灭该地区叛匪后,迅速进歼隆子宗之敌。
王亢在讲解时,韦统泰听得非常认真仔细,还在笔记本上画出了兵力部署和进击的线路图,总觉得这个战役方案是边“关门”,边打“狗”。他在发言时说:“‘关门打狗重在关门,如果先把门关紧了,不愁打不死狗。这里有两问题,一是如果门关不紧就轰狗,势必会让狗跑掉;二是还没等我们把门关上,狗已经跑了。我认为山南战役应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关门,备部队以神速的动作全面封锁边境线;第二步从边境线边缘往回压,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将叛匪消灭于泽当、哲古、隆子宗地区。”
4月2日,各部队经过思想动员和物资准备,陆续出发,向山南挺进。韦统泰坐在“丁指”的作战室,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来自备部队的电报,掌握部队进展和战场的变化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或者调整兵力部署。
7日拂晓,402团在曲水以北连续击溃叛匪两次阻击后,顺利渡过雅鲁藏布江。401团在温宗附近击溃500余匪徒的伏击,亦乘胜连夜渡江。韦统泰接到总参的电报:敌惧被歼,一部窜上共波热主蜂,一部撤至乃东宗、昌朱寺一带高地,一部南逃。他立即电示134师师长白斌,命令401团二营直插昌朱寺南侧,截歼逃敌;三营围歼共波热主峰之敌;一营进占乃东宗西南向乃东宗进击……
402团在贡嘎歼匪79名,继续向白地、浪卡子、打隆等地奔袭。经两次与小股叛武分子接触,歼敌几十名。当部队进抵绒博,获悉多宗有叛匪盘踞。团里立即报请军区、“丁指”批准,决定以二、三营歼灭该敌。1513午后,402团两个营分两路由绒博向多宗挺进。
多宗,海拔3825米,四面环山,山高均在5000米以上,山势陡峻。叛匪盘踞的宗本府和兑如林寺坐落在大黑山东北山麓的山腿延伸出来的一个山包上,寺院的围墙高、宽、厚,四面相通,墙上可组织防御。大门用厚木板和粗铁钉做成,坚固结实。其东、北、西三面系断崖绝壁,不能攀登。仅南侧小路可通到宗本府与寺院,地势极为险要。402团经过40多个小时的艰难奋战也未能全歼叛匪,最后叛匪趁黑夜分三路突围,其中两路被歼,而匪营长毛基苏则率20余人逃跑。
经过20多天的进剿,山南通往国外备边境要道被全部控制,匪徒在山南的老巢被一举荡平。但是,达赖及余敌大部在我封锁边境之前逃往国外,有些股匪在山南地区作鸟兽散,插枪为“民”,有一部分潜入深山老林,平叛作战继而转入清剿。
拉萨的上层反动集团叛乱后,纳木湖一带的反动头人、喇嘛也蜂拥而起,与拉萨、西康、甘肃、青海等地逃窜而来的叛匪勾结在一起,胁迫、诱骗、组织部落叛乱,对西藏的唯一空中通道——当雄机场构成直接威胁。根据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部署,军区、“丁指”决定发起纳木湖战役。
在军区召开的作战会议上,韦统泰建议专门设立一个指挥部,便于统一组织指挥。指挥部就设在当雄机场附近,处于当雄、拉萨、目喀则三翁路口的羊八井,他并自告奋勇地要求由他带领“丁指”的几名机关干部前往羊八井指挥这次战役。
军区、“丁指”同意了韦统泰的意见,批准他在羊八井设立指挥部,统一指挥纳木湖战役。
纳木湖(锴),在藏北当雄的西北面,藏语意为“天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公里。在纳木湖与念青唐古拉山的平坝地带,到处都是藏族星罗棋布的部落和寺院,也是西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巍峨的念青唐古拉山西北山脉,从当雄环绕着纳木湖,地形极为复杂。军区作战会议结束后,韦统泰对作战处参谋周凤伦说:“你准备一下,明天带一个侦察班到纳木湖地区搞战役侦察,详细了解一下当地的民情、地形和匪情,尤其对叛匪的活动规律以及每一条小路、湖岔、山口、山的比高等,都要掌握清楚,画出地形图或制成沙盘,直接到羊八并指挥部向我报告。”
周凤伦果然不负所望,韦统泰到了羊八井,就把绘制好的地形图呈到了韦统泰面前,并向他汇报了纳木湖地区叛匪的活动情况。
纳木湖地区属于部落、寺庙叛乱,叛匪无连、排建制,主要以部落、寺院为股。部落由百户(即一百余户的管理者)、寺院由管家统帅,活佛为军师。百长部落为小股,隶属于百户。以五至十人组成若干小组,干保、长辈和射击技术较好者为长,由拉萨过来的活佛封官定衔,行使统一指挥。由于其生活习惯和部落械斗的需要,人人会骑马、用枪,善于用刀。行动时携带的东西简便,生活简单,每人一匹马,穿一件老羊皮袄,挎一支枪,腿上或腰间插一把刀,驮点酥油、奶茶,就可以生活一段时间。部落叛乱最大的特点是不分男女老幼皆纳入叛乱组织,规定每人一马一枪,再加上从彭波逃窜而来的桑沛股匪,共约4000余人。
从当雄到纳木湖,横亘着南北走向的念青唐古拉山,平均海拔6000至7000米。在叛匪的活动区域,向西是纳木湖,不能涉渡;东边是高山峻岭,难以攀登。韦统泰考虑,如果部队主力从当雄翻山过去,从北向南攻击,叛匪必定向南逃跑,必须派一支部队从南边堵口子。不然,就打成了毫无意义的击溃战。然而。担负从南面堵击任务的部队需要翻越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南侧海拔6000米的高山。根据周凤伦在藏民中寻访的消息,很多年以前那里有一条小路,但经过多次地震,再也没有人从那里走过。如果派一支部队过去堵击,要么吃尽苦头能翻过去;要么翻不过去还会冻死许多人。派不派部队去呢?派谁去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韦统泰经过反复思考还是下了决心,一定要派一支部队从南面堵口子,一定要打歼灭战,决不能打成击溃战!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老战友、老部下——400团团长赵举。
韦统泰找到赵举,把自己的想法对他说了以后,赵举干脆地说:“‘三号,你下命令吧,没有我们过不去的山,没有我们打不了的仗,坚决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
韦统泰似乎有些激动,他把手一挥果断地说:“由你们团从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南侧翻过去堵住叛匪,决不能让一个匪徒跑掉。就这么决定了!”
在距当雄只有几公里的羊八井临时指挥所里,
作战处长佟俊阁背靠纳木湖地区的简略地图,按照韦统泰的意图进行战役部署。以西藏军区32团(欠一个营和一个连)、11师侦察连、31团二营(欠一个连)从北到南分三路依次翻过念青唐古拉山对叛匪形成包围、穿插之势,从北向南压下去。军区警卫营和当雄警卫二连从正面插过去,靠近31团二营,从自仓宗向北插。炮308团三个连封锁青藏公路,防敌北窜。400团两个营翻过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南侧海拔6000多米的大雪山,堵住叛匪南逃的口子,以包围穿插、前击后堵、分进合击的战术,将敌一举歼灭。
最后,韦统泰对打好这次战役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这次战役一定要打歼灭战,而不是击溃战。其基本战术是多路合围、分进合击、里剿外堵相结合。备部队一定要打不待命令的主动仗,哪里有匪徒就冲向哪里,哪里有枪声就把叛匪消灭在哪里。总之,战役的目的是抓光匪首,缴尽枪支,捕尽匪众,宣传政策,争取群众,安定生产秩序,为以后的民主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7月6日,参战部队同时与叛匪武装打响战斗,干部战士个个奋勇当先,猛打猛冲,与敌展开一场浴血战。战斗打得极为艰苦,叛匪分成小股分散游击,负隅顽抗。各路部队穷追不舍。包围穿插,与叛匪激战两天两夜。至8日下午,大部分叛乱武装被歼灭,桑沛股匪向7050高地以东和东南逃跑,部落叛匪大部被俘,少数钻进山沟。
“决不让一个叛乱分子逃掉!”韦统泰命令备部队抢占有利地形,严密封锁所有山口要道,逐渐缩小包围圈,拉紧“布袋”口子,并在包围圈内逐地搜索。
9日,平叛部队从北向南,从南向北展开拉网式搜索。狡猾的叛首分子依靠地形熟悉,纷纷逃进东边的大山里。他们依据山崖陡峭,无法攀登,三五成群,十人八人成股隐藏在山隙、山谷和山洞里,避免与我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的正面冲突。韦统泰获悉后,通过“丁指”把当雄机场的一架运输机卸掉舱门,一边捆绑一挺重机枪,他拿着望远镜,坐在飞机上亲自指挥,沿着山崖飞行,发现匪徒就急速扫射。这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打法,叛匪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跑到了人罕鸟绝的深山也命丧黄泉。
12日,韦统泰在羊八井又召开了第二次作战会议,他听取了备部队主官的汇报,充分肯定了这次进剿的成绩,非常具体地指出了部队在战斗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要求在下一步的清剿中,要以散对乱,以连为单位分片包干,以排、班为组逐沟、逐山、逐个要道口进行严密搜索,只要发现匪情就必须穷追到底,坚决消灭。同时,要把对叛匪的军事打击和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相结合,见一人宣传一人,到一村宣传一村,标语上山,宣传到户,大力开展政治攻势,使我军平叛的意义和党的民族政策家喻户晓。我们不但要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更重要的是让藏族人民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是为了拯救他们,我们的军队是为了解放他们。政治上的胜利比军事上的胜利意义更大、更深远。
7月14日,平叛部队按照分工锁住了纳木湖地区的所有山口要道,并沿念青唐古拉山西侧又展开了拉网式搜索。同时,动员被叛匪胁迫的藏民主动交出枪支,让他们劝说参与叛乱或跑出去的亲人回家,报告叛乱分子隐藏的地方。这场艰难困苦的搜索战整整持续了十几天,战士们冒着大雨、顶着狂风暴雪,在人烟罕至的大山里跋涉,没吃的、没喝的,饿了就是一把炒面一把雪,忍饥挨饿、吃苦耐劳,踏遍了纳木湖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山脊。7月24日,纳木湖战役胜利结束,4000余叛乱分子被全部歼灭。
叛匪被肃清了,残酷野蛮的农奴制度即将土崩瓦解。韦统泰来到纳木湖地区慰问藏民,只见他们一个个欣喜若狂,黝黑的脸庞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一位老阿妈恭恭敬敬地向韦统泰献上了哈达泪服充满着快乐的光辉。她拉着韦统泰的手说“你们救了我们,真是活菩萨。”
麦地卡战役
麦地卡地区属于念青唐古拉山的草原盆地,在黑河东南,塔工西北,拉萨东北之间,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区域四周群山环抱,终年积雪,西北部为高原丘陵,脉长坡缓,山口较多,便于通行;东、南和西南部山陡谷深,地形复杂,河流穿过山谷,人马只能沿山间小径或山沟、河岸绕行,交通极不便利;中部以彭措为中心,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属于水草沼泽地带,如遇河水暴涨,山洪暴发,则通行困难。平均海拔4800米,高寒缺氧,气候多变,周围的群山有许多石狭、石缝、洞穴,便于隐藏。
一些匪首和股匪逃到麦地卡后,利用宗教活动诱骗、裹胁部落叛乱,活动极为猖狂,到处抢劫,祸害群众,破坏生产,袭击我地方工作队和小分队,攻打索宗县委和青藏公路道班,严重威胁着青藏公路的安全。军区决定将原定的196Q年进剿麦地卡的计划提前执行,并授权“丁指”统一组织指挥。
由于韦统泰指挥了一个漂亮的纳木湖战役,丁盛对韦统泰说:“你对平叛作战已经有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对西藏的地形、敌情都有了基本了解,我看这次麦地卡战役还是以你为主,由你指挥吧。”
韦统泰爽快地答道:“有你和谢政委作后盾,我在前台唱戏应该没什么问题。”
7月25日,军区组织召开麦地卡战役准备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成立以韦统泰为主、由军区、“丁指”、134师、11师共同组成的战役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麦地卡战役。
韦统泰接受任务后,命令备部队派得力干部通过各驻守分队、分工委、工作组、道班和当地藏民,以及熟悉当地地形被我俘获的叛匪,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限期详细了解备进击区域的具体地形、道路、河流、山口及叛匪的分布情况。摆设沙盘,绘制地形图,获取确凿可靠的地形、敌情材料。
他汇集各方面的情报,掌握了麦地卡地区的社情、敌情和地形。麦地卡地区属于封建部落统治的牧区,共约万余人口,分属于80多个部落,全部以畜牧为业。从1958年11月到1959年7月间,外来股匪与当地部落头人、寺院的活佛、喇嘛相勾结发动叛乱,有战斗力者约5000人(枪),其主力集中在彭措周围地区,部分叛匪分布于巴尕、三青松多、隆伦等地。他们虽系乌合之众,装备不佳,但在政治上极端反动、顽固。头人、匪首以宗教神权、封建迷信进行统治,蛊惑人心,在藏民中造谣说“汉人来了杀藏人”,“投降解放军死了下地狱,和解放军打仗死了上天堂”……特别是青、康股匪多系骑兵,聚散方便,行动迅速,有一定作战、侦察、警戒经验,在盘踞的周围地区到处设有情报站(点),多以寺庙为中心,以放牧、念经拜佛、走亲戚为名,收集情报,通风报信,耳目多,消息灵,战术上极为狡猾,多采取麻雀战与我周旋。
根据麦地卡地区的社情、敌情和地形特点,韦统泰经与丁盛、谢家祥反复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周密的作战方案。8月5日,他代表“丁指”向军区作了汇报。决定以400团、32团、402团、炮541团三个连、炮308团三个连、军区教导营(四个连)、31团二营、11师侦察连共约4个团的兵力参加这次战役。战役的指导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
战。战术的基本原则:大包围与小包围相结合,包围与穿插相结合,外线与内线相结合,外线封锁与内线突击相结合,以分进合击、严密包围、纵横穿插之势,将叛匪歼灭于彭措及其周围地区。
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8月27日5时完成合围,28日至9月6日为进剿阶段;9月7日至9月16日为驻剿阶段;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留402团驻剿肃清残匪。
其合围地域:以彭措为中心,沿三青松多、隆伦、松多卡北侧河谷,向西至杰山口南侧、牟日角、香汤、甲巴色拉、波罗松多之线为战役合围圈。
为保证部队按时到达合围地域,做好战役展开后的后勤保障工作,军区后勤部分别在下丘卡、黑河、当雄、太昭、雪喀等地设立了补给站,同时组织了一支由6179头牦牛组成的运输队,动员近千名民工协助部队修筑了由黑河经安蒙浅热、达仁、青本部落向战区的急造军路,31团工兵连抢修了黑河至多拉的道路。
8月17日,军区通报:所宗(索县)之叛匪活动极为嚣张,组织1000余匪徒向所宗县委发起数次猖狂进攻。韦统泰目不转睛地盯着地图上的那些红蓝标记静思冥想,突然转过身来,对坐在桌子旁边的丁盛说:“‘一号,你看这样行不行?按原来的作战方案不变,令32团一营、400团二营提前出发,首先封锁比如、所宗以东的道路、山口,而后令航空兵对比如、所宗进行轰炸,既解了所宗之围,又给叛匪一个我要攻打所宗之假象,叛匪向东跑已被我封锁,只有向彭措方向逃窜。当我达成合围后,将匪徒一举歼灭。”
丁盛一听,高兴地说:“这就叫做声东击西,逼着叛匪往窝里钻。好,我完全同意!”
韦统泰立即对作战参谋李凡说:“马上电示32团一营即日出发,经下丘卡、贡山直插冷达,于8月25日黄昏进至冷湖东南、嘎培拉东北地区。令400团二营务必于26日拂晓进至底金山口两侧地区,断敌东窜之路。命航空兵于26日对所宗、比如进行轰炸。”
8月19日至23日,各部队分别从雪喀、太昭、拉萨、旁多、黑河等地出发。他们战胜了气候恶劣、温度剧变、高寒缺氧、河水刺骨、风餐露宿等重重困难,翻越数座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大雪山,连续几昼夜急行军,向合围点开进。提前向合围地区进军的400团、32团先后报告:叛匪有东窜迹象。韦统泰命令备部队日夜兼程,加速前进,务必于27日5时,即提前一天达成合围。
24日上午9时50分,402团三营在药加拉与叛匪外围警戒遭遇;40团二营亦分别在夏布山口及嘉里至底金山口之间地区遇到匪徒的阻击。但是,叛匪顽固地抵抗了一阵,纷纷向麦地卡中心地区逃窜。为了稳定民心,招降匪首和头人,以达到瓦解叛匪的目的,航空兵于26日派两架飞机在彭措及其周围地区撒传单。叛匪顿时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散。韦统泰命令战役预备队31团四、六连和11师侦察连奔袭所宗,如扑空即向巴尕卷击,填补32团与400团合围之间的缝隙。从而,增强了战区东部的堵击力量,叛匪就是插上双翅,也难跳出韦统泰布下的合围圈。
27日拂晓,各路部队进至指定地区达成战役合围。400团二营在底金山口西北山投入战斗。32团二营在彭措东侧与骑匪激战,由此拉开了麦地卡战役的序幕。韦统泰电示备路以12路进击逐次展开为36路,逐渐缩小包围圈,以梳篦式战术,多箭头同时发起向心攻击。
同时,电令炮541团、炮308团、军区教导营等堵口部队则逐次向内推进至错金拉、则捏亚拉东北侧、错绒湖北侧、麦里江洪、波罗松多北侧一线地区实施堵击,在确保完成堵击任务的前提下,并以小分队向内见机攻击。
叛匪虽然是一群亡命之徒,也曾进行顽固抵抗,但毕竟是缺乏正规训练的乌合之众。在我各路部队纵横穿插、分割包围和凌厉的攻击下,其主力尽量避其与我正面接触,而且依托有利地形,袭击我小分队,以多胜少,打完即跑。在叛匪遭我打击无隙可逃时,即化大股为小股,或三五成群隐藏在不易通行的峡谷、山沟或石缝内,行迹不定,或者插枪为民,伪装好人,寻机逃跑。
韦统泰考虑到麦地卡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判匪如外窜不成,必然分散隐蔽,与我周旋。为此,他又向围歼部队提出了进剿与清剿相结合,主力向心猛插与小分队搜剿相结合,守口分队严密封锁与寻机出击相结合,军事搜剿与发动群众、招降、收枪相结合的方针。在敌主力被聚歼之后,备部队即以部分兵力以连排为单位展开,对每一山谷、石缝、牧场、部落、寺院进行严密搜索,寻歼分散隐蔽的小股叛匪。
402团一营在母拉以南连续歼股、散匪350余人,三连在张日松多以东歼匪290人,二营进至兰拉附近迫降叛匪74名。32团二营在彭措东侧歼骑匪156人……
备部队经7昼夜的英勇奋战,歼灭了大股叛匪,随即划分区域,分片包干,展开全面搜剿。到9月15日,俘虏了以白日租活佛、木拉活佛、洛桑、群沛、格桑、杨沛杰、柴千、阿羊活佛、取俄活佛及匪宗本团长秦邦、代本营长浦洛、比如宗本索拉多吉等匪首,歼匪2700余人,政治争取叛匪及部落武装2800余人,收缴备种枪2500多支,解放群众7500余人,麦地卡战役胜利结束。除留402团转入全面驻剿外,其余部队相继撤出。
一号地区、二号地区战役
从1959年3月西藏平叛以来,经过拉萨、山南、纳木湖、麦地卡战役和“黄指”组织指挥的昌东北、昌东南战役,西藏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叛乱被平息,只剩下昌西地区(西藏军区编号为一号地区)、青藏边界(编号为二号地区)的叛匪仍然异常嚣张。军区决定,由“丁指”指挥134师、兰州军区11师32团、军区157团、抽调“黄指”130师(欠炮540团)共约9个团的兵力,首先发起一号地区战役,将叛匪歼灭于以边坝为中心的昌西地区。
一号地区是叛匪的重要巢穴之一,整个战区东起洛隆,西至加里,北达丁青,南到育儿根,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200公里,总面积达60000平方公里。叛匪依靠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企图长期盘踞,与人民解放军对抗。
据军区通报,一号地区共有叛武14000余人(骨干分子5000余人),钢枪5000多支,轻、重机枪100多挺。美、蒋直接插手,积极支持武装叛乱,不断从泰国曼谷为叛匪空投特务、电台、物资和武器。在美、蒋特务的直接操纵和指挥下,备股叛首先后在边坝、沙丁、硕督召开会议,成立了“四水六岗志愿军”(即伪“卫教军”),以及最高指挥机构“团结会”,并任命大匪首边坝寺活佛阿旺洛桑、昌都寺二活佛谢瓦拉、比如寺活佛夏仲、德格土司乌呷为总司令,齐美公布、呷日本、普登都等12人为副总司令,还组成司令部,分片控制,统一指挥。以匪首和头人为骨干,胁迫群众组成“民兵连”,不仅进行射击训练,还在主要方向的各个要道、山口筑有简易工事。各股间互订盟约,互通情报,经常不断以伏击手段袭击在战区边缘单独执行任务的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和我党的地方干部,还纠集2000余人包
围、攻打洛隆、普拿,气焰十分嚣张。
1980年元旦刚过,军区召开一号地区战役军事工作会议。韦统泰的平叛作战思想已经成熟。根据军区总的作战方针和部署,决定在大雪封山季节,乘匪徒骄纵狂妄、思想麻痹之机,对敌发起出其不意的突然攻击。鉴于130师正在昌都东南剿匪暂无法撤出,令134师及32团、157团秘密进入集结位置,立即展开战役侦察,设立情报站,组织部队进行武装行军、骑马、宿营、爬山、攀登、渡河、山林地带射击、搜索及特种作业训练,严密封锁战区,防敌外窜,为战役展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号地区是入藏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部队的合围圈最大,地形最复杂,又正是大雪封山季节,叛匪不仅数量多,且有特务组织指挥,又有一定战斗经验。战役之前必须把各个环节、细节都考虑周到,稍有疏忽都可能打成击溃战,得不偿失。经过空中勘察,韦统泰决定将32团和军区两个装甲连,置于黑河(那曲)至安多买马公路与黑(河)索(县)公路一线,既封锁西边的道路和山口,又切断一、二号地区的联系,防止叛匪窜至青藏边界。130师三个团从札木至丁青沿线封锁包围和奔袭。134师400团、401团越过怒江从北向南。402团翻过念青唐古拉山从南向北进行穿插,炮541团在鲁纳以西、东拉、底拉、江古拉至郎籍公一线担负堵击任务。157团西与40l团,南与402团,东与130师390团地区进行清剿,这样有堵有进,将叛匪全歼于一号地区。
然后,他与谢家祥乘一辆嘎斯69车赶到林芝134师师部,与白斌、兰亦农等研究了一号地区的作战方案。韦统泰叮咛白斌说:“如果叛匪翻过念青唐古拉山,过林芝不远就是‘麦克马洪线。为防匪逃向国外,你们师直属队必须在402团以南严密封锁各大小道路、山口、河谷,并进行清剿,决不能让—个叛匪从这里跑掉。”
之后,他在师参谋长张进的陪同下,又到驻扎在排龙的402团二营,看望部队。当他看到战士们有的正在进行训练,有的正在准备爬山用的拐棍,有的在制作防滑草鞋。心里很高兴。韦统泰对张进说:“要尽量减少战士们的负重,同时还要做好防寒、防缺氧、防止雪盲症的各项准备工作,尽量减少非战斗减员。牦牛运输队要紧随部队行动,以免供应中断。”
1980年过了春节,丁盛参加完班禅从日喀则搬迁拉萨的仪式后,因事离开西藏返回重庆,一号地区战役的军事指挥及制定作战方案的重任在谢家祥政委的领导下,就落在了韦统泰肩上。
2月21日,谢家祥、韦统泰在札木兵站组织召开一号地区战役作战会议。会议决定提前对叛匪发起攻击,3月8日至15日为边缘战斗阶段,备参战部队从四面八方同时向心压缩,对外围之敌能歼则歼,不能歼则将其驱至战区中心,达成严密合围,形成瓮中捉鳖之势。3月16目至4月15日为向心攻击阶段,首先以航空兵对边坝、拉孜实施轰炸,同时将主力推进到怒江以南,郎籍公以东,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紫托以西地区,采取封锁、包围、迂回、穿插的战术,将叛匪歼灭于边坝、硕督一带。进剿结束后,除389团团直率两个营留于原地外,其余备团均由团直率一个营负责堵匪外窜并进行清剿。备师、团在所负责的区域内,组织一至两个骑兵队,搜索、捕捉匪首和匪骨干分子,一举聚歼。
大战在即,各师、团都在厉兵秣马,韦统泰收到在军里主持工作的副政委王易从重庆发来的电报:王志敏同志病危,昏迷不醒,现正在新桥医院(七医大附属医院)全力抢救。
他拿着电报看了一遍又一遍,彻夜未眠。他想,正当他全身心投入平叛作战的时候,爱妻却生命垂危。他们结婚十几年患难与共,相亲相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她躺在病床上处于昏迷状态,是多么需要他在病床边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是多么需要他的亲情、温暖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如果她这次真的抗不过去,那将是他终生遗憾,永远也还不清妻子的感情债。况且,她身边还有4个孩子,最大的才11岁,最小的才4岁,两个大的正在上小学,两个小的在幼儿园,孩子们怎么办……韦统泰心急如焚,真恨不得插双翅飞到妻子身边。
然而,西藏的战事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关系到几十万西藏人民的翻身解放,一场大的战役即将开始,他作为一名主要指挥员在最关键的时刻怎么能只顾小家而不顾国家。
眼泪溢满眼眶,感情深埋心底。第二天天刚亮,他就把电报给谢政委看了。谢家祥看了电报,不由得心头一惊,他沉思半天对韦统泰说:“这怎么办啊?现在丁军长也不在,一号地区战役的军事指挥全靠你了。”
韦统泰说:“战役刚刚拉开序幕,在这个时候我也不能回去。这样吧,我给王志敏发个电报,对她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吧,也尽一点做丈夫的微薄之情。”
谢家祥马上说:“快点,用军里的密码发报机。”
按规定,个人私事绝对不允许使用密码电报,可这次特事特办。韦统泰立即写了几行文字,交给译电员吴泽方。谢家祥还特别嘱咐:“立即发出去!”
至今,吴泽方还记得韦统泰发给王志敏的电报的最后一句是:“遥祝你早日康复!”
阳春三月,正是内地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季节,西藏高原却没有一点春天的气息。随着“丁指”的一声令下,各路部队从四面八方出发了,向着各自奔袭、合围、堵击的区域急进。韦统泰在“丁指”作战室既担心各部队的行进速度,又为冰川雪山、高寒缺氧给干部战士造成的困难而揪心。400团翻越的热察拉,401团的知拉、如拉,157团的夏拉,389团的倾多拉,402团的东拉、底拉,这些雪山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积雪厚度一两米,侧斜面由40至70度,还要攀越无数的断崖峭壁和冰川,南线的雪山易上难下,北线的雪山易下难上。仅402团一营翻越的底拉山口,当地藏民有几句顺口溜:“高高底拉山,山高接着天,鸟儿难飞过,神仙得转弯。”这些天然屏障,给部队行军造成多大的困难是无法想象的。
备部队的电报一份接一份发到“丁指”,韦统泰彻夜难眠。
3月4日,389团三营首战上热,旗开得胜,仅15分钟全歼敌前沿警戒48人,缴钢枪27支。
3月8日,130师副师长廉洁明、副政委赵慧敏毅率390团奔袭合围当堆呷日本之股匪主力。经6个多小时战斗,歼丁青匪副司令拥扎以下叛匪326人,缴备种枪209支。
3月6日至12日,400团、388团、390团、401团先后分别合围了郎籍公、阿兰多、工多加桥、紫托、玉登寺、若巴村、帮古通、特沙隆、洛隆、王多寺诸点之敌,进行大小战斗30多次,歼匪650人。
主力部队已推进至预定区域,战区边缘叛匪一部被歼,其余均被压缩到中心地带,合围圈向内缩小100多公里,并对敌达成严密合围。战役第一阶段顺利结束。
为了不给叛匪喘息之机,韦统泰经与谢家祥商议。决定提前实施战役的第二阶段——向心攻击。
11日、12日,韦统泰命令航空兵在当雄机场待命的两架伊尔-28轰炸机,对叛匪总司令部边坝及
其叛匪集中地拉孜实施轰炸。两架轰炸机出动12个架次,对边坝、拉孜之敌进行轰炸扫射,叛匪抱头鼠窜。拼命地东躲西逃。
13日凌晨50分。400团在加拉寺西侧首先与敌打响。388团一营,401团分别奔袭硕督、草卡寺、东托之敌,歼匪70余人。
同日清晨,402团二营到达边坝,叛匪集股分路逃向5500高地和怒江河谷。一营经过4天4夜的饮冰卧雪,翻过海拔6000米的底拉山口,到达拉孜南山。他们发现叛匪正要向北逃窜,不顾一切地从比高800米,坡度40至70度的雪峰上滑滚而下。全营官兵忘却了伤痛,立即投入战斗,歼匪近百人,缴获无后坐力炮1门,轻机枪12挺,以及大量的美、英、蒋空投的还没来得急开箱的武器装备和许多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降落伞。
韦统泰作为一名战役指挥员,担负着指挥千军万马与敌人斗智斗勇的重担。以前打仗,他都把指挥所设在前沿阵地。可这次战役由于高山纵横。地域辽阔,了解战场情况只有靠电报,只能了解局部而无法掌握全局。为了实施有效指挥,他决定再乘飞机到一号地区进行空中勘察。
那天,阳光明媚,碧空如洗,飞机在部队作战的区域上空低空飞行。俯瞰地面,白雪皑皑,冰峰闪烁。韦统泰发现怒江以南内章地区有近千名匪徒活动,匪之主力企图北越怒江,跳出我合围圈。他立即电示130师、134师主力集中10个营昼夜兼程进行会剿,令157团、390团加强防守。严密封锁生格渡口,坚决歼灭北窜之敌。
军区通报:在东5500高地附近发现敌特“306”号电台出现。不断与匪首进行联系。韦统泰立即电示配属各师、团的无线电情侦电台尽快锁定敌特电台方位,进行搜索,彻底摧毁敌指挥系统,使匪首变成聋子、瞎子,而后各个歼灭。
在我各路部队强大的攻势下,匪首率残部像过街老鼠,拼命地到处逃窜,跑到哪里,都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
在一号地区的军事进剿阶段。备部队先后进行大小战斗200余次,共歼匪“卫教军”副总司令夏仲、乌呷、谢瓦拉、蔡刀、康多卡多、昂欠佳木、顿珠扎西以下11100余名。
从4月16日开始,转入分片清剿,备部队按照谢家祥、韦统泰的要求,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展开声势浩大的政治攻势。县、团以上均成立了政治争取办公室,区、乡和营、连则普遍设立了招降点、站。全体官兵深入到各户宣传党的政策。劝说群众上山劝降,从而在全区范围内出现了“母劝子、妻劝夫、子女劝父”的群众性招降、劝降活动,先后有3000余名叛匪主动投降,收缴各种枪2700余支。同时,在各方侦察和群众积极提供线索的基础上,备部队连续出击,采用反复搜索、重点搜剿、扎点驻剿、专案侦捕、伏击袭击等手段,先后将进剿中漏网而又拒不投降的匪“卫教军”总司令、边坝活佛阿旺洛桑、副总司令呷日本、齐美公布、普登都、沙贡更加、乌金尼马等匪首及3∞余名匪骨干分子悉数歼灭,彻底平息了一号地区的武装叛乱。
1960年3月30日,参加一号地区平叛作战备部队受到中央军委的通报嘉奖。
一号地区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二号地区战役就拉开了序幕。4月初,总参谋部在成都召开平叛现场会议。决定由兰州军区抽调部分骑兵团、骑兵分队和摩托大队,与西藏军区、“丁指”的部分步兵团队一起,在“丁指”的统一指挥下,完成二号地区的平叛任务。
二号地区是指青、藏两省交界,东起嘎尔红,西至温泉,南接黑河(那曲),北至莫云地区,全区约40000平方公里。从地形和气候条件上看,境内唐古拉山横贯,海拔高,比高低,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从敌情上看,二号地区基本上属于部落叛敌,主要匪首是从其他地区逃窜到此地,与当地的牧主、活佛、大头人相勾结,裹胁、逼迫部落叛乱。全区共有叛匪武装约5000余人,主要有青海大匪首老哇喇嘛、川西匪首德格和一号地区漏网的空特扎西。美帝国主义、印度反华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在西藏的失败,为叛匪培训并空投特务、武器、电台和物资,组成以叛乱大头人罗布仁次、老哇喇嘛为“总司令”,下设7个“副总司令”的总指挥部。还组建了团、营、连建制,利用两部电台亲自策划,直接指挥叛乱。
鉴于二号地区多建制部队参战的特点,韦统泰建议在黑河组成指挥部,由134师统一指挥。
4月18日,谢家祥、韦统泰组织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在拉萨召开作战会议。为了确保部队行动的突然性,韦统泰电示134师前指:战役开始前,飞机不得在二号地区上空侦察;备部队不得擅自对外围之敌出击;动员、组织民工不能在战区边缘进行;开进途中先昼伏夜行,后日夜兼程,务不使敌人过早察觉我之作战企图而窜出合围圈。
根据部队进展的速度,134师前指决定提前达成合围,命令备部加快行军速度。5月5日,备部队到达合围指定位置。
就在这一天,三架杜四重型轰炸机从格尔木机场全部起飞,先后出动15个架次,对叛匪比较集中的查用滩、索巷查受、底马尔商等地实施轰炸、扫射。6日,又出动18个架次对盘踞在战区腹地之敌进行猛烈轰击。西、南两面担任堵击任务的部队趁机推进至唐古拉山山脊及孔庚永山南北地区。备进击部队趁叛匪晕头转向之机,分24路向战区勇猛穿插,寻歼匪徒。
韦统泰不断接到134师前指发来的报捷电报:师骑兵大队在查用滩歼敌1000余人,在索台歼敌500多人。
401团三营在索德北山歼敌505人,缴战马600多匹,机枪2挺,钢枪126支。
兰州军区各骑兵团及32团、157团在宁多吉、依牙错改、吃五拉、嘎尔红等地歼敌1500余人。
至14日,各参战部队共歼叛匪4000余人,残匪已威惊弓之鸟,到处逃窜,有的“插枪为民”,有些潜入深山、崖洞。向心攻击阶段基本结束,战役转入分片清剿。
西藏平叛已进入尾声,谢家祥经请示军区同意,决定让韦统泰返回重庆,到高等军事学院跟班学习。张国华、谭冠三坚持要派专机把韦统泰送回重庆,被他婉言谢绝。5月15日,韦统泰乘一辆吉营车离开了拉萨,与他随行的只有一名警卫员和一名司机,随身携带着一支手枪、一支驳壳枪、一支冲锋枪。在那叛乱未息的岁月,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可韦统泰一点也不害怕。
他沿川藏路东行,一路观赏了林芝、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波密、然乌、帮达、昌都等地的秀丽美景,跨过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和横断山脉,直到月底才到达军部重庆。
严寒的冬天过去了,地上的冰雪融化了,西藏人民终于熬过了漫长的黑夜,盼来了明朗的晴天。1961年4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被彻底平息,叛匪被全部歼灭。参加平叛的部队经过协助地方政府发动群众,进行民主改革,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一直压在西藏人民头上的封建农奴制度。“丁指”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入藏平叛的光荣任务,凯旋而归。
藏族同胞载歌载舞,热烈庆祝平叛斗争的伟大胜利。他们端着青稞酒、酥油茶,手捧洁白的哈达,献给使他们翻身得解放的亲人解放军。
责任编辑兰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