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鸟语》中“鸟”的意象品读
2009-06-10何正兵
何正兵
郭枫,江苏徐州人,台湾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到台湾后,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空山鸟语》选自他的散文结集《九月的眸光》,有删改的人选到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读后给人的感受是:空山非“空”,鸟语撩人。此文写自己的最爱——爱听鸟鸣,作者认为鸟叫是世间最美的语言——恰是一首动人的歌曲,叙说着动人的爱情,唱叙着思乡的曲子,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文中具体的写了自己在三个不同的时期所听的三种不同的鸟鸣声:
第一种鸟是“绿背黄纹的小巧的红喙鸟”,从外形特征上判断是红嘴相思鸟或者七彩相思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就是白居易在《长恨歇》中所说“在天愿作比翼鸟”中的比翼鸟,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鸣声欢快、体态玲珑、色彩华美,常相偎相依相互舔整羽毛。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写出自己对此鸟的喜爱是儿时埋下的种子,此鸟在作者眼中属于“爱情之鸟”,他们的歌声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似灵泉进落,他们的体态灵活,彼此偎依着,厮磨着,难分难舍。令“我”十分神往和感动。以至于在“我”的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是“我”爱鸟和爱鸟鸣声的心里根由,以至于自己虽然身在台湾也恋恋不忘儿时心中的“爱情之鸟”。此鸟是和谐和睦、亲善友好的象征。
第二种鸟是山雀,其极喜鸣叫,性活跃,时在树顶,时在地面。少年的“我”恰是顽皮欢快的山雀,具有奢侈的自由,天真的欢快,可惜的是它们流逝得太快太恍惚。但是谁能永远不长大呢?长大成人了就不自在了,就得适应社会,适应各种规则,为了更好的生存就不得不用各种“桎梏”去套牢自己,如此就会失去自由与欢快,失去自我的本真。你的快乐、忧伤、思想等等一切,山雀们是不知道的,也是无法知道的,为了快乐,他们忙碌在属于自己的深山广林里,自由自在的起起落落,这深山广林既是栖身之所,也是快乐之源。其实,正如美国黑人歌星史蒂夫·旺达在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每一个人都应为自己寻找一个阳光普照的地方,在这里每一个孤独不安、疲惫的心灵都可以得到休憩。山雀是“快乐之鸟”,是欢快自由的化身,象征着自己少年时代自由快乐的生活时光。
第三种鸟是鹧鸪,常见留鸟,分布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叫声独特而洪亮:“行不得也,哥哥。”作者称其为“鸟中的诗人”、“诗人的化身”,中国文人往往用其表达思乡和送别之情。如“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郑谷),“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张籍),“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李殉)
午后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喧嚣的山间一下子显得十分空寂了,但是并非没有一点声响,你听,此时幽远断续的鹧鸪之声,隐隐地传来了,透着薄薄的寂寞,唤起身在台湾的作者的思乡之情,飘渺的几声,不禁让人回到了古老的世界。
旧时的江南:淡烟疏雨、暗绿苔痕、苍凉落日、长檐飞角、石头城石板路……此情此景,触发作者的思乡的情怀。“咕咕”之声,撩人回忆,催人乡思。这是奇幻的梦境,作者明知但是仍然不愿醒来,仍喜欢重温。“重温”,不仅是故乡,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古朴、淡泊、宁静、清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者怀着一种向往崇敬之情来到山里的,这里远离尘世,是心灵归隐之所在,“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是我自己的”,可以找回本真的自我,作者让自己躺在铺满落叶地上,让自己的心灵与山的心灵紧紧相贴,紧闭双眼,静静昕鸟的鸣叫,体会这飘飘仙乐,美妙的清音,从中听出了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自然的消息乃指自然的时序的变迁,人世的沧桑乃指世事的无常,作者呼吁要敞开心灵去谛听鸟叫,净化心灵。
经过一番游历与遐思,文末作者道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作者就是一只羁鸟,回到旧林里,获得人生的自由,此鸟可谓是庄子笔下的鹏鸟,逍遥之鸟,自由之鸟,自由自在邀游于天地之间,与天地之精神相往来,志向高远,心地纯洁,以达“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不会“摧眉折腰”。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充满了各种诱惑,人们的心灵往往很浮躁,有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就是其鲜明的写照。人们很少有闲暇去“驻足片刻闻花香”,一切都很匆忙,在路上也很少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原本纯洁的心灵被许多俗务和虚名浮利所熏黑了,忘掉自我的本真。
此文题目虽是“空山鸟语”但是并没有详细着笔于“间关莺语花底滑”的美妙之声,而是选取了三个典型意象,加以详细的描述。文中的三种鸟:相思鸟、山雀鸟、鹧鸪鸟。分别意指:爱情之鸟、快乐之鸟、乡思之鸟。最后作者幻想成为一只“自由之鸟”,永远生活于山中。这三种意象,从儿时写到中年或老年,从具体写到抽象,从快乐写到忧伤,其中以游子思乡,迁客怀土的乡国情怀一线贯穿,文脉畅通,意象鲜明。既有儿时的回忆与欢乐,又有离乡的愁思。还有返归山林、抱朴守真的意旨。正如作者在《坐对一青山》中所说:“坐对一青山,把心灵放开,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