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活语文课

2009-06-10李耀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5期
关键词:语言语文课堂

李耀平

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对教师而言关键要把语文课上“活”。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如何上“活”语文课,笔者总结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自于生活,语文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是此理念的具体实践,更是把语文课上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兵车行》是杜甫揭露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老百姓深受其害的代表作。如何把本诗上活,我进行了如下尝试:以名句欣赏带动对诗歌内容的整体理解,避免对它做繁琐枯燥的解析,并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欣赏“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只上干云霄”时。在引导学生品味这句表现老百姓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等情感后我问他们,80年代至今我国义务兵参军争先恐后、入伍时披红挂彩、老百姓敲锣打鼓,同样是征兵,为什么反应如此悬殊?经过提示学生逐步说出现在出征一般不会意味着生离死别,而杜甫写此诗背景是“边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没随百草”“古来白骨无人收”;现在出征家属享有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减赋税,而当时是“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的凄凉;现在义务兵役制只有二年,而当时是“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的超期服役;还有学生会说出现在通讯发达,士兵想家时一个电话就搞定,像当时几十年难听到亲人的声音……总之,当时很多出征战士没有体验青春爱情,没有诗情画意,有的只是经济贫困、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和对亲人无休止的思念。鉴赏“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老百姓这种心理变化时,我提示他们传统中国人一般重男轻女。所学的课文有两处都重女轻男,除本课外,《勾践灭吴》中有记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因为战争使当时人口锐减,所以勾践通过鼓励生育发展人口。不同于现在的因人口过多而计划生育。现在由于计划生育和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调(据统计到2020年每5个男士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等原因,政府又开始鼓励生女,如养老补助、扶贫措施、赋税优惠等,甚至有些地方对只生一女家庭的子女实行高考加分政策等。通过这样展示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再进行古今比较,让学生更深刻也更有兴趣地理解不同的政策和百姓的心理总是由不同的现实所决定的,诗中老百姓的特定心理变化正是他们痛恨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体现。在讨论评价李白的“痛饮狂歌空度日”也让学生结合实际,想想喝酒过多的危害,学生因为对此很熟悉,马上说出会伤身体,如伤肝伤神经等,这些本身可能又与李白的死因有关,一说李白死于慢性酒精中毒:喝酒神志不清坐船,见水中有月去捞之,溺水而死;还有些基础较好的同学会由此进一步生发,喝酒过多的人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性发泄过多而失去理智,对人对事往往不能作出正常的判断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这也是李白受排挤的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

总之,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激活课堂,一方面能缩小文本特别是古典作品与现实的距离从而不至让学生望而生畏,更能以通俗亲切的面貌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最终也能提高他们的智慧。

二、教学方法要灵发活多样

丰富的内容是需要多样的形式表现的,呆板的教学形式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使原本鲜活的内容变得索然无味;而灵活多样的形式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在教学中我力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活课堂。印象深刻颇有成就感的有如下几种方法:

合理联想。语文课上缺失了联想,那不单单是语文的悲哀,更是学生的悲哀。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其中的道理。欣赏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心智活动,就是联想。教学时要尽力使作品原有的画面、情景、意象与学生的积累勾联起来,使他们头脑中生成同于作品又不同于作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雨霖铃》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导演,如何拍摄这个情人离别的短片,这一形式立刻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我趁势提示他们要如何为这对情侣设计衣着、发型、动作等。甚至衣服的颜色、款式;还有背景画面的象征性如流水长亭、暮霭烟波;还有音乐的渲染。强调合理的联想是要让学生明白人物的动作、语言甚至服装都要符合当时人的习惯,音乐的选择也要能更好地服务于诗歌的意境。这都要考验一位导演的综合素质。通过这样自由而又合理的联想活动,不仅让学生兴趣盎然的体会了这首诗歌的意境,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课后关注传统文化、关注生活细节的意识。

文体改写。通过文体改写,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文体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考虑到所讲的内容如批判沙俄专制与学生体验甚远,又是外国作品。所以我让全班同学组成别里科夫死亡疑案调查组,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写一份调查报告,提示要包括别里科夫的个人档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死亡日期、住所、婚配、口头禅、形象特征和人际关系)、现场勘察(死亡特写、家里摆设)、群众采访、结案报告,最后考察案发背景。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预习时很有兴趣地精读课文,在上课一起讨论的基础上去评价别里科夫其人、理解小说的主题就水到渠成了。

自由辩论。课堂辩论,对于活跃语文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研读辩难的能力是很有价值的。把辩论引进课堂,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时,我提出一个辩题——维纳斯“为了如此秀美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要求学生自由思考,可从正反两方面人手。结果那节课异常火爆,同学们踊跃发言,很多观点颇有深度:有人正面肯定,说断臂使雕像造型更简约,更能展现维纳斯的形体美,因为她的上下身符合黄金分割律,而且更能激发人的审美想象。有人反驳说美讲究整体性和有序性,古希腊雕塑艺术流传至今不乏经典的完整的人体塑像,谁能肯定损坏前一定不如损坏后美呢?也许欣赏断臂的维纳斯实属无奈……在总结他们的讨论时我顺便引导他们怎样认识残缺美,学生也能很有兴趣的参与进来。

背诵竞赛。高中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背诵就是一种积累,经由背诵,使经典积淀、内化为经验,这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有些诗歌不需要多讲内容,只要能背诵自然就理解了,所以我就索性组织形式多样的背诵竞赛。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将进酒》等诗歌时,我先引导他们大体把握

全诗的结构,然后依此提纲快速背诵,有分组背、男女竞赛、奇偶学号竞赛等,以竞争的形式刺激他们的背诵欲,从而为后面的鉴赏打下基础。

合作讨论。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讨论式教学运用恰当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有助于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泪珠与珍珠》时,在同学们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后我请他们分组讨论,结合自身体验自由谈谈哪种眼泪是最有价值的珍珠,并阐述理由。同学们的发言开始比较感性,如亲子泪最珍贵,因为母亲的哭令他感到难过。后来逐层深入,谈出感恩泪、慈悲泪最有价值。因为前面所谈的亲子泪、奋斗泪等是为己而流,是小我之泪,后两种是为人而流,是大我之泪。最后教师补充感恩与慈悲是激发人前进的重要素质,无此素质,人一定走不了多远。虽然世上有太多的理由让我们冷漠,但同样有太多的人与事值得我们珍惜、感恩。美国小孩在启蒙教育中要当三天乞丐,不仅是要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父母、对社会给予他们美好生活的感恩之心。

对于有些文学作品特别是戏剧作品还会采取演排话剧、分角色朗读、演员表演等方式,有时会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境,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教师如何以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更多地注入人文情感,成为跨越时空、超越教材的教者、学者、作者之间情感与情感交流、心灵与心灵碰撞的纽带,确实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努力探索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把语文课上活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教师是借助教学语言来传递知识信息,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的,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为精彩语言会感染学生,使之心情振奋,精神焕发;而平淡乏味的语言会使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如何提高教师语言能力,几年来笔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精心修饰语言。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准确、简明、生动,丰而不余一字,略而不失一词。讲述要注意根据学生和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为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教师可运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张、歇后语等修辞手法,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同时尽量运用幽默的说话技巧。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提斯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笑声中“明其旨、悟其理”。一次我讲文学作品含蓄的好处时说:“有一对少数民族青年男女谈恋爱,以民歌互诉衷肠:‘世上狮子爱麒麟,阿哥阿妹结同心。哪个先上黄泉路,望乡台上喊三声。歌词表达了同生共死、永不变心的决心。但这个意思是通过比喻等文学手段很含蓄地表达的。如果改成‘我们两个下决心,马上登记去结婚。结婚以后不变心,哪个变心不是人!尽管意思一样,但效果如何呢?”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含蓄的意义。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2、运用生活化语言。这一点受启发于“易式”风格的语言。易中天凭他的“易式”风格的语言讲热了百家讲坛。也讲红了他自己。收看易中天教授在中央台百家讲坛上的“品三国”,顿时有耳目一新之感,并深受吸引。原来,在那样严肃的场合、讲这样一个理应严谨的学术话题,却可以讲得如此轻松、雅俗共赏,把一个个三国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这其中,除了易教授丰厚的知识功底作为铺垫之外,与他本人的语言风格有很大的关联。在“品三国”中,由于在语言中加入了许多时尚的生活元素。如“PK、帅哥”等词汇,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曹操是问题少年”等表述,轻松、幽默,拉近了与平民百姓的距离,使讲课的气氛不再僵硬,听众如沐春风。这种以广大听众为本位,贴近大众生活的讲课手法运用于语文课堂,也能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激括课堂。

3、注意语言表达艺术。教师课堂语调或字正腔圆,娓娓动听;或沉郁顿挫,或慷慨激昂,都要以声引人,以情动人。此外,课堂教学仅靠有声语言是不够的,很多时侯,要借助动作、表情、姿势乃至衣着等无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恰当的手势,和蔼的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可以创设和谐多彩的语言情境,增大师生感情交流的强度,减轻学生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使课堂充满活力。

总之,语文教学,教师应把思想、情感、审美、知识、能力与智力完美结合在一起,从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和教学技能等方面人手,努力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与追求,应以“活”为指导,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扬学生的生命智慧。

猜你喜欢

语言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