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的几种方式
2009-06-10闫华林
闫华林
在记叙文写作中,许多学生的文章总是枯燥无味。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更形象生动呢?说到记叙文的形象生动不得不谈到文章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呢?
细节指的就是那些细微的环节,可以是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等,也可以是某一事物。生活中充满了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反映出人物的某些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作文中要想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立体感,就要使感情表达得更细腻感人,细节描写必不可少。细节虽小却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作家刘真就曾说过:“作品中的细节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当中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部分决定的。”
常见的细节描写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稍加点染,轻描淡写。主要用于写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别小看这轻描淡写的一笔,它往往能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
如课文《荷花淀》中,当水生嫂听到丈夫明天要到大部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手指放进嘴里吮了一下。”就是这轻轻带过的一笔,足以让我们透视到人物复杂而激烈的情感世界。丈夫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的不测风云,可恨的敌人,可爱的家乡……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晚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自己的丈夫看出自己受到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她不能拖尾巴,她必须坚强。这里只一个“吮”字,看似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具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特点。
二、浓墨重彩,着重描绘。这多用于写人物的动作。“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动作是人物情感性格的流露。来自于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在这样的细节中,最容易使读者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而最容易感染读者。
朱自请的叙事散文《背影》中有一段有名的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在整个送行的过程中,作者抓住了这一感人的细节,不惜笔墨,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述。描述中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跃然纸上,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因此他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回旋在我们的胸间,使我们为之感动,甚至潸然泪下。
还有《红楼梦》中一个非常生动的细节描写。刘姥姥到大观园进餐,故意寻开心的凤姐和鸳鸯为她准备了一双四楞象牙金筷子,让她去夹那小巧圆滑的鸽子蛋,刘姥姥本来准备大吃一顿,却无从下筷子,便站起身来说了句不得体的逗乐话:“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头老母猪不抬头。”便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哈哈大笑起来。接下来就有一段细节,刻画每个人的笑态: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了,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指着风姐儿,说不出话;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底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替姊妹换衣服的,独有凤姐、鸳鸯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段描写,换成平庸之手,只会用“哄堂大笑”四字了结,曹雪芹却铺陈如此一段精彩文字,有主有次,有细描,有泛写,人各一种姿态,一人一副笑脸。湘云笑得爽快,毫无拘节;黛玉笑得娇媚,柔弱中表现出节制。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地位。读者的眼前出现了一副热闹的“欢宴图”,耳边仿佛也回荡着他们的笑声。
三、多次反复,重复点染。这种方式多用于写某一物件一篇文章中多次描写某一物件,不仅能前后照应,加深读者印象,更能在文中设悬念。埋伏笔利于以后点题,表现主旨。一篇文章中多次描写某一物件,不仅能前后照应,加深读者印象,尤其能在文中设悬念,埋伏笔,利于最后点题,表现主旨。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使沙皇走狗的狐假虎威虚伪善变的性格特征暴露无遗,从而很好地揭示了沙皇俄国统治的腐朽黑暗。
总之真实的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自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得分析和独立的思考。同学们平时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注意扑捉富有特征的细节,再加以提炼,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读者以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