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活化写作的有效训练

2009-06-10张炼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5期
关键词:博客班级文章

张炼红

“生活化写作”是立足于生活的写作。是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的写作。写作训练既要立足于课堂,又要延伸到课外;既要激发并保持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又要教师适时做好点拨指导,循序渐进。将生活融入写作,会改变写作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状况。使写作言之有物;同时让写作介入生活,会使生活变得丰富深邃。情趣盎然。那么在写作训练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呢?

一、构建情境课堂,让写作“动”起来

课堂也是生活。如何利用课堂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呢?写作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静”态的。大多是教师居高临下指挥着学生如何“审题、谋篇、行文、润色”,如何做到“构思要巧妙,立意要独到,语言要生动,技法要高超”等。可这些“方法技巧”的传输和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却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新八股”——情感虚假,言之无物,千篇一律。然而问题是不是出在“方法技巧”本身呢?我想不是,而是出在教师的“教授之法”。试想,学生的情感思考还没有调动激发,又如何将方法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呢?所以写作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学会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从而尽可能调动全身的感官,让情绪兴奋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

那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设置情境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首先可以将写作训练与活动开展有机结合。初中语文(人教版)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并且每个模块都有一个主题。写作训练课可以围绕相关的主题,开展相应的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生活模拟,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去交流讨论。比如辩论赛和写作的结合,音乐欣赏和写作的结合,读报和写作的结合等等。其次,可以将写作与周围景物有机结合。记得一堂语文课,窗外突然飘起了漫天的飞雪,同学们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我灵机一动,请大家聊聊自己对雪的感受及与雪有关的故事。这时,“雪”就像一根线,牵出同学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或天真无邪,或温馨感人。然后,我要求大家以《又见雪飘》为题写课堂作文。这是一次成功的作文训练,学生真挚的情感在他们生动的描述中缓缓流淌。记得学生许行的作文后来还发表在《东阳日报》上。这种课堂情境需要把握,更需要创设。如萧瑟的深秋,落叶满地,捡拾一片,让学生用服仔细观察,用手轻轻触摸,用鼻靠近去嗅,并想象春夏时节叶子在枝头的风光无限,也是可以惹起学生幽幽情思的。

巧妙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得以充分“热身”,学生会觉得有东西可写,并产生较强的表达欲望。这时再让学生动笔写作,也许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生动具体得多。

二、关注一棱一叶,让写作“活”起来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要写好作文,必须让写作走出闭门造车的困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并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作文之所以会出现“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不是因为他们缺少生活,而是因为他们缺少一颗感受生活的敏锐心灵。

那么如何打破写作一潭死水的沉寂,让它“活”起来,使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呢?除了通过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可以通过日记等练笔形式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的“一枝一叶”,以逐步培养其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所谓的“引导”是指教给学生观察的方向和方法。如景物的描写,在鲁迅的《百草园》里,各种景物特征鲜明,情趣盎然。作者不仅从视觉角度写了景物形状和颜色,而且从听觉和味觉等角度描绘了景物的声音和味道,呈现给读者的是孩子眼里富有生趣的“乐园”。在相应的课外练笔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观察景物时,要学会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可以调动的一切感官,最好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又如人物形象的刻画。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其外貌刻画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作者主要抓住其浓密的须发和锐利的眼睛,用夸张和比喻的写法,突出了其丑陋外形之下高贵的心灵。在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时,要求抓住人物外形最具特征的部分,并要求通过刻画人物的“形”来写人物的“神”——即个性品质。鲜活生动的作文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而作为老师,应该试着擦亮学生的眼睛,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清代文学家沈复年幼时,“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在他的笔下,即使是夏天成群的蚊子也可以有“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的生动描写。

其次,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情人。为什么写作?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强调了情感应该是写作的内驱力。况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无有其情,文章又怎能引起读者感情与思想上的共鸣?那么教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不妨鼓励学生多读书,尤其是选择一些至情至性的文章,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如围绕“母爱”这个话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相关的文章、歌曲、图片等。然后汇总交流,挑选其中精美的篇章共同赏读。当大家的情绪慢慢被调动并逐渐饱满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爱体现在生活中哪些点滴。这样,学生会明白,原来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只要用爱的眼光打量,一草一木无不关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读来真挚感人,是因为作者将自己对父亲深厚的感激和无尽的爱融在了对父亲“背影”的描述中。事实上,生活中像《背影》中的父亲为“我”买橘子这样的小事何其多也,然而几人像朱自清那样去细细体味呢?所以体验生活,并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融入写作,才能使文章笔底掀起波澜,引人入胜。

第三。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思考者。“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赋予事物哲理的思考,文章才能由浅薄走向深厚。这就是由“感”及“悟”的过程。美国作家奠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写了“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悟出了其中蕴涵的生活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不要灰心丧气,而要学会分解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达成功的彼岸。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呢?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以“落叶”为话题作文,大多数学生或叹息年华的易逝。或歌颂其奉献之精神,但也有人独辟蹊径,敬佩它跳出了生命中最美的舞蹈!如果不学会自己思考,作文就往往会拾人牙慧,了无新意。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课外练笔是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让学生养成课外练笔的习惯并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写真话,抒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拓展表达空间,让写作“乐”起来

写作训练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乐趣呢?可以尝试着让写作和生活更好地链接,拓展写作表达的空间,让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方法之一是创办班刊班报。将优秀的学生作文编辑成刊,既激发了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热情,又搭建了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班刊班报的剖办,从拟刊名到写创刊词;从封面的设计到文章的编辑,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我们的班刊《寻县集蒲》,是选用了学生沈宇超拟的刊名。在序言中,她这样写道:我们只希望用我们手中再平常不过的笔,写下质朴却有着蒲公英时代最真实记忆与思想的文字,记录生命中如昙花一现般短暂而美丽的初中时光,将一切美好定格在《寻昙集蒲》的每一字每一句。从写作,修改,投稿,到编辑成刊,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地体现,写作热情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快乐写作就不会仅仅是梦想,“笔耕”就不会只是件苦差使了。

方法之二是开通班级博客。随着网络的普及,写作也在无形中发生着变革。当写博客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时,我们也可以开通班级博客,在网上发表学生的作文,其他同学可以点击跟帖,发表评论。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作文的乐趣。班级博客既可以发表学生写的命题作文,也可以发表学生真情至性的随笔,还可以发表老师写的文章。如此,班级博客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天地,更是师生思想交流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利用班级博客上的作文资源,还可以开设每周一节的网络作文课,让学生看看发表在博客上的文章,并对感兴趣的文章欣赏点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需要阅读积累,更需要用一颗童心、爱心去体味生活,思考生活。写作训练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通过生活化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反映真实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让写作从逼仄走向广阔,从痛苦走向快乐,是我们语文老师要不断探索实践的。

猜你喜欢

博客班级文章
班级“四小怪”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