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设问——探究”教学模式三环节
2009-06-10徐德湖
徐德湖
“设问—探究”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环节,现以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试作概述。
第一环节,依题设问,即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抓住能带动全文解读的重点问题,着重探究“写什么”,以求达到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如,谁教最后一课?哪些人听最后一课?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教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何不同寻常之处?作者通过最后一课要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以“最后一课有何不同寻常之处”这一问题为重点,兼及其它,阅读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这是国土沦亡之时,韩麦尔先生在执教了四十年的教室里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明天就“只许教德语了”。这最后一课安安静静,气氛严肃。没有往日的喧闹:韩麦尔先生非同寻常地温和,穿上了“只有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衣帽;“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韩麦尔先生教育“我们”,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语言,要牢牢记住他们;最后“使出全身的力量”,板书了“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用手势宣布放学。由此,学生可以感知小说的情节和内容。初步感受到悲壮的爱国主义主题。
第二环节,依文设问,即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问,着重探究阅读疑难,领悟关键词句的含义,以求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理解。对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则作为疑难,通过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获得理解。如,教室的气氛为何异乎寻常?韩麦尔先生为何要穿上漂亮的礼服?为何一向讨厌的法语,“今天听讲。我全懂了”“似乎挺容易,挺容易”?为什么“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韩麦尔先生为何会“脸色惨白”“哽住了”?为什么写了“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要使出全身的力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诸如此类问题的探讨,可以解决阅读疑难,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作用,从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第三环节,依旨设问,即引导学生根据小说的主题进行设问,重点探究“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以求对文本言语形式的感悟。小说主题是歌颂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迸发出来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可以设问:小说为了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何刻画人物形象?为什么这样刻画?如,小说的结局如何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行动?“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宣布放学)为何如此描写?“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表现韩麦尔先生已陷入极度痛苦,“此时无声胜有声”。“头靠着墙壁”,则因亡国之痛已无力支撑自己的身体。这一特写镜头十分生动形象,表现出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通过诸如这些具体问题的探究与讨论、交流与归纳,学生不仅可以深刻感悟小说环境描写、人物刻画以及对比运用等方面的作用,更深刻地感悟小说的主题,而且能够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同时学得写作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