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质疑
2009-06-10晓方
晓 方
长江大学“10·24”救人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传遍神州大地,一时间。媒体云集,面对这首初冬的长江英雄交响曲,我们的媒体以高度的职业精神,及时传播这曲动人的颂歌。挖掘英雄们的感人事迹。不仅如此,媒体的职业精神还体现在:那些勤于思索的人士和负责任的媒体。对某种不和谐的音符:那家打捞公司“挟尸讨价还价”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源发出了进一步的质疑——
对“挟尸要价的行为”,荆州市“10.24”大学生救人现场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他们的行为并未触及现行有关法律,但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社会道德,我谨代表荆州市委市政府对这种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不道德的行为予以最强烈的谴责!”
“挟尸要价”的无良行为,不但被网民,也被政府公开谴责,这种谴责声音顺应民情,符合舆论的期盼。
媒体的关注基本进入尾声。然而。打捞公司“挟尸勒索”的行径,深深刺痛了媒体人的心。人们痛心之余难免会有疑问,挽歌之后的质疑之声所在多多。有的一针见血地指出:“政府在承担某些公共责任方面的严重缺位,是滋生“挟尸要价”现象的根本原因。11月9日齐鲁晚报)“纵观这次调查的种种结论,都在竭尽全力把‘捞尸事件往‘民事和‘道德上归结,很明显在尽量撇清公权职能部门的责任和关系。”(11月9日今日早报)
不知道有关方面能否接受媒体的这种质疑之声。然而,有些干系恐怕是撇不清的。正如央视记者质疑的“这样一个缺乏资质、没有正式员工又数年不缴纳税款的企业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有关部门有没有进行到位的监管?”(11月8日东方早报)等等。
新闻发布会上,荆州市政府宣布准备在学生遇难那一带江边“设立两个公益救助岗位,聘请有救援经验、水性好、熟悉宝塔湾水域环境的人员专门从事江边紧急施救工作。”这个人性化的举措无疑是个进步,但这个举措只是加强了对人们落水遇难的防范。对遇难者的尸体打捞问题仍然没有回答,也无法避免“挟尸勒索”现象的再度发生,而这个问题不容回避,正像有媒体提出的——捞尸的事情到底该谁来做?
尸体打捞属于公共事业。以前是由政府承担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渐退出这一领域,然而接手的所谓民营企业。并不是规范的市场行为(其实基本是独家垄断,背后有说不清的名堂),政府又往往放任自流,失于监管。碰到这种事情的倒霉苦主只有忍气吞声、任人宰割。
笔者以为。政府应该再度承担起尸体打捞这一公益事业的责任,不然,让这个特殊行当沦入无政府状态,则死者亲友只能听任一心发死人财的打捞公司勒索,这既是对死者亲人的伤口撒盐,也是对死者的侮辱(如网上看到的死难学生被打捞公司船只绳索捆住吊在船边讨价还价),更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践踏。在金钱至上世风日下的时候,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应该容许这种社会毒瘤继续存在。
而由政府承担这个职能,遭遇不幸的人们觉得这个令人心碎的事儿政府有人管、在负责,心里多少会得到一些安慰,至少不会被“挟尸勒索”。这无论是对遇难者的善后处理、对破碎家庭的抚慰,还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维护、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都会产生极好的作用。
看古书、看古装电视剧,常常碰到一位“仵作”,这是旧时代的验尸官或打捞搬运尸体的人,属于衙门里吃皇粮的。难道今天一个江畔城市的财政就养不起一个打捞尸体的岗位?海事部门或水上公安等部门就不能有这项积功积德的职能?
以前出现不幸淹死人的情况,人们都是热心营救打捞,未见有人要钱。又听长辈说,过去河流或荒野出现无名尸体,要么是政府,要么是宗教慈善组织积极出面收拾,不让暴尸。这些,完全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出于一种善念德行。
假如,荆州市除了“设立两个公益救助岗位”之外,还能本着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精神,不怕断了打捞公司和某些人的财路,坚决果断地收回打捞尸体的职能。由政府有关部门承担这项公共任务,那才是真正的举一反三改进工作,真正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功德无量!——以三位曾被侮辱的英雄尸体,催生出政府打捞尸体职能的复归,这将是一件有标志意义的事件而影响深远。倘能如此,则是对三位大学生的在天之灵的最好安慰,是矗立在他们坟墓上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