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庆典报道的六个“战术”

2009-06-10汤华明

新闻前哨 2009年12期
关键词:空降兵武昌方队

汤华明

庆祝新中国建国60周年,属于国家级的大型庆典活动。武汉晚报从9月14日到10月3日,连续推出国庆60周年大阅兵活动的专题报道《我在阅兵村》,全面而系统地将整个大阅兵活动的准备情况,圆满地传递给百万读者。报道自成一体、独树一帜,讲究的是以下六个“战术”。

一、历史与现实对接

60年国庆阅兵活动,选定参阅部队有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装备精良的,二是政治上坚定、作风过硬的,三是战斗力强的。四是光荣传统厚重的。比如,“叶挺独立团”、“秋收起义团”、“硬骨头六连”、“上甘岭特攻八连”“塔山英雄团”等等。

怎样去报道这些部队,如果仅仅是去追溯他们的历史,那无异于是把报纸变成了历史教科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编辑委员会在今年7月和8月,派出记者前往正在北京紧张训练的阅兵村了解情况。找到了与武汉读者有着密切联系的空降兵部队,这个部队共有徒步、战车、空中4个方队受阅。报道在展开时,既注重该部队辉煌历史的介绍。又注重空降兵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祖国、为人民再立新功业绩的穿插。把历史的与现实进行有机对接。《4支空降兵受阅部队,从武汉走出》、《遍地是英雄》等,报道的就是空降兵部队的昨天和正在发生的今天。

报道济南军区某集团军红军师,晚报截取了其最精彩的一段,随东北野战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突出其用腿与敌人赛跑,依靠双脚丈量大地的步兵,这个我们当年落后的事实,再将该部经过质量建军后,发展成为机械化、摩托化、信息化的现实端出,窥一斑见全豹,让读者在了解这支部队的历史与现实中,也从而了解到我军的成长发展史。

二、宽正面与大纵深兼顾

所有阅兵部队的训练方法、步骤基本一样。每日18000次踢腿、平均每天要走23公里、要流2公斤汗水,4天踢烂一双皮鞋等。如果以巡礼的方式。把每个同类型的方队都表现一次。读者将在连续的时段中反复看同样的内容,很快就有视觉上的疲劳。

武汉晚报的做法是,实施宽正面与大纵深兼顾的战术,选择徒步方队、战车方队、空中梯队、国旗护卫队、千人军乐队、礼炮分队、礼花分队作为报道的宽正面,《徒步方队,为什么是352人?》,张扬我军队强大阵容,而《长剑倚天,展示我军威国威》,报道的是新中国阅兵史料上最多的战车方阵达30个,他包括陆海空、武警和二炮、总部等军兵种、《最新空降直升机梯队,将飞临天安门上空》,反映的是刚刚组建不久的空降兵直升机大队。

在报道的纵深上,抓住一个方队的特点后,做深做细,突出晚报的看点、亮点和卖点。《阅兵村里的女兵,国庆受阅大明星》,把一个个女战士在阅兵村里的生活、训练包括化妆、爱美、生理变化等各个细节都公布于众。这里的《高不成、低也不行》、《“阅兵脸”》等算是阅兵的花絮,但其细致的表现,让读者从细微之处,了解阅兵村里发生的一切;《三军铁汉温情的一面》,则从内心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三、远距离与接近性变换

《82年后,武昌人民再铸铁盾送铁军盾牌》、《武汉4个小乐手,天安门前显身手》、《请祖国和家乡人民检阅吧》……这些采自阅兵村各个部队,却又与糊北、武汉联系紧密的新闻,在海量的大阅兵信息中,最能引起晚报读者的共鸣。

阅兵村发生的一切距离我们很远很远。抓什么样的新闻才能最大地满足本地读者的阅读所需?武汉晚报追求新闻的接近性,最大可能地把发生在千里之外的新闻本地化。

1,先期介入,掌握最关键的一手材料

当受阅部队分布在驻地各自训练,还未进京集中演练的时候,武汉晚报已经在年初的2月底进行了初期探营,先后派记者到黄陂区某地、广水市某机场、洛阳市某部驻地,与受阅的部队联系,了解国庆60年大阅兵的各个方队规模、三军人员构成等情况。

2,现场介入,寻找最新的故事

受阅的部队有一支是济南军区铁军,这个铁军就是82年前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在攻下武昌后,武昌人民授予其铁军的称号。探营的记者了解到,这支部队历经千百次的战斗,那块武昌人民铸就的铁军盾牌也遗失在战火中,保存在部队史馆中的盾牌,是一张褪色的图片,新一代的铁军。多么希望武昌人民再铸一块盾牌给部队,以激励官兵的斗志。7月份,记者找到武昌区委和区政府。传递了这个信息,引起了武昌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动手,铸就了一块原始模样的铁军盾牌,连同10万慰问金,送到千里之外的北京阅兵村。铁军部队副军长谭民少将接到新的盾牌后表示,这将是我铁军的精神图腾啊,铁军是从武昌城诞生的亲子弟。请故乡人民放心,子弟兵永远不忘给家乡人民争光。受阅的铁军,不驻武汉,但他是武汉走出去的,哪一个武汉读者不关心他们的故事?

3,零距离接触,抓住最动人的人

阅兵前的20多天时间,记者不断穿行在位于北京郊区的3个阅兵村和多个训练基地,零距离与受阅官兵接触。在万人的队伍中寻找与湖北、与武汉相关的人和事。成功地采访到50多个方队长、政委、教练、战车载员、飞行员等,他们作为湖北、武汉人民的代表,他们作为从武汉走出去的部队,为了完成好被称作历史最佳、世界一流的大阅兵,在各自的岗位刻苦训练,他们的骄傲就是家乡人民的骄傲。通过前方与后方的互动,使整个阅兵报道高潮不断。

四、长计划与短安排结合

今年5月至8月份,探营记者根据多次先期获取的信息,向编委会提交了多份国庆阅兵报道计划,报社编委会就此召开过3次协调会,讨论、研究并完善最初的报道计划——

1,关于空降兵的报道。报道慰问、激励动态、穿插英雄的空降兵与武汉、湖北、与共和国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推出空降兵的光辉历史、战斗足迹、以及在世界军事上创造的奇迹等:揭示其历史背景,突现新时期鱼水般的军民关系。

2,关于铁军的报道。8月,借建军节之机,本报将邀请武昌区政府、汉阳区政府,前往北京阅兵村慰问。报道慰问、激励官兵的动态,追溯铁军部队的战斗足迹等;本报将推出专题《武昌与铁军》大力弘扬武昌人民的拥军行动。

3,挖掘当年部分受阅部队的故事。采访1984年首次参加小平阅兵的女兵领队,采访1999年女兵方队领队张微微、张莉莉;采访军事教官曹志军,解析中国军人阅兵分列式为何要走正步、外国军人阅兵走什么步伐?正步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采访今年女兵方队的4个领队。

4,北京阅兵村见闻。阅兵部队的训练强度、训练标准、训练难度、一日生活制度;历次受阅部队的趣味故事;如今装备一个兵的花销与当年贫穷时期的对比;通州、沙河、南苑三个阅兵

村的趣闻等。

9月8日,报社特派2记者带着这套计划住进阅兵村。可是,当第一组报道推出后,编委会负责阅兵报道的后方小组立即通知前方的记者,原有的计划只能参照执行。此后,后方一日一次开会,研究晚报的次日报道内容,在不偏离原有计划的同时,让前方记者抓现场、抓动态,抓最鲜活的故事。后来版面上出现的内容,几乎都是来自现场、来自昨日的。

五、保密与揭秘

武汉晚报《我在阅兵村》专版中《阅兵村里有个模拟天安门》、《沙河阅兵村里的东西华表,与天安门前等距》、《为防甲流感,官兵天天吃药》等,这些来自阅兵村的秘密,大大满足了读者的新闻欲。这些独家新闻当时对外只是少宣传,并不是绝对保密的。多抓这样的“尖板眼”,报纸肯定好看。

但是,60年国庆阅兵在组织、指挥、实施等环节上都是严格保密的,尤其是步兵战车、伞兵战车、坦克战车、反舰导弹、战术导弹、核导弹等方队都是国家和军队的绝密,不到公开展示的那一天,吐露出去就是违反规定甚至犯法。尽管记者在先期3次探营时,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了很多资料,并且拥有精彩图片。但直到地方媒体公开报道的前一天。也没有吐露过一丝信息。

怎样做到既揭秘又遵守保密规定,晚报的做法是,严格请示、汇报和稿件送审规定。只要涉及到战车、导弹和作战飞机的新闻。没有军队相关负责人的签字,决不随意发稿。

六、记录与张扬

在国庆阅兵进入倒计时的几天,本报也适时推出了《风流人物聚京城——双百英模进京观礼》,记录刚刚评选出的40名在世双百人物,受中央政府邀请,聚集在天安门观礼:《天安门前响起安塞腰鼓声》,60个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来自京外的农民队伍,他们多是农民,所表演的敲打腰鼓,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民族青年舞过天安门》,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56个民族的学生,穿戴自己民族的服装舞过天安门,这是往届国庆大典所没有的。《世界最大的光立方树将亮相国庆晚会》,人文与现代科技想结合,运动和艺术相结合的完美效果,这些特写和通讯看起来与当初设计的主题报道计划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这些报道并没有远离主题,新闻不仅是传播最新的事实,也承担记录历史的功能。武汉晚报在着力张扬官兵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创造毫秒不差的“阅兵精神”,也着力张扬60个群众游行方阵的鲜明个性,同时也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这些历史性的事件,若干年后,我们的后辈将能通过武汉晚报,全面了解曾经发生的一切。

猜你喜欢

空降兵武昌方队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空降兵突击
共和国阅兵中的女兵方队
盛世庆典谱写壮丽华章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国成立70周年阅兵精彩回顾(二)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空降兵进阶课
长大我当空降兵
童迷黑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