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宽民生新闻内容的思考

2009-06-10齐格辉

新闻前哨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民生农民

齐格辉

[摘要]民生新闻在我国各类新闻媒体中的地位日趋显著,如何进一步深化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避免平庸化、琐碎化、市井化、娱乐化、同质化倾向,是当前提高民生新闻质量的关键。本文从把握好小民生和大民生的关系、多在大民生上下功夫,处理好市民和农民的关系、多关注农民的生存状况,处理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加强人民精神生活的报道,处理好专家视角和平民视角之间的关系、力求让平民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等方面,论述了深化民生新闻报道内容问题。

[关键词]民生新闻内容拓宽有效传播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地方化、本土化为特色的民生新闻,迅速走红我国各类地方新闻媒体。这些民生新闻围绕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传播理念,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且具有时效性强、现场感强、人情味浓等特点,在受众中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和好评。

但是,认真审视近年来我国各地新闻媒体上的民生新闻,我们也不难看到,相当数量的民生新闻在报道题材和报道内容的选择上,存在着市井化、平庸化、琐碎化、娱乐化、同质化等倾向。

首先,部分新闻媒体在传播民生新闻过程中,报道了大量灾难、琐碎、暴力、性犯罪等,而一些重要的、直接涉及到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资讯和问题,则报道不多,带来民生新闻的窄化。其次,由于部分暴力的、血腥的、情色的、不文明的内容出现在报纸版面和电视屏幕上。从而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品位。

上述问题的存在,必然给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带来困扰。生活的海洋是丰富多彩的,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为进一步提高民生新闻的报道质量,笔者认为,当前应该从深化报道内容入手,进一步丰富民生新闻的内涵,拓展其报道空间。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厘清以下几种关系,进一步开阔报道思路。

一、处理好小民生和大民生的关系,多在大民生上下功夫

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有人仅仅理解为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切身经济利益的新闻,这有失偏颇。从广义地说,所有新闻都是为了民众和民众关心的,因此,都可说是民生新闻。因此,把民生新闻看作是所有和百姓民生有关的新闻的集合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从题材上看,民生新闻的题材,既包括小民生。也包括大民生。所谓小民生,可以看作是狭义的民生新闻,即关乎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新闻,为百姓提供资讯和服务;所谓大民生,则是指广义上的民生新闻,即是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反映国家的方针政策、建设成就和其它重要新闻事件。相对而言,小民生是初级形态的民生新闻,偏重于展示平凡生活的“原生态”。努力在普通人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经历和境遇中挖掘戏剧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大民生则是在时代背景下,通过设置公共议题,由感性的生存体验深入到民众的精神生活领域,由解决一家一户所面临的具体的生活困境升华为改善所有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由解决一家一户具体的纠纷升华为化解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如果说小民生强调的是新闻内涵的话,那么大民生则强调的是新闻的视角。民生新闻既要以小民生为基础,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又要以大民生为突破口和发展出路,更充分地发挥新闻守望环境、进行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联系时下的新闻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小民生仍然是民生新闻的主力军,题材大多局限于社区、街道以及家庭生活,展现一幅世俗生活的全景图。表面上看,它再现了原汁原味的生活。达到了具体的事件真实,可是在实际上,则由于报道过于表面化、琐碎化,满足于街谈巷议、家长里短,使得新闻报道陷入琐碎叙事的误区。报道选材的片面化、题材的平庸化,有可能部分遮蔽新闻传播的“社会能见度”,消解生活的本质真实,这样就会使新闻报道陷于平庸。

要避免报道内容的片面化、表面化和琐碎化,应该多层面地关注民生,从多种层次反映民生问题和民生主题。在时下的民生新闻中,不少报道人为地规避了本应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生存、生计”方面的时政、经济新闻的题材,导致“民生”内涵的窄化。因此,民生新闻应回归“民生”的本质内涵,将报道题材、报道内容进一步深化。例如,从民生角度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民主法制建设,解读国家政策,反映百姓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民众参政议政,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等等,不断扩大报道空间,将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等民生化,实现由“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超越。

二、处理好市民与农民的关系,多关注农民的生存状况

民生中的“民”是民生新闻的主体。所有具有公民权利的自然人都可以被称为“民”,包括城市的市民和农村的农民。可是,在新闻实践中,许多新闻工作者仅仅把民生新闻的主体定位在城市市民,而忽视了本应受到关注和重视的农民。导致在新闻报道中对市民的偏爱和对农民的冷落,使得农民这一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被边缘化,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其实,农民和市民一样,都应该成为民生新闻的主体,成为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三农问题”的严峻性,由于农民处于更弱势的地位。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民生新闻既是一种新闻题材,更是一种传播理念,它更多地体现为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它是在执政为民的大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对曾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官本位新闻、启蒙教化新闻的反叛,是站在民众的立场反映民众的生活、关心民生的疾苦。这种对民生的反映,应该是全面的、全方位的。既要反映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又要反映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但是在我国不少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报道格局中,特别是在部分都市报和以城市观众为主要受众的电视节目中,有关农民民生问题的报道并非尽如人意。不仅报道数量少,而且不少涉及农民的报道并不是以农民为主体和主角,而是在写到城里人的菜篮子或水果丰收时,顺便连带到农民。另外,一些新闻中的农民形象,常常是贫穷的、愚昧的,是与都市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而有意无意间忽视、淡化了他们的善良、勤劳和朴实。这显然是不公正的,是对民生新闻定位的歪曲,长此以往将对民生新闻的发展走向产生极其有害的影响。

其实,市民和农民都应该成为新闻媒体民生新闻报道的主体。市民和农民的生存状况。深刻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我们在关注城市市民民生状况的同时。也应同样关注农民的生存状况,不能忽视民生新闻中的农民题材。实际上,在农民的民生题材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其中有不少报道内容具有重要

的新闻价值。认真挖掘并报道它们。将进一步拓宽与丰富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进一步提高民生新闻的可接受性。

三、处理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加强人民精神生活的报道

民生新闻是关乎老百姓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的新闻,其内容涉及到物质生活层面和精神生活层面两个方面。相对而言,老百姓物质层面的有关衣食住行的信息,在民生新闻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反映,如交通、治安、住房、购物、求医问药、物价浮动、消费维权、人才招聘和下岗再就业等为民众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坐标。仅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在2008年下半年。各大新闻媒体都报道了“三鹿奶粉”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事件的处理情况,分析了事件发生的原因,体现出鲜明的指导性和服务性。但与之相比,对“问题奶粉”事件在人们精神层面上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则报道不多,且缺乏深度。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拓展内涵、实现自我转型的途径之一,应该是“从对民众生活的‘原生态的描述转入对民众精神生活和心理生活的表现”,以深刻地反映出当代中国人精神面貌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生活同样是新闻资源的富矿,他们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民主精神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所恩、所想、所感等,蕴涵着丰富的新闻价值,应该得到更为充分的反映。

应该看到,新闻报道在告之以事的过程中,还在传播文化道德理念。实现审美享受和休闲消费。大众传媒既是重要的舆论工具,又是典型的休闲文化。理应将笔触伸向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受众休闲需求的娱乐需求。民生新闻强调民本意识、民生情怀,更需要反映民心和民声,培养高尚的情趣。因此,将民生新闻报道的视角,更多地投向民众的精神生活领域。用较多的篇幅去反映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喜怒哀乐,不仅是拓宽民生新闻报道领域的需要,也是民生新闻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处理好专家视角和平民视角的关系,力求让平民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民生新闻所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但同样是讲故事,却存在着一个由“谁”来讲和“从谁的角度”来讲的问题。具体说来,民生新闻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还要进一步做到由“老百姓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就涉及到讲故事者的视角问题,即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角度问题。目前有不少民生新闻把话语权交给了普通百姓,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也有相当多的民生新闻,在报道中仍然采取专家视角和业内人士视角来讲述,报道的口气常常是“据专家分析”,普通老百姓则很少有话语权。

民生新闻的受众绝大多数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更关注、更容易接受同类人的观点。对于他们来说。由普通老百姓以平民的视角来观察和解读民生新闻,所产生的效果往往要好于以专家视角的解读,因为这种解读更具贴近性,能更好地反映他们的看法。对于以反映百姓生活为宗旨的新闻而言,要提高报道的接近性、亲近性,就应该善于从百姓的视角出发来讲述新闻。不能由专家唱独角戏,要在新闻的舞台上看到群众的亮相、听到群众的声音。这声音不仅仅是呼声、愿望和要求,还包括标志着话语权的讲故事的声音。

民生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平民视角,视角常常和聚焦相关联。视角不同,聚焦点也常常不一样。如果专家叙事居于强势地位,就意味着平民的失语。平民只作为叙事的对象而不能成为叙事的主体,就不可避免地丧失其自身的自在性,而只能成为受动的、屈从的对象性存在。从个人的角度讲,这是身份感和归属感失落后的精神家园的迷失;从叙事文本的角度说,这是富有个性棱角的鲜活记忆丧失后,“专家”外表所掩饰不住的抽象和残缺。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将民生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转到普通民众上来,要力求运用他们的形象和语言来表现与评价新闻事实。例如,在电视民生新闻中,要多用反映他们生活的生动现场画面、同期声、和鲜活的市井语言来表现新闻事实和报道倾向,以平民视角抓住观众的眼球,贴近观众的心。

内容为王,内容决定形式。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内容往往又直接影响与决定成败。我国新闻媒体上的民生新闻,经历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需要认真总结提高的时候了。而在报道内容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则是提高民生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一环。我们应正确处理民生新闻内在的各种关系,更为全面、深刻地表现民生新闻的内涵。不断深化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让民生新闻报道在反映社会生活、解决社会问题、引导社会一律、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民生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