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浑金璞玉武者佛心

2009-06-09

少林与太极 2009年8期
关键词:太极太极拳武术

1.8米的个子,100多公斤的体重,一件悠闲的花短衫,一脸纯真而坦荡的微笑。在朋友的陋室里在与张为众畅谈太极人生时,从他的目光里,找不到一点高干子弟的傲然和武者的张扬,更多的是农家子弟的淳朴和出家人的宽厚;从他的故事里,听不到对太极拳半生艰辛求索的喟叹,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感恩和对武术的思索。

具君子之儒,兼侠者之风,亦刚亦柔,亦智亦痴,这就是太极名家张为众,一块遗落于尘世的浑金璞玉,一个被太极浸润、拥有武者佛心的性情中人。

辛酸童年 幸遇恩师

今年47岁的张为众出生在美丽的松花江边——吉林江城一个颇负盛名的武术之家,在三个弟兄中他排行最小,颇得父母宠爱。也许是遗传的缘故,张为众自幼活泼好动,对武术似乎有着天生的喜爱。伯父和父亲练的是家传的尹式八卦掌,此拳以走打为妙,不论互进还是抽身换影,都要在走中完成攻防动作。每当伯父练拳时,张为众就喜欢跟在身后学上几招。看着虎头虎脑的小侄儿,伯父也分外喜欢,常常抽出时间教他练习。9岁时,在父亲的建议下,张为众来到吉林市少年体校,成了一名武术专业运动员,每天练长跑、打沙袋、练摔跤,小小的年纪就开始苦练武术基本功。

在武校习武的日子自然单调而劳累,但张为众却自得其乐。可是,当年那场席卷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却使他原本无忧无虑的童年蒙上了阴影,饥饿、辛酸、困惑与痛苦从此成了留在张为众心里的童年印记。

张为众的父亲一生驰骋疆场,是个耿直侠义的老军人,在“文化大革命”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他因资本家的出身被下放到农村接受改造,一走就是几年,杳无音讯。性格好强的母亲则常年带领“六二六”医疗队在农村各地巡回医疗,剩下孤苦伶仃的张为众独自留守家园。那时候,打、砸、抢成了大人们所有的生活内容,加之难挨的饥饿、“狗崽子”的称谓,小小的张为众习惯了悄悄躲在寂静处,静看大人们的纷争。那一年的冬天,也因此成了张为众记忆里最寒冷最饥饿最难挨的冬天。

为了躲避“文化大革命”的派系冲突,父母思来想去,将张为众送到了父亲老战友隐居的一个道观。张为众现在想来,那座清秀幽静的道观,在今天应该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了。它坐落于长白山脉原始森林中,四周群山环抱,生态环境和自然物种保留得非常完好,门前一条小河静静流淌,身后是一片碧绿的草地,草地四周散落着千年古柏,群山深处常传来各种天籁之音。破旧的道观则像一位智慧的老者,静沐春风秋雨。那份远离尘世的逍遥与静谧,如今恐怕再难觅其境了。但在当时只有小小年岁的张为众看来,道观静得让人感觉太压抑太森严,每天晚上能听到从山林间传来的狼嚎和各种怪兽的叫喊,还有成群成群的狍子从门前跑过,吓得他再不敢出山门半步。

道观里只有一位道长,平日里和蔼可亲,只是在让张为众站桩打坐时,才显出少有的认真和严厉。每天晚上,这位道长都要带着张为众学习站桩,子时还要起身学习打坐。窗外是无边的黑暗,各种怪叫使四周更显寂静,还是顽童的张为众呆坐在那里胆战心惊,目光忍不住四处游移。道长见状,便将一块黑布盖在他的头上,好使他静下心来。看似简单的打坐,不仅考验了他的毅力,更平抚了他急躁的内心。做事一向不甘人后的张为众就这样在道长的严厉指导下,渐渐习惯了恐惧,打坐时间也越来越长,从最初每次打坐5分钟,一直增至8个月后的每次两个小时。道长还是一位博学的老人,时常指导张为众背诵《弟子规》、《道德经》和《孙子兵法》。道人一样简单而有序的生活虽然枯燥无趣,但是道长的那些点滴教诲却如细雨润物,渐浸至张为众小小的心灵,成年之后,他仍保存了一颗本真而善良的心,学会了凡尘里静看天高云淡,纷争中始终荣辱不惊。

“以后你要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一生都会受用无穷的!”多少年后的今天,再回想起道长那句意味深长的嘱咐,张为众方才悟出这寥寥数语里饱含的良苦用心。“我非常想念我的恩师,我非常怀念我的童年,我非常留恋那段仙人般的孩童岁月!”每每回忆这段岁月,张为众都这样一次次感叹。

快乐军营 初识太极

1979年12月15日,张为众参军成为一名小兵。也许是自幼与武术的那段因缘,在部队里张为众仍每天坚持中长跑,练习打沙袋,学习摔跤、散打,是部队里有名的武术家,身边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热心肠的他还在业余时间时常教授战友们学习散手,并因此多次受到部队嘉奖。在他的积极筹建组织下,沈阳空军某部的第一支武术散打队成立了。

在部队里,同班一位来自河南省兰考县的姓邓的小伙子与张为众关系最好。这位小邓个子不高,却也特别喜欢武术。他会练一种拳,常常在晚上休息的时间一个人在一旁静静地比画、练习。这时,张为众就在一旁悄悄观看。小邓演练的拳多似行云流水绵软不绝,有时却也出手迅猛,带着几分刚劲。正值年轻气盛的张为众对小邓所谓的拳颇有些不服,在他的想象里,拳要掷地有声、刚烈猛威,这软绵绵的招术如何能制服他人?

但说也奇怪,每当部队训练休息的间隙,有人提议让两位武术迷各展风姿时,小邓的拳总赢得一群人拍手叫好,这让张为众不服之余又多了几分羡慕,他便主动提出来要跟小邓练拳。小邓倒也慷慨,一有空就教张为众几招。习练过程中,张为众才渐渐了解到,小邓练的拳就是陈式太极拳,是他在老家的时候跟当地拳师学的,这种拳刚柔相济,看似绵软却威力极大。因为有武术功底,张为众学太极拳学得很快,只用了十多天就把所有的套路都学会了。但张为众习练太极拳的热情却不高,他渴望成为叱咤武林的高手,这样绵软的拳果真有小邓说的威力吗?

一天晚上,张为众悄悄找到小邓想比试一番。张为众自信满满,自己一米八的大个,比小邓足足高出一个肩头呢,何况自己还练过多年的摔跤、散打。不料,张为众刚一出手,就被小邓莫名其妙地摔倒在地,再一伸手,自己又被结实地放倒。这绵软的拳果真有威力。张为众站起来,认真地让小邓讲解太极拳。

后来,小邓复员回到家乡,张为众对太极拳的关注渐渐多起来,并于1983年跟随其战友王尧系统学习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王尧系王西安大师的弟弟王玉安的学生,拳架纯朴无华、舒展大方。当时对中华武术格外痴迷的张为众,渴望着有朝一日能走遍大江南北,遍访各流派武术名家,走进更神秘的武术殿堂。那时,太极拳在他眼里只留有刚柔相济、神奇奥秘的印痕,但张为众并没有对其寄予太多的痴情。

云游觅师 结缘太极

武术界有句俗语称“一年打死人,十年不出门”,说的是形意拳和太极拳之间的差别。形意拳的理论是五行学说,有五个基本招式,动作勇猛有力,因而能练到“一年打死人”的境地;而太极拳的理论是阴阳学说,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不但重攻击而且更重自护,着意于内在的功力修炼,故而有“十年不出门”之说。这让张为众对学习形意拳和太极拳格外感兴趣,只要出差在外,他都会诚心拜访当地名家。

他除却习拳交友之外别无爱好,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练拳、拜师,朋友也以拳友居多,许多高干子弟的娱乐爱好他似乎一样也没有。十多年间,全国各地都留下了张为众寻师交友的足迹,其中艰辛可谓一言难尽。

一年11月的一天,风雪交加,拿着朋友写好的地址,张为众坐火车来到了沈阳,想寻找一位武术名家,然而因为朋友写错了地址,钱夹又在不经意间丢失,身无分文的他在风雪中饿着肚子苦苦寻找了一天一夜,也没能找到要找的名家。最后,还是找到一位表哥“救援”,他才得以买到车票坐车回家。

一次,听说山西有一位形意拳的名家劈拳非常有名,周末,张为众拎起大包就直奔山西。看着张为众眼里的执著,对方却淡然地说:“这秘绝只传真心人!每式1万元!”张为众摸摸全身,只有8000元,怎么办?如果钱都给了他,自己回去连个路费都没有,怎么办?可求学心切的张为众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全部8000元买下了“秘绝”一招。其结果当然不言而喻。一天后,失望的张为众用身上仅剩的几元钱买下了一袋馒头,后半夜两点钟开始翻山越岭前往附近的悬空寺,一直走到第二天晚上12点,才精疲力尽地敲开了悬空寺的门,颓然倒在寺门口。看着满天星斗,想想自己这些年为武术付出的种种艰辛,张为众不禁万分伤感:中华武学浩瀚无垠,多少武林绝学令人神往,但习武之路到底在哪里?

怀着顶礼膜拜之情,张为众初次踏上了陈家沟的土地。看着静寂而神秘的陈家沟,张为众感觉格外的新鲜,见了有关陈式太极拳方面的书籍就买,并跟随拳师陈立周系统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和小架。张为众还跟村里的太极拳师、名家学习交流,虚心请教,逐式调架,一住就是几个月,他不仅与陈家沟村民们成了老相识,也以自己特有的憨厚幽默、朴实真诚赢得陈家沟拳界朋友的喜爱,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家沟八大天王中的王战军、张福旺、陈炳、陈冲、陈自强、陈志强,以及焦作陈骁伍等,都成了张为众要好的朋友。这些太极拳传人的言传身授,让张为众拳理拳技兼修,直入太极门径。

以后的多年间,张为众多次来到陈家沟,访名师,觅高手,一心修炼太极拳,每天坚持练拳20遍以上,加之认真研习太极拳理论,张为众对太极拳的修炼,由对劲、气的探索,转为对拳架虚实、开合、神意的领悟理解。

“拳打万遍,神理自现”。习练太极拳日久,张为众渐渐感觉身上原来那些僵劲越来越少了,手臂有了沉重的感觉,出手时也觉得通畅、有力。这是以前习武从未有过的感受,这让张为众暗喜之余更添了学拳的快乐和对高深拳境的神往。

从站桩到套路,从老架到小架,从套路、器械到推手、散手,太极拳一层又一层的奥妙,使张为众逐渐从“招熟”、“懂劲”达到“神明”的阶段,逐渐独享“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和乐趣。

正名太极 印证武学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健身需求的增强,太极拳逐渐被国内外不同年龄的人士所推崇,也成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学院等不同群体增强员工素质、提升文化品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大多数人眼中,太极拳只是公园里老人们的健身操,甚至连一些武术界人士也认为太极拳套路仅是花架子、缺乏技击性。每当人们对太极拳投去不屑或是质疑的目光时,张为众的心里总会备感失落:技击、防身才是陈家沟太极拳的灵魂啊!因此,外出讲学授拳时,如若有人诋毁太极拳或是陈家沟时,侠义直爽的张为众总是据理力争,有时也会诚意切磋、谨慎交手,以维护太极拳、维护陈家沟的尊严。

有一次在阿联酋,一位菲律宾的拳击手来到张为众授拳的现场,带着挑衅的口气轻蔑地对张为众说:“练中国功夫不行!太极拳更不行!”看着对方寻衅滋事的表情,听着他的恶语中伤,张为众一下子火了,但他仍认真而又礼貌地对对方说:“我虽不能代表中国功夫,但我可以与你一决高低。你绝不能侮辱陈式太极拳!”两个人拉开架式,张为众原本想狠狠教训对方一番,但在出手的瞬间他却改变了主意,只用了太极拳法中的“摇臂摔”,全身一紧,双臂抱在胸前一个挒劲,整体发功,将对方结结实实摔在几米开外。

一次次为太极拳正名,张为众让那些持有“太极拳中看不中用不堪一击”偏见的人们见识了什么是太极功夫,品尝了太极拳的味道。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的真髓,张为众不仅发起组织成立了吉林市武协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广收各地会员,全力以赴传授太极拳,而且义务赴外传拳。2007年4月初,受五台山佛教团体的邀请,张为众来到五台山义务传授陈式太极拳。在念经声浑厚低沉、香火轻烟缭绕的塔院寺,张为众认真讲授太极拳的站桩、基本套路等,一招一式,既授拳架又析拳理,那些小师傅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对陈式太极拳的痴迷,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都让张为众备受感动。两个月间,他每天和这些小师傅们在群山环抱的寺院里,在青松古柏间练拳习拳,金刚捣碓的震脚声和着浑厚低沉的念经声,使小师傅们对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一切,都让张为众心中欣慰之余陡增责任,他和小师傅们相约:以后不管有多忙,每年都会来这里两次,为小师傅们义务授拳。

东北性格造就了他强烈的正义感、民族责任感,部队经历让他拥有了军人特有的刚直严谨与低调内敛,大半生习武生涯让他骨子里流淌着武者的爱憎分明与侠义豪爽……

走近生活中的张为众,聆听他近乎专业的歌声,能看见一颗热爱生命、纯净无邪的童心;倾听他对太极传统文化与佛学的感悟,能感受到饱学得道之士独具的返璞归真、淡泊从容;看他质朴纯正的拳架,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独有的见解和无欲则刚的性格。武者之侠,文人之雅,佛家之善,所有的性格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张为众。

这些年,张为众一直以己之力全力从事太极拳的普及推广。也因为工作之余全身心投身于武术事业,忙碌的他因而疏忽了家庭,疏忽了爱情与亲情,多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决定与他分手。晚上望着一轮明月,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想想美丽善良的妻子多年来始终默默无闻的相依相辅,再想想习武路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艰难困苦、讽刺与诽谤,张为众扪心自问:妻子从当初义无反顾地追随自己到今天断然地选择分手,并没有错;而自己,从少年时走上尚武之路到如今更加痴情于太极拳,亦没有错,如果有错,也是自己于无意中疏忽了亲情与爱情。

侠骨柔情真男儿。经历这场磨难,张为众更加珍惜感情,他尽量用更多的时间和爱心去呵护妻女。但在心里,太极拳仍是张为众始终难以放弃的珍爱。

“我会抓紧时间,弘扬陈式太极拳。我会为我喜爱的事业拼搏下去,不会辜负陈式太极拳前辈及恩师们的期望。不论遇到任何风风雨雨、艰难困苦、讽刺与诽谤,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弘扬陈式太极拳。”在自己的博客里,张为众坚定着自己的信念。而这信念,也是他多年来始终如一践行的誓言。

猜你喜欢

太极太极拳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光影视界
太极Ⅱ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