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中学高三2009年1月检测试题评析与写作指导
2009-06-08纪勇
纪 勇
模拟试题
请以“冬已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但不要求写诗歌;不得抄袭,书写清楚,不要出现表明学校和班级的文字。
【试题评价】本试题是纯命标题作文题,没有导引材料,没有背景铺垫,简洁明了,审题难度不大,但要写好不易,能够很好地体现区分度。其具体亮点有四点。
亮点之一,形式上一反近年作文试题必有材料提示的惯例,直接命题目。这样减少了考生阅读思考的难度,放开了考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冬已至”的理解范围内自由驰骋联想想象,做合理的延伸推演,写出属于自己的感悟思考,利于考生呈现才情。
亮点之二,题目朴素简明,没有字面理解的难度,有返璞归真之效。虽然题目略带书面语味道,不是大白话的表述,但作为高中生是完全可以明白无误地理解为“冬天已经到了”的。这样降低审题难度的做法,利于学生准确地根据要求作文。
亮点之三,题目有现实生活暗示性,有关注生活的导向作用。写这道题目时,恰好是冬天,学生有真切感受,但要写好,却又需要仔细关注生活,写出具体细节,得出具体感悟。对生活没有细细品味的习惯的人,看到题目觉得很容易,但常常会写不出具体东西,只有大而化之,空洞无物,不能感人。
亮点之四,题目具有思维发散暗示性,具有感悟力、思考力与表述力的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写自然之冬,,也能写出优秀文章。但“冬”也具有引人联想、思维发散的空间,生活之冬、事业之冬、经济之冬等等都在可写之列,且要出新出奇,大有施展余地。
本题与浙江省2009年考试说明参考卷的作文题“秋将至”不谋而神合。
佳作示范
冬已至
○王 嘉
有人说,这是一个出快餐书籍的时代,高雅文人们的冬天到来了。
前些日子,香港一家有名的人文书店老板在整理书籍时,被坠下的书压死,其尸首十天后才被发现。报道一出,引得爱书人唏嘘不已。书店老板的死,大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书市现状。内容高雅需要细嚼慢咽的书乏人问津,相反,各种奇情、惊悚、低劣庸俗甚至错误百出的书,竟被宣传为适应最广大百姓,美其名曰上了“排行榜”的快餐书而不停地再版。这样火热的书籍营销市场背后,是何等刺骨的寒冷!确实是让人感到冬天到了!
我曾经试着去追寻前人的读书之路,感受他们经历过的读书四季。
那是个飘逸着奇幻之梦的书之春。有《诗三百》的奇异绵长,有老庄的诡伟超绝,有诸葛亮的慷慨激愤,有曹操的“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的霸气。有辛弃疾把栏杆拍遍的惆怅,有李清照“惊起一滩鸥鹭”的超脱,有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寥。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陶渊明的菊花盛开,有龚自珍的寒梅怒放。有王维的诗画一体,有王勃的情景交融。书之春是诗词赋的季节啊,她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变得纯真而高雅。
那是个流光溢彩的书之夏。人们饱吸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的睿智,激起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期待;经受欧·亨利精巧结尾的震撼,馨享伏尔泰鸿篇巨制的滋润。到雨果笔下巴黎圣母院访古,去杜拉斯曾魂牵梦萦的湄公河畔沉思;随鲁迅到咸亨酒家闻烧黄酒的醇香,跟汪曾祺到他的故乡品尝那甘美的鸭蛋。书之夏啊,让人们感悟、顿悟,悟出人生的真谛。
那是个沉稳而丰实的书之秋。看卡夫卡在《城堡》里深思,观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的荒诞;感受《铁皮鼓》的沉重,沉思《追忆似水年华》的真意。王小波何以表述建筑的三个时代,周国平为何要构想精神的家园,余华笔下几世几代的中国民众是怎样的不幸,张玮在《古船》里究竟留下了多少时代的印记,在这思索的书之秋啊,令人们清醒,使人们求索。
而如今,冬已至。我曾经勾画过一个美妙的读书之冬的美景:或端坐桌前,有香茗为伴,或围炉而坐,捧卷在手,高诵低吟。可如今,且不说好书难觅,即使觅得,又何能展读?且不说八辈子也做不完的题目占据了我们所有的时间空间,就时常要感受到的监视的目光就令人如芒刺在背,惴惴之中,哪来的心情品味享受?我虽不是高雅文人,但也感到饥饿,感到彻骨的寒冷。
不过,先贤说过,冬已至,春日还会远吗!
冬已至,我期盼春天!
【名师评析】本文亮点之一,是立意新颖,思考深刻。考生能够避开一般构思,而从书市现状写起,表达对健康读书生活的神往和对现实没有良好读书生活的批评。这是一个许多人都能感受得到,但是没去细致思考、更没有写出的问题。该考生能在紧张的考试时间里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清晰地表达出来,显示了思考的新颖和深度。作者的思维触角很敏锐,从一则有关书店老板的事情,马上想到了书市的不正常现象,由此生发出对健康读书生活的描述和对现实不能读书的痛心,表述不温不火,却耐人思考。
亮点之二,是表现了较为丰厚的积累。可以看出,作者读书的面比较宽广,有很好的积累,在考场上能写出那么多的作家、书名和实例,本身就表现了读书积累之丰厚,这也正是作者能够这样善于思考的注脚。一个没有良好读书体验的人就难有对读书生活的深层思考,没有深切体会,很难感受到不能读书的痛苦。这就是语文素养的体现。教育如果不能让学生读书,那绝对是失败。
亮点之三,是文章结构很有章法,首尾圆合,扣题紧密。文章从开头写高雅文人的冬天到了起,自然想起那文人的春夏秋该是怎样的话题,待写到冬天,又由于前面的铺垫,自然想到“我”的设想,实际这是委婉表达希望有好的读书环境的渴望——对春天的渴望。但是现实却是连“我”这不是高雅文人的人也感到寒冷,既照应开头,又把意义推广一层,显示厚度。
评分:内容23+形式24+发展9=56分。
更上层楼
冬已至(原文)
○某考生
春天有花似的浪漫,冬天没有。
夏天有火似的热情,冬天没有。
秋天有水似的温柔,冬天没有。
可我就是喜欢冬天,喜欢她那不是浪漫的浪漫,不是热情的热情,不是温柔的温柔。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一夜未眠,因为屋外有声。那温润可爱的脚步一点一点地触碰着大地。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不惊扰人们的梦,却不知有我这样一个偷听的人,在暖暖的被窝里偷笑。未及天明,我便迫不及待却又轻轻地打开房门,一地银光让我如临仙境,太阳斜斜地照着,又给这银光镀上了金边。我张开双臂,用力呼吸着新鲜空气,脚边的雪花转了,这样甜美的雪景,我把她叫做浪漫。
冬天的雪,是冬天的浪漫。
曾经去过哈尔滨,那里的冬天给了我真正的热情。冰是冷的,而哈尔滨的冰却是滚烫的。那里,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将冰凿成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冰灯、冰桥、冰城堡……展览的时候也不设警戒线,因为在那样寒冷的冬天,任凭你摸红了双手,那冰雕们都不会轻易化去,成为一滩脏水。再有就是溜冰了,没有什么体育项目可以在这样的天气下进行得如此热火朝天,我被朋友们拉着在冰场中穿行,风哗哗地打我耳朵吹过,激起了我所未有过的快乐……就这样让冬天融化在心头。这样独特的冰,我把她叫做热情。
冬天的冰,是冬天的热情。
现在,我坐在考场中,放眼向窗外望去,在窗与楼重叠的间隙之间,远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不是雪,没有冰,而是冬天特有的天,凛冽的,我叫她温柔……
因为在这样的时节,没了麻雀吱吱喳喳的叫声,没了花开枝头喧闹的场景,没有暴雨来时的激烈奋进,却多了一份恬淡与宁静,这时的冬天像一位淑女,不启朱唇,眼眸之间也无肆意秋波,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时间的一角,望着我,似笑非笑,我迷上了她,迷上了这谜一样的温柔。
冬天的天,是冬天的温柔。
今天是大雪,是冬天里的冬天,但迟钝的我才刚发现冬天你已经来了,我很愧疚,摸着厚厚的棉衣,我想对冬天说一句:“你好,很抱歉没有来迎接你。”
冬已至,我满心欢喜。
【名师评析】这篇考场作文有一种清新明朗的味道,考生有意营造一种精巧圆合的行文构架,那种喜爱冬天的感情似带有一种童真般的天真烂漫,初读颇感有一种美好的韵味,属于中等偏上的作文。但是仔细再读,发现还是有一些弊病。这就是目前考生常有的那种注重形式的精美,却往往忽视内容的精深;常常注意优美语句的酝酿,又往往忽视整体篇章的筹谋。以致破绽显露,影响得分。
本文突出问题有两点:
1.着意营造的痕迹太浓,以致内容有矫情之嫌,影响了作文的得分。如第五段写“我一夜未眠”,模仿的痕迹太浓,一个中学生这样“一夜未眠”并在“温暖的被窝里偷笑”似不可信。后面说“未及天明”就迫不及待地打开门出去看,接着却说“太阳斜斜地照着”,显然自相矛盾。第七段说“哈尔滨的冰却是滚烫的”也不恰当。
2.着意营造优美的文句,却忽视了合情理地推敲,以致有些表述不是很合理。如前三段中“火似的热情”,因缺少了必要的限制,就显得这热情似乎也有让人害怕的一面;“水的温柔”也不是很恰当,冬天的水怕也不是温柔吧?“冬天的天,是冬天的温柔”显出了语言的贫乏,而倒数第二段的“迟钝的我”又与前面的叙说所显示的“敏感”矛盾。这都是思维尚欠清晰和语言欠丰富的表现。
冬已至(升格文)
○陈 佳
春天有繁花似锦的浪漫,冬天似乎不见。
夏天有炉火正红的热情,冬天似乎缺乏。
秋天有果实丰盈的温柔,冬天似乎没有。
可我就是喜欢冬天,喜欢她那不同于春天的浪漫,相异于夏天的热情,有别于秋天的温柔。
昨天的天还是朗朗的,夜深人静时分,似乎听得屋外有声,我也没太在意。早晨,不知谁叫了一声“快看呀”,我一下被惊醒,发现外边特别亮,还以为睡过头了呢。赶快套上衣服,跑出宿舍,发现树上都开满了白花,大地一片洁白,调皮的男同学在白地上追逐,温情的女同学扬起头,任那飘飘洒洒的白花瓣落在脸上。神奇的老天呀,你竟让我真的感受到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了。那么多的树,那么多的地,还有那么多的房子,竟然在我一个梦还不曾做完的时间里完全变了样!真是魔术师般的浪漫!这样甜美的浪漫,哪里是春花可堪比拟的?
冬天的雪,是冬天的浪漫。
看着地上纷纷扬扬的雪,我想起了哈尔滨。在那个冰天雪地的冬天,我感受到了热情。在那里,我看到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将冰凿成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冰灯,冰桥,冰城堡……他们完全没有感到冰与冷有何关系,场面是那样的热火朝天,我的心里也似有暖流在涌动。去看展览,展出品四周都没有设警戒线,它们都似乎很欢迎你与它们握手,一如北方人的真诚坦荡,心不设防。有缘相识即朋友。在那冰城里,吃着炒冰块,看着张张的笑脸,听着和参与着唠嗑,我发现人的心都接得很近,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冬天的热情。一位中学生听说我是南方来的,就热情地邀我溜冰。没有什么体育项目可以在这样的天气下进行得如此热火朝天,我被她拉着在冰场中穿行,风哗哗地打我耳朵吹过,激起了我前所未有过的快乐……就这样让冬天融化在心头。这样独特的冰的冬天的热情,是我在夏天没有感受到的。
冬天的冰,是冬天的热情。
现在,我坐在考场中,望着窗外茫茫的一片白,突然想起老家外公说过的一句话:“雪铺三层被,枕着馒头睡。”意思是冬天里雪下得厚,保护着地里的种子和青苗,来年一定是大丰收。冬天有一颗温柔的心,它虽然不曾呈送给人们丰硕的果实,却是那样默默无闻地孕育着来年的果实。我想起了母亲,那体温,那乳汁,那呵护。冬天的温柔就如母亲的温柔。
冬天表面的凛冽,蕴藏着冬天的温柔啊!
冬天,没有多姿多彩的喧闹,没有暴雨来临的激烈,没有喜获丰收的笑靥,却有一份恬淡与宁静、厚实与沉稳,如同淑女,不启朱唇,不转秋波,只那样静静地坐在时间的一角,望着你我,却有令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冬已至,我满心欢喜。
【名师评析】升格文在保持原文亮色的基础上,避短扬长,突出了三个地方。
第一,提炼了冬天浪漫、热情、温柔三个特点的精神内蕴,使立意有所升华。使“我”对冬天的欢喜有了深沉坚实的依托。冬天的浪漫在于其神奇的意境,冬天的热情在于人的心灵距离的拉近,冬天的温柔在于它与母亲一样的护犊情深。这样的寄托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虚实结合,避免了为赋新诗强说愁般的虚空。有了坚实的内容,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第二,现实生活的色彩加重,与读者的距离拉近,真实性既赢得了感人力量,也使文章在健康文风形成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确实在人们不曾预料的情况下下了雪,同学们却都感到特别新奇和兴奋,而这在东南沿海又是罕见的,抒写欣喜之情本是有话可说的,在与曾经去过北方的感受联系起来,使得文章思想更为丰厚。
第三,语言文字上的推敲,使表述更为准确,为文章的丰实准确奠定基础。如前四段的文字变动,不仅使意思更为确切,也使文字呈现变化,减少单调感,增强丰富性。倒数第二段的增删,使得表述更为集中简洁,特点更为突出,与开头的照应更为切合。
【举一反三】
请以“凝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书写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