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山寨”
2009-06-08吴应海
忽如一夜春风来,神州无处不“山寨”。2008年,“山寨”一词走红中国。先是山寨手机闪亮登场,继而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山寨官员、山寨电影、山寨大学……一时间“山寨”之风盛行,扰得人心神不宁,议论声四起。那么,什么是“山寨”,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山寨现象”呢?下面这组文章带你走近“山寨”,了解“山寨”。
——本期特约主持:吴应海
无处不“山寨”
林伦伦
这年头,真是什么都可能发生,仿冒也可以成为“文化”,这就是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的“山寨文化”(2008年12月1日播出)。据其报道:《中国青年报》和腾讯网在网上进行了一次关于“山寨文化”的联合调查。一周之内共有2169人参与,其中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复制文化者有之,认为是一种冒牌文化者有之;有人指出其核心是剽窃,“山寨”行为假冒模仿,属于违法行为;但也有人觉得“山寨”产品虽是仿造,但价廉物美,颇受草根阶层欢迎。主张“山寨无罪,恶搞有理”者认为:“‘山寨文化的流行,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藏身其中。以草根对抗权威,以大众对抗精英,是其闪光点所在。”
于是乎,“山寨文化”作为一种草根流行文化,在大江南北迅速蹿红,“山寨”一词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2008年度“十大流行语”榜。
据专家研究,最先“山寨”的是物,始作俑者可能是“山寨手机”。而后其他任何东西都可以“山寨”,例如“山寨歌曲”“山寨电视剧”“山寨电影”“山寨百家讲坛”,还有“山寨五角大楼”“山寨前门楼”,奥运会期间甚至出现了“山寨鸟巢”。等等。
“山寨”还可以形容人,如“山寨明星”之类。例如:“前日,某知名视频网站上爆出一条‘山寨明星广告:‘周杰伦竟然成了某技校的代言人!”“拍摄该广告的‘山寨版周杰伦周展翅,因为模仿周杰伦已经小有名气……连周董本人见到他,都赞叹地表示‘真的太像了,像到都想叫他声弟弟。”
我大概40年前就认识“山寨”这个词了,那是从《隋唐演义》和《水浒传》中学来的。那是个名词,指的是绿林好汉们聚义举事的地方。但现如今,“山寨”却是仿冒、仿造的意思,其反义词就是“正版”。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山寨”应该是形容词性的。这种词义和词性的演变可能是由“山寨”原义中的“非官方”“非正式”等草根含义引申出来的。
从笔者收集的例子来看,其用法还不仅仅如此。例如:“网络上山寨手机、山寨MP3,山寨明星都已不再新鲜了。近日,网友发现,刚刚开播的电视剧《丑女无·敌》是根据美剧《丑女贝蒂》改编的。再一细数发现,中国改编的美剧太多了,于是,网友命名为山寨影视。比较成功的山寨作品如:《远东特遣队》山寨《兄弟连》,《家有儿女》山寨《成长的烦恼》,《好想好想谈恋爱》山寨《欲望城市》等。”(《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18日第4版)
在以上例子中,“山寨”又成了动词了。
(选自(羊城晚报)2008年12月25日)
[阅读链接]
“山寨厂”一词起源于香港。1949年以前,香港是一个转口贸易基地。几乎没有制造业。1949年以后,由于突然失去了内地的货源,单纯转口贸易玩不下去了,于是不得不自己发展制造业。当时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已经非,常拥挤。厂房租金昂贵。一些加工企业只好往新界发展。殖民地时期。香港实行一港两制。港九按照英国模式治理,基建比较完善,土地有长期产权。新界在管制方面基本保持清末状态,《大清律例》继续有效。因为在港英政府眼里,港九是永久割让地。而新界是租借地,租约1997年到期,前途未卜。由于缺乏港英政府提供的长期产权保障,所以设在新界的工厂多半简陋、杂乱无章,相对于港九的正规工业区。新界的简陋工厂就被香港人称为“山寨厂”。这些“山寨厂”接鲥了大量逃港内地人口。帮助香港实现了从商贸城市往工业城市转型,1970年香港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
[思考]
1、你认为文中的“山寨”一词是什么意思?
2、文题“无处不‘山寨”中的“无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山寨文化“对对碰”——反方:装扮后的山寨文化就这样招摇过市
束学山
2008年是中国山寨年,山寨广受追捧。而山寨加上后缀“文化”之后,“山寨帮”就有了说话的底气,理直气壮起来。只是我想问问,为什么没人吃山寨鸡蛋、买山寨药、打山寨针呢?“山寨帮”对山寨文化的追捧与否在于其对自己是否有利,有利的就成为时尚风标,成为文化,不利的就视而不见。
山寨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换版、贴牌,俨然以正版充斥市场,成为消费者的新宠。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后,盗版之风、侵权之风就更加堂而皇之。山寨文化是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经济的自由也就像被贴牌一样,变得一文不值了。
你到深圳电子市场看看,山寨手机就像萝卜白菜一样卖。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它不必缴纳国家17%的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大价钱研发产品,因为它是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把别人的产品改头换面重新组装拼凑一番。据央视报道,2007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对国产手机品牌给予致命一击。如今,除了华为、中兴、TCL等以国外市场为主的厂商外,国内品牌手机大企业几乎全部出现亏损。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人不也搞了山寨纽约时报吗?但是,山寨版纽约时报一是免费发行,二是制作者申明是仿冒的,并向公众道歉。美国“山寨帮”搞的山寨纽约时报,其实是恶作剧,是公民表达意见的方式,就如同烧美国国旗一样,是行使公民言论自由权,其讽刺、幽默意味跃然纸上。但中国的山寨文化没有一点幽默、讽刺,只有唯利是图。
假冒的就是假冒的,盗版的就是盗版的,不是经过文化打扮后。就变得时髦了,就能光明正大地、合法地招摇过市。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12月5日)
正方:就让山寨文化自娱自乐吧
郭钦
山寨文化在网络世界有大量追随者,称为“寨民”,但在所谓主流话语世界。恶评不少。不久前湖南卫视的“零点锋云”栏目中。万方、冯远征、雷婷、查文白讨论山寨话剧,除搞山寨话剧的查文白支持外,其余3人都反对,尤其以科班出身的冯远征为代表,他认为这样的东西会误导大众,让真正的戏剧失去观众。
看着他们三对一地争了半天,觉得好笑,即使没有山寨戏剧,那些所谓真正的戏剧就能赢得观众吗?看看现在戏剧的萧条就知道了。
现在很多被视为山寨文化的东西,比如胡戈式的恶搞、国内影视剧的抄袭跟风,在这个名词出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存在了,好像也没有出现文化精英们担心的恶果,诸如国家文化的丧失、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等等。同样,在“山寨”出现之前,“阻春白雪”不受大众欢迎的局面就已成事实。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要山寨文化为这种局面负责呢?
所谓山寨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民间文化、大众文化,是不掌握文化话语权的人的自娱自乐。有时也是以戏谑的方式对精英文化的解构和挑战。他们没想把自
己玩成国家、民族的代表文化,这种权利和职责也不在他们手里。
从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低俗文化,一直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对立存在,谁也消灭不了谁。谁也不应该利用文化权力打压谁。这种对立实际上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我们的国粹之一京剧,刚出现的时候就是底层人民的休闲表演,后来被供奉为国粹,反倒没了生气。
宽容一点,我们还会发现,许多看似低俗的大众文化背后,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民间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有时还很让人吃惊。当然,山寨产品如果涉嫌侵权抄袭,自有法律予以规范,但扛着捍卫文化的大旗去喊打喊杀,不合适。
(连自《长江日报》2008年12月9日)
[思考]
3、反方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正方的主要观点又是什么?
4、你对“山寨文化”持什么态度?
让山寨版春晚来得更猛烈些吧
锐圆
北京有个牛人叫老孟/长得一般胆很冲/一场山寨版的春晚/他在筹备中……
这首山寨版的《小芳》,是我为筹备山寨版春晚的老孟写的。据《京华时报》11月29日报道,北京一摄像师老孟说,他要自办一场草根参加的山寨版春晚,时间与央视春晚同步,通过网络直播,目的就是向央视春晚叫板。
在山寨文化像一个幽灵在中国徘徊之时,当山寨产品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大街小巷之日。有人要筹办一场山寨版的春晚,公然和我们覆盖率收视率全国第一的中央电视台叫板,呵呵,有意思吧。
在春节到来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电脑旁/从没见过的PK/随着直播上。
说实话,我们对老孟的山寨版春晚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抱很高的期待。
没有要求,是因为我们知道,凡是山寨版。都是穷急火燎的人搞的。我说的这个“穷”,不是贫穷的“穷”,而是山穷水尽的“穷”。没有平台,没有机会,没有资格,没有资源,一肚子才能无处发泄,所以只好因陋就简,比照着那个最牛的来PK。山寨版表面上似在模仿,其实骨子里是创新,而且是双重创新:首先,是创新平台,其次才是创新产品。平台很重要啊!
央视的春晚,我们已经看了二十多年了,这个唯一的官方正版,场面越来越奢华豪气,内容越来越不接地气,形象越来越空洞孤立,所以我们对山寨版就有了很高的期待。山寨版肯定不会玩宏大叙事,不会试图用一台晚会让十三亿人民一夜之间尽舜尧,大伙儿忙一年了,年三十晚上随便乐乐,这个很难么?
其实山寨现象三十年前已有之。山寨现象就是思想解放的一种探索,一种尝试,甚至是一种悲壮的试错。正因为是尝试,所以带着模仿的痕迹,但是模仿中有创新,有整合,对传统的主流的东西是一种挑战,对貌似神圣的东西是一种解构。对限制是一种突破,对垄断是一种冲击。
三十年后,山寨现象成为一种时尚,其实也是对再一次思想解放的一种民间回应。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但是,很多机会和资源还是被控制和垄断着,垄断不止,山寨不息。很多人以“山寨”两个字标榜自己,其实是不甘心自己的创意和创造被忽视和压制,其实是在呼唤主流的认可,期待着能够被“招安”,登堂入室。
谢谢你给山寨点爱/不要打击给些关怀/谢谢你给它个机会,它会回报这个时代,多少次我们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曾经的巨星就是今天的老孟,多少次我们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成功在山寨旁。
(摘自中青网)
[思考]
5、作者对山寨春晚是如何评价的?请从文中找一个关键词来回答。
6、作者认为,央视春晚的场面越来越奢华豪气,内容越来越不接地气,形象越来越空洞孤立,你的看法呢?
7、如何才能让山寨版春晚超越央视春晚呢?请你为老孟提一条建议。
[参考答案]
1、仿冒、仿造、复制。
2、从工业产品到影视歌曲,到明星人物,到各种建筑,“山寨现象”可谓无处不在。
3、反方认为山寨文化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换版、贴牌,俨然正版充斥市场,是劣币驱逐良币;正方则认为,山寨文化是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低俗文化,一直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对立存在,不应该利用文化权力打压,而应该宽容待之。
4、可支持可反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支持——山寨文化的制造者们并没有多大恶意,绝大多数只是通过这样一种渠道,以平和、调侃、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及人们的情感诉求,这无疑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我觉得,“山寨文化”只不过是一个情感宣泄的“解压阀”,只要其不伤大雅,不跨越道德、法律底线,无可厚非。反对——“山寨”纯粹是一种恶搞,有假冒、侵权之嫌,法制社会不需要“山寨”。
5、作者认为山寨春晚体现出的是“创新”。
6、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认为央视春晚场面宏大,节目精彩,是一道文化盛餐,我非常喜欢。
7、可以用文艺的形式再现过去一年中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民众真正关注的事件,为观众反思这些事件的成因提供路径。比如通过文艺的形式表现“正龙拍虎”的全景,从造假整个过程到网民的质疑,再到法庭审判的尘埃落定,让观众重温互联网时代网民力量的强大与信息公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