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法研究
2009-06-08林树良
林树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动了新教材的改革。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特别是呈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它彻底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材那种说教型、灌输型的方式,代之以活动型、问题型、案例型呈现方式,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依照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努力转变观念,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一、实践活动式教学法
实践活动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基于学习兴趣和课标与教材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生活和社会角度选取和确定活动主题,并在活动中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获得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学习活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与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它充分拓展了师生教与学的空间,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德行生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每年的6月5日我都会以“保护环境,扮靓校园——世界环境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题开展综合主题活动。学生组成若干个“校园美容小队”,为校内的公用设施清洗,给花树锄草浇水,清除“白色污染”,设置分类垃圾箱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了解到世界上的每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勤俭节约的品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更具实用性和拓展性,使思想品德课堂不仅成为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殿堂,而且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二、情境创设式教学法
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自己的理解,反映的是人们深层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精神层面的培育,只能在实践中进行。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意、行最佳统一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例如:“自信、自负、自卑”比较抽象,在讲解它们的区别时,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些区别的认识,最终促使学生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树立自信心,我让学生以小品、相声等形式自编、自演、自导。如:1.小品内容:自信的李佳、自卑的王小明和自负的刘丽数学考试都得了100分,走在放学的路上。2.三个人物都不要说出自己的姓名,运用语言、动作、行为把自卑、自负、自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再由同学们猜是谁。3.组织多组进行表演,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学生的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并锻炼了学生语言、思维、表达、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讨论可作为思想品德课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课堂讨论首先能引导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其次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再次能体现集思广益的集体优势。学生在讨论与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充分体会到创新与探求的快乐,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个性化,从而促进个性发展、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
例如:在学习《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一节时,针对“当今时代是否还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辩论会。辩论会上学生踊跃发言,对此问题作了全面分析,既对旧知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精神”等进行了复习,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既锻炼了思维,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小组交流也好,分组辩论也好,都是一个互相补充完善的过程,得出的结论仍然可能是零碎和不系统的,如果缺乏教师小结程序,就没有理论的升华。教师的总结归纳,会使芜杂变得有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讨论的小结工作。教师要在学生的讨论告一段落时作一个适当的总结,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四、媒体辅助式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看不到多媒体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的成果”。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传统教学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大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逐渐走入课堂,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过去单一的以黑板、粉笔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我播放了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特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就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