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路
2009-06-05丁稳琴
丁稳琴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的家乡在海安县城东镇的一个小村庄,仅有一条路通往县城,这条路随着岁月的更替而变迁着,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行路难,上学亦难。听爸爸讲,他们小时候,方圆十几里只有一所学校,每次上学都要走这条小路。小路上荆棘丛生,路径时有时无,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时下大雪或暴雨,那泥路就会让他们寸步难行,没有雨伞,没有雨靴,回家的路是那么遥不可及。五年的小学时光,这条乡村田埂路上留下了父辈们许许多多艰难的足迹。
行路难,生病求医更难。爷爷年龄大了,经常生病,每次生病时,父亲都要拉着板车把爷爷送到城区医院,尤其是夜间,那坑坑洼洼的泥路特别难走,每次父亲和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医院时,已经过去四个多小时了,再看看爷爷,已经昏迷了。每到这时,医生往往都会责备父亲一番,其实怨什么呢?只能怨小路的崎岖难走啊。
行路难,致富也难。我们这村庄虽然偏僻,但农作物产品却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够自己家吃以外,其余大量蔬菜就通过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路运到城区去卖。此时的田间小道成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从此,越来越多的乡亲鼓起了口袋,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多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家乡的交通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城区铺了水泥路,从城区到我们村通了柏油路,村与村之间铺了沙石路,村组之间通了机耕路,如今城区的“的士”、公共汽车都通到我们家门口了。
如今,一群群穿红着绿的青年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开着小三轮、驾着“的士”在宽阔平坦的石子路上飞驰而过;机耕路上农民送肥、收庄稼都用农用车拉,再也不用挑着沉重的担子、累得满头大汗了。学生们上学都骑自行车,再也用不着步行了。
更可喜的是,去年家乡结合卫生环境整治,投资几十万元,拆除了100多个露天粪池,新建了公厕,硬化了村里的大街小巷,村中道路两旁装上了路灯。每当茶余饭后,乡亲们漫步在村中道路上时,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咱们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啊!”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每个地方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象征。
【指导老师:殷菊香】
点评
路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小作者以家乡“路”的变化为线索,穿插人们的生活变化,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巧妙融入其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题材指数:☆☆☆☆
语言指数:☆☆☆☆
情感指数:☆☆☆☆
综合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