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收获教学的成功

2009-06-04林玉梅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做法原则习惯

林玉梅

【摘 要】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培养起一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意义尤其重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习惯要遵循自主、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原则。可以适时培养独立学习、自己负责的习惯;做事专注、讲究效率的习惯;好学上进、乐于探索的习惯。培养习惯要因势利导,一是关注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维类型;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三是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四是注意在生活中随机培养良好习惯。

【关键词】培养、原则、习惯、做法

中国有句老话:“习惯成自然。”外国也有句相似的话:“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一个人的素质、能力,以至人格,都与习惯紧密相关。教育有一半是通过培养良好习惯来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的,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讲,培养起一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意义尤其重大。

然而,生活中所有的事都有习惯培养的问题,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遵循什么原则,又应当从哪里抓起呢?

一、要遵循两个原则。

1、坚持自主性原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的落脚点是在学生身上,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2、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搞突击、搞运动、搞形式的做法都是违背规律的。在实施过程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二、培养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

1、独立学习、自己负责的习惯

有些学生虽然很聪明,但是每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他们往往来不及做完题目——动作太慢了。学生动作慢往往和教师、家长的过分要求有关,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依赖、被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自学教材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让学生确立任务意识,强调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应当学习哪些知识,会做什么,在多长时间里完成哪些作业。再如在学生课堂作业时,可以先要求在规定时间作业,再要求要快,再要求写好。学生每做到一点,教师及时肯定,以求巩固。

在学生养成某些习惯后,教师应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把握,允许变通,同时告诉学生变通的结果要自己承担。

2、做事专注、讲究效率的习惯

有些学生注意力转移快,厌恶重复性的作业。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像高速运转的机器,全感官参与学习,做到动作迅速,准确率高;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促进注意力的协调发展;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敢于挑战新知识。

3、好学上进、乐于探索的习惯

有些学生上课如坐茶馆,想说就说,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老师提问,他们不光能清楚地回答,还常常有一些独特的见解;他们的学习全凭兴趣,只要是新鲜有趣的内容,就能很快投入,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快,讨厌简单的重复。在课堂教学中,总结时教师让学生再说一说这节课学了什么;在学生出现不解时,让学生之间互相解释。这样,不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对知识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了。坚持在教学中持续运用这些技巧,学生由此能养成眼耳手脑多感官参与,及时巩固、运用知识和发现问题、整理知识体系等学习习惯。

三、培养习惯要因势利导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靠诱导,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不断重复,形成习惯。只有小学生感觉快乐,才能不断去重复以至形成习惯,强迫训练往往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1、关注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维类型

每一个学生都不一样,先天条件不同,培养习惯要顺应学生自己的特点。好动的学生不能一味要求他安静,要让他的所有感 官一起参与学习。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新的知识要尽量结合具体形象的事物,培养习惯时要注意训练的生动性,多变化,多鼓励。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的独立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什么是对错,学生是根据教师的赞扬明白的。也就是说,学生往往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努力。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激励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尊。

3、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建立自信

培养习惯的过程中,要及时肯定,让学生自信;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独特优势,尊重学生的选择;特别要珍惜学生的成功,及时加以鼓励;珍惜学生的独立思考。

4、注意在生活中随机培养良好习惯

好习惯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及时联系,共同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始终。教师要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做法原则习惯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