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重在创新
2009-06-04石佐峰
石佐峰
当今数学教学逐渐向素质教育靠拢,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应按照新课程标准,从自身出发,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把握数学教学本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处理好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向“学”的过渡,营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创设合理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因枯燥乏味而兴趣缺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
(一)培养直觉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
直觉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突然衍生的思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广泛学习,又学有专长。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积累经验,提倡恰当地运用浓缩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并养成验证的习惯。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
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分散思维——集中思维——分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寻求多种方法解决同道题的思维意识,把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成功感还给学生。
(三)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世界上万物的普遍联系,学科之间的相通性,方法的可借鉴性都可以成为创造材料。一道数学应用题,可能换种思路,借鉴解决语文问题的方法就能知道结果,毕竟语文知识是理解题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试想,当一个人,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而数学学科的学习,在这方面更具有自身的优越性。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首选,教育之创新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