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人本管理与信息化研究
2009-06-04吴立国毕凤奎王旭东
吴立国 毕凤奎 王旭东
摘要:通过调研,提出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科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初步构想,并探索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本管理;信息化管理;文化后勤;数字化后勤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设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文化后勤、数字化后勤和信息化后勤,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以满足当前高等教育对后勤保障提出的高水平要求。
高校后勤人本管理
和信息化管理的含义
胡锦涛同志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并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也要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纳入到后勤管理中去,以科学管理来提升高校后勤的服务水平。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以有效激发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核心,以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科学化管理。后勤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优化的后勤服务,以服务育人的理念展现现代大学的办学宗旨。要完成上述基本任务,就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同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
在信息化社会中,搞好高校后勤离不开信息化管理。高校后勤引入数字发展模式,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无疑为后勤企业运转效率和效益提高提供了最大的保障。高校后勤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将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与后勤服务的各个分支有机结合,使高校师生得到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通过这种优化了的服务,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和信息化建设融合在一起,使高校后勤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建设具有人本管理理念的后勤信息化平台的意义和效果
高校后勤部门作为实现高等学校内部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正常运转的保障部门,必须满足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师生员工生活等不同方面的服务需求。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高校后勤应向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的“一站式服务”发展,为高校后勤实现“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努力。在高校后勤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积极依托高校的人文环境和教育文化氛围,将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纳入后勤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去,形成适应社会化发展的高校后勤管理平台。
所谓具有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后勤管理平台就是要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汇总处理形成管理信息链,将后勤工作由粗放型、经验型的管理转变为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管理。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后勤信息化建设是规范工作流程和保证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信息化建设也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客观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建设具有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信息化数字平台,是高校后勤自加压力、提高工作标准、练好内功、强化管理的体现。从实践中看,建立以人为本的后勤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有力地增强后勤综合保障能力。
建立具有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后勤信息化平台效果是显著的,其着重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办公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后勤公共资源和各种信息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统一调用。如设备使用情况、人员情况、财务情况、各种需要共享的信息和汇总的报表等等;分散在各个部门上报和待审批文件均在管理者的计算机上完成,管理者对工作检查和安排将不用事必躬亲。二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做到开源节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成本细节管理,使成本管理深入到细节,如餐厅售饭流程细节管理、车队用车成本管理等,将以往因过于繁琐、不计成本的环节纳入了规范管理范围。三是增强了监督考核的科学性,提高了聘用人员素质。对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由原来的定性管理转变为量化管理,对后勤聘用人员的条件提出了新要求,由此带动了人员素质的提高。四是通过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用高校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将后勤管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逐步上升到系统管理、文化管理。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系统规划
具有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后勤文化建设和管理控制数字信息化。其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大系统的整体规划,完全以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为中心进行。作为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行、多元化服务的高校后勤实体,在建立信息系统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各职能单位各自为政的行为,把对各职能单位的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全部纳入整个实体的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中来,形成制度统一、数据标准、信息全面、结构合理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在网络环境建设方面,以校园网为依托,将后勤各职能单位全部接入校园网,形成逻辑上独立、管理上可控的后勤内部网络;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通过建立高校后勤资源计划系统,实现后勤实体主营业务中人、财、物的信息化管理,并为各模块之间建立接口,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定期报表查询和领导决策支持,做到管理控制数字化。
在后勤文化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从管理上体现高校的文化气息,使高校学子在得到服务的同时也学到了现代服务思想,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奠定了基础。同时后勤要建立、健全自己对外宣传和服务网站,在逻辑结构上挂接于高校的大学网站,把后勤实体的“食、住、行、水、电、暖”等各项相关服务融入后勤门户网站中,实现服务控制电子化,重点解决信息查询、服务订制、服务监督等功能。后勤门户网站将是校内师生员工及其他客户了解后勤和寻求校园服务的唯一入口,囊括所有后勤服务功能,最终形成高校后勤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一站式服务”一词最早来源于英文的“one-stop”,原指大型跨国公司为了实现行业垄断地位而对外提供完整的资源外包服务,包括从通信资源、硬件设备到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服务。从广义上讲,“一站式服务”就是当客户有需求时,进入某个站点就能够获得某一领域内可能需要的所有服务。在高校内,从师生员工的角度看,只要有日常服务需求就会想到找后勤,让需要后勤服务的师生员工和到访者一旦到达就能够获得他们可能想要的所有校园服务(包括订餐、订房、订车、订票、购物;查询水、电、气卡数据;甚至会议、讲学、旅行等等),而“一站式校园服务网站”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适宜方式,也是高校后勤实现横向协同工作的最佳平台。
目前,发达国家的大学校区已基本实现了校园社区虚拟化,使社区服务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一站式校园服务网站”建成后,能够将同类型的校园服务进行适当的组合,如果同时实施服务机构的有效重组,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充分整合以往分散的、各自独立的服务资源,为校园社区人群提供综合性的贴心服务,逐步做到:只要进入“一站式校园服务网站”,就能解决校园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高校后勤信息化发展展望
高校后勤建立具有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信息化数字平台,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后勤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在信息化工作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避免单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更要避免不断的重复建设。因此,在信息化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注重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开放,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搭建信息化标准。这样,既能实现后勤信息的相对一致和互联互通,又能根据高校实际采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也能根据各校的需求分期分批地建成信息化平台。
在后勤改革中,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将会全面增强管理与服务功能,使管理与服务业务流程合理重组,实现从环境、资源到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通过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和后勤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促进管理理念、队伍素质和管理机构转变,管理机构更加扁平化,各项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协调,将使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益得以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集成各种相互联系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积极促进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人性化,在传统后勤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虚拟空间,以拓宽现实后勤管理服务的时间与空间, 提升传统后勤管理的效率,扩展传统后勤管理的功能,从而实现后勤管理资源共享化、信息数字化、决策科学化,达到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沅潼.数字化后勤——建立“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意义[J].教育信息化,2006,(8).
[2]李敏,王海亮.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马勇,张敏.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在学生公寓中的应用[J]中国高校公寓管理通讯,2005,(10).
[4]张银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J].怀化学院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吴立国,男,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后勤管理处党总支副书记,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王旭东,男,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后勤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