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分类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2009-06-04张大伟
摘要: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的种类也逐渐增多。职业分类有利于职业教育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按照职业的性质开设相关专业,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职业;职业分类;职业教育;启示
职业及其分类
职业是从业人员为了获得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职业具有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五个方面的特征。在从事职业活动时,人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并能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产生关联、彼此服务,担任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也能使个人的才能得以发挥。从社会的角度看,职业的存在及运动本身构成人类社会存在和社会运动的丰富内容之一。职业劳动生产出社会财富,为社会存在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职业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可以看出,职业不仅对于个人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举足轻重的。
如果没有对职业的科学分类,国家进行相应的职业评价,制定相应的职业技能标准,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非常困难的。所谓职业分类,是指依据一定的科学方式和标准,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它是以职业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职业工作的性质一般是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的不同而体现的。职业分类有利于了解社会现有职业状况,更清晰地认识职业,对开展职业研究提供依据。
我国对职业的分类
各国国情不同,划分职业的标准和分类结果也有所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把我国的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除去起延续功能的“其他”职业,《大典》中的实际职业总量为1496个,分属“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军人”以及“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8个大类。其中,除未分类的“军人”以及“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外,职业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共计1119个,占实际职业总量的74.8%。职业数量最少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共计25个,占实际职业总量的1.67%。
从我国现有职业结构看,职业的分布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技术型与技能型职业占主导。占实际职业总数74.8%的职业分布在大类“生产、运输人员及有关人员”中,这一大类的职业分属我国工业生产的各个主要领域,从这类职业的工作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是以技术型和技能型操作为主。第二,第三产业的职业比重较小,三大产业中的职业分布以第二产业的职业比重最大,广义的第三产业的职业仅占实际职业总数的10%左右。第三,知识型与高新技术型职业过少。现有职业结构中,属于知识型与高新技术型的职业数量不足实际职业总数的3%,即使考虑到保密等因素对职业分类的影响,这一比例仍然很低。
职业的结构能反映出我国当前的职业发展状况。从我国职业的分类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第一产业占优势的情况有所改变,比重在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增加。生产方式也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但当前我国知识、技术型职业人才的比重还较小,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也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职业分类与职业教育
科学的职业分类是实现职业的科学管理, 特别是劳动力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对于劳动力的合理使用、流动和培训等,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职业分类也是进行职业辅导、职业介绍、职业训练、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与各种人力统计的基本参考依据,同时也提供给企业界作为建立合理人事服务的蓝本。可以看出职业分类是极其重要的。
职业分类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职业分类能客观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结构及社会有关部门的设置和发展情况。而职业院校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是在对各行各业的结构和社会现有职业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职业分类划分的准确性对职业院校培养方案会有很大影响。职业分类对我国现有职业状况的介绍,有利于职业教育制定出正确的、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育方案;职业分类分析了各种职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为职业教育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提供了参照依据。此外,职业分类能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指导、职业咨询活动提供依据。职业指导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和培养个人的身心特点,适应社会和职业的要求,也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职业和获得职业;职业分类对职业的分析,有利于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社会上的职业。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它的发展与成熟对于职业分类的完善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所开专业的不断完善,要求对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要求职业分类更准确、更科学地进行。
职业分类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根据职业的类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职业的种类繁多,职业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和层次性,不同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一样,相应地,对职业教育培养未来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普通劳动技工和工程师职业存在着差异性和层次性,它们在培养时所采取的培养目标、方法和手段都会存在差异性和层次性。研究现有职业的具体要求,针对职业的类型,制定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培养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从业者,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同时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按照职业之间的相关性,开设相关专业 每个职业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性质,但同一类职业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性。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进行专业建设时,要考虑到职业之间的相关性。在专业设置上应做到宽基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再针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样的专业设置可以解决职业教育各专业培养范围狭窄,不利于学生转岗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以有效地避免职业教育只针对特定的社会职业培养人才的弊端。
加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从我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整个职业构成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小。而事实上,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现阶段技术技能型人才还比较匮乏。职业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应对技术技能型职业加强研究,以更好地培养相应的人才。
加强职业指导通过职业分类能够对现有职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有利于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容易忽视职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对职业的介绍及职业的相关规范的学习和指导。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的,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情况不了解,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毕业生快速地适应社会。职业院校必须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对职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让学生更早地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而职业分类为进行职业辅导、职业介绍和职业训练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职业分类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符合职业标准的要求 职业分类对各种职业的从业要求有很明确的规定。这有利于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辅导、职业介绍、职业训练、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等,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劳动准入制度的健全。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相同的专业所培养的人应有统一的标准,应符合职业分类对职业标准的要求,以利于所培养的人才很好地进入社会。职业分类完善了职业标准,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出符合标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
[2]冯桂林.试析我国职业分类的基本原则[J].中国培训,1996,(3).
[3]张树桂.职业分类介绍[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4]张元.我国现代职业分类[J].教育与职业,2000,(1).
[5]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王一民.我国职业分类明确就业实行准入制度[J].教育与职业,1999,(10).
[8]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张大伟(1982—),男,安徽凤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教育。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