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生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的全程研究

2009-06-04鸿张晓铁

体育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状态运动员运动

刘 鸿 张晓铁

心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应形式。心理状态是环境、人的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随着运动竞赛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运动竞赛的影响作用。田径是一种在中小学普及广泛,竞争非常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除了要求运动员具备健康的身体,完善的技术,良好的身体素质外,对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提出很高的要求。

对中学生田径运动员来说,由于他们训练水平较低、比赛机会少,心理状态不稳定,比赛中运动员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当比赛来临时,中学生运动员受赛前心理影响较成年运动员更大,运动员在心理上的负担较重,往往表现出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的赛前心理状态。因此,及时充分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科学地抓好其心理训练,使中学生选手心理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是部分(含我校队员)参加本市中学生运动会的男女运动员。跟踪调整训练对象是我校田径队20名成员。

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了众多相关研究资料。2)问卷调查法:含赛前心理状态、不良心理产生原因、不良心理调整训练的效果等内容。问卷发放100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的信度检验,其相关系数r为0.94;问卷的效度检验,其有效性较高。3)专家访谈法:针对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结果分析,分别走访了我市运动训练、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多位专家学者。

2.结果与分析

2.1赛前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运动心理学表明:一切体育运动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比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往往受运动员不良心理的影响。从本次研究调查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表明自己有或有过不良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对比赛的冷淡和亢奋。而造成运动员产生赛前过度紧张、焦虑及兴奋等不良心理的原因主要有:1)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2)场地陌生,不适应新的比赛环境;3)对手过强而造成心理压力;4)对适度紧张和焦虑认识不足,而产生过度紧张;5)自身意志力不够强和抗压能力不够;6)过去比赛失败阴影产生的负作用;7)赛前准备不充分,或因有伤病在身而失去信心;8)心理过度紧张而产生系列生理反应,如出汗、头晕而导致焦虑不安进一步加深;9)领导的重视程度、教练员关心鼓励运动员的程度及集体的凝聚力等;10)与运动员的个性,尤其是气质有关。

从表1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有赛前的心理紧张和焦虑现象,而过度紧张和焦虑所占的比率最大(分别为43.8%、51%)。从赛前运动员的睡眠和饮食状况调查结果看,选择不正常人数比例达30.2%和36.5%,也足可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在调查运动员赛前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的结果来看(见表2),不同项目运动员产生不良心理原因有所不同,水平较高的运动员选择有关竞赛任务和规模的大小方面原因的较多;水平相对较低的运动员则选择有关训练水平高低和比赛经验丰富与否方面的较多;而认为自己比赛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的运动员,选择自身意志力不强和抗压能力不够较多。另外,对适度紧张和焦虑认识不足,从而产生过度紧张、运动员的个性气质、领导的重视、教练的关心和信任等等都是相当部分运动员选择的原因。

2.2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整

赛前的不良心理表现导致运动员心能和体能的消耗,更为严重的是减弱了运动员的意志力,从而削弱了其自我动力。进行赛前心理调整,就是要使参加比赛的心理过程积极化,运动员所有的情感意志和认识过程都以适合比赛条件的要求而进行。因此,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调整的方法步骤也不同。

1)赛前主要调整方法

(1)体育情报法。体育情报法包括通过比赛记录、实地观察、网络等媒体信息,搜集对手或竞赛的相关资料,以便明确训练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精诚合作下,使训练控制达到最佳化,做到训练心中有数。该法尤其适用于较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

(2)心理讲座法。通过讲座,使运动员知晓一些相关的运动心理知识,能积极面对比赛和竞争,明白全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比赛结果就是比赛的过程。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是赛前正常的心理反应,更有利于其在坚强意志支配下水平的正常发挥。

(3)对抗训练法。主要采取队内赛和兄弟院校的同项目队员的对抗性比赛,重在了解对手、正确对待对手,做到知己知彼,以消除心理紧张,保证其正式比赛时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

(4)实战训练法。主要是模拟正式比赛的时间、强度进行的训练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适应能力,特别是要让运动员对于容易引起精神过度紧张和动作失调的各种刺激逐步产生适应,提高其应付比赛的心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比赛定势。在模拟实战情况时,要求运动员将表象、应急控制、注意集中思维控制等技能,全面合理地结合于技、战术行为之中,以形成良好的技能习惯,增强适应能力。

(5)现场考核法。在比赛的前一到两个月,领导、教练到现场对运动项目进行抽查考核。一方面了解运动训练的情况,提出比赛前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运动员提高适应性的一次很好的锻炼。通过考核,客观地对每一个运动员作中肯的评价,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感受性。

(6)闭目静养表象法。训练放松结束后,待心绪平静时,运动员静坐或静躺,并仔细回想当天训练中某个环节,乃至整个训练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尽可能多地唤起参与运动时的各种感觉。这样不仅可使运动员的运动过程得到反馈,有助于动力定型,而且还能促使运动员自我意识加深,增强信心。该法适用于对水平不高,信心不足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7)音乐调节法。这一方法主要是对情绪过激及情绪抑制的运动员使用的。在赛前阶段,对这两种心理状态的运动员,可用不同的音乐进行调节,前者用稳定法,听一些节奏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其心理平和;后者用激奋法,让其听一些铿锵激奋的进行曲或舞曲,以激发其心理功能,使其心理处于比赛前的良好状态。

(8)体会交流互激法。该法实质是通过各种方法调节心理后,每个人与队友进行交流,把自己良好的感受、体会与队友分享,使之从交流中得到新的启示,产生心理互动和互激作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9)运动按摩法。运动按摩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减轻心理压力的一项积极措施。不仅训练中,在竞赛前和竞赛中都应注意实施,可使运动员感到人文关怀,是消除训练或比赛紧张情绪的最佳途径之一。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心理不成熟、比赛经验不足等,比赛前按摩显得尤为重要[1]。

2)临赛主要调整方法

(1)模拟比赛法。将训练比赛当作正常比赛来进行,通过模仿比赛现场的情形,提前营造比赛氛围,也可适时干扰运动员比赛。如:观众起哄、对手不友好等方式,以锻炼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比赛能力,为正式比赛提前预热。

(2)肌肉放松法。当感到极度紧张时,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肌肉群,使之放松,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如:运动员心情沉重、情绪低落时,往往会表现在脸上。这时,可以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微笑,使脸部肌肉放松,随之带来情绪的轻快好转。

(3)呼吸调整法。当人的情绪变化时,呼吸的节奏也会有所改变。为此,可以通过控制呼吸深度与节奏来调节不良情绪。如觉得兴奋过度时,就放慢呼吸节律,做深长有规律的呼吸,即深呼吸。兴奋抑制时,则要加快呼吸,直到力量和兴奋性达到一个更高水平。

(4)自我暗示法。运用内部语言不断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暗示体会以前比赛时的最佳竞技状况时的心理表象,以调整情绪状态。如:“我要赢你”、“我坚决把你拼掉”等等语言,不断进行自我暗示。

(5)激励法。运动员面临即将到来的比赛,有时过于紧张,对比赛有顾虑,既希望获胜,又缺乏胜利的信心,甚至意志消沉。对此,教练要加以引导,让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让队员多想比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变策略,使其保持心理上的镇定。教练要会用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关心鼓励运动员,增强其参赛信心。

3)赛后调整方法

经过激烈的比赛,无论是胜或负,都会在运动员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影响。赛后及时认真总结比赛的得失,客观地评价比赛的过程,既肯定成功的一面,更看到不足之处以及胜利和失败的原因所在。这有利于运动员保持清醒的头脑,竞技状态也不会为一时的胜败所困扰。对运动员心理的恢复、下次竞赛的准备以及运动员的成长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实施的效果

3.1不良心理状况得到改观

针对不同运动员及不同心理问题,通过以上方法的选择性调节,我校田径队无论相关男女运动员,赛前的不良心理状况都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并且缓解程度大的又属多数(见表3),大部分运动员临赛前期的失眠、焦虑状态消失了,能正确地对待比赛。这种心理调整训练的效果与赛后的调查结果也相一致。(见表4)

3.2 赛前适应性大大增强

在以前的比赛中,上场前总有队员紧张过度,个别运动员手脚出冷汗,提前热身活动也打不起精神,自信心不是很强。通过心理调节性的训练,队员赛前的饮食、睡眠正常,上场前自信心增强,比赛适应能力得到提升,比赛中能正常发挥或者超出平时的最好成绩。

4.建议

(1)对待赛前不良心理的调整,千万不能临时抱佛脚。在具体的运动训练中,不仅要重视心理训练,而且要把恰当的心理训练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运动训练的始终。要力争使运动员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并实施有效调节,为其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2)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根据实情,灵活采用不同训练方法。

总之,赛前心理的有效调整性训练,是消除不良心理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田径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它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临危不乱,适应各种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是运动训练多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在中学阶段,正确有效的调整更有利于运动员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进选.运动前按摩在少儿运动中的应用[J].少年体育训练,2004,(5).

[2]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孙东华.李荣.心理状态与短跑运动员性格的影响[J]. 少年体育训练, 2008,(1).

[4]孙赞堂.如何调整青少年运动员竞赛心态[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88-89.

猜你喜欢

状态运动员运动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智珠二则
不正经运动范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思维擂台赛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