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明”不该再是时髦词

2009-06-03

环球时报 2009-06-03
关键词:关键公众民众

刘志勤

甲型流感发生以来,《环球时报》已发表两三篇社评,要求政府一定要做到“彻底透明”。我的一位欧洲商界朋友通过《环球时报》英文版看到这些文章后,大为惊讶。他说,这说明在关键时候,中国的“透明”避免了社会上担心、猜疑到流言的盛行,有利于人心的安定和社会的安定。“关键时候的透明”,或许也是当前中国在防甲感问题上彻底摆脱“非典”时的被动、占据道义优势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关键时候的“透明”,事实上也折射了我们平时透明度的不足。例如,一些地方的公共投资的资金流向、某些地方的统计、某些政府的开支,以及某些县区的人权发展状况,等等。这与一些中国地方政府官员不重视或忽视“透明”的重要性相关。一些官员对于“透明”的认识还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他们没有把“透明”视为一种基本的,也是有效的工作方式,而将之视为负担。在这种状态下,“透明”就成为政府管理的最大障碍和难题,也成为公众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透明”不应仅仅是在关键的重大问题时才应该有的政府治理措施,或是一个当前社会评论的“时髦词”,而更应该是一种政府治理的常态。这需要我们的地方政府彻底转换观点,不再将“治理透明”视为麻烦,而是充分认识到“透明”在政府治理中的巨大积极面。

“透明”是镇静剂。目前,各地都有一些上访情况,一些民众对某些官员有一些不满,但是,各地政府部门可能也有一些难处。这个时候,就要求各地政府部门“透明”地将困难、现实和未来规划摆在有不满情绪的民众面前。相信民众在理解了政府难处之后,会冷却自己的情绪。

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制定、颁布、执行某项政策时的“透明”,可以使政府官员镇静地预测处理和一切可能会因误会、不理解而引起的内部不安情绪,可以镇静自若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不可预知的事件,这对维护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是十分必要的。

“透明”也是清洁剂。政府官员的“透明”态度和工作方法,可以净化可能产生的流言蜚语对公众的误导。政府颁布的各种计划以及执行承诺是否透明,将决定这个计划是否能取得成功。如果美国政府规定和监管无良会计公司和评级公司中能够“透明”,而不是任由那些大银行家、金融家暗箱操作,也许这次金融危机不会发生,或者不会演变得如此严重。

要做到“透明”,不是一句口号就可以做到的,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制系统支撑和公正的舆论监督,更要有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推动“透明”。这几天,中国网络里正在流行一些“网络群体性事件”,即就某个问题有数百万人点击或讨论。中国政府循序渐进的“透明”不妨可以从逐条回应这些大家都关切的问题开始。

“透明”还是粘合剂。“透明”是检验政府自信和公信力的标尺。越是自信的政府机构,越是坦然自然;不会遮遮掩掩,也不会文过饰非;更不会用虚假不实之辞来对付公众。当公众相信一个政府时,人们自然会团结在它的周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可以说,“透明”正是把政府与公众粘合在一起的纽带和粘合剂。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刻,在这个“同舟共济”的时刻,这个粘合剂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的事业要前进,我们的社会要进步,我们的生活要更美好,没有这个“粘合剂”都将是空想。

在国内事务上如此,在处理国际事务上更要如此。维持“透明”是国际大家庭中的共同交通规则,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才能交到更多的真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机遇不会亏待热爱它的人,而“透明”将会使中国获得更多的宝贵机遇。▲

(作者是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猜你喜欢

关键公众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
鹏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