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树的人,醒醒

2009-06-02

中学生天地(A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种树乔木灌木

方 羽

春天到了!

多么美好的季节呀,无论怎么赞美它都不过分……可是,春天也不全是美好的,比如我国的北方,每年春天都要遭受沙尘暴的袭击,连首都北京也不能幸免。怎么办呢?你一定想到了:种树——建造“绿色长城”,把风沙挡住!

而且种树还有许多别的好处呢:涵养水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等。正好植树节也到了,还犹豫什么呢,赶紧拿起铁锹去种树吧……

等一等!

种树不是“万能”的

多种树就可以改善环境,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然而,很多事情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对于种树这件事,人们的很多“常识”和美好愿望却在科学和事实面前败下阵来。

误区之一:种树可以防沙固沙,让沙漠变绿洲

不一定。

沙漠之所以成为沙漠,是因为那里干旱。干旱又是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没有足够的水喝,植物当然挺不住,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片荒芜的景象。

但沙漠中真是死气沉沉的吗?不是,那里其实也生长着骆驼草、沙棘、沙柳等,这些草和灌木千万年来在沙漠里顽强地生存着,它们根系发达,而且都有一套将水分最大限度地保存在体内、不让它随便溜走的本事,因而能够适应沙漠严酷的环境,也能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

可是,种树的人来了!只见他们挖开土地,把一株株杨树苗种下去,不一会儿,原本荒凉的大地被点缀上了一片绿意……然而好景不长,过了一年再去看,这些小杨树大部分都枯死了,极少数勉强存活下来也半死不活,长势很差。沙漠变绿洲了吗?没有,有些地方甚至荒漠化得更厉害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除了养护不够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杨树这样的乔木没有那么强的抗干旱能力,对于沙漠、草原这种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它们是不受欢迎的客人。要是你不幸成了“不受欢迎的客人”,大不了就走呗!可怜杨树没长脚,走不了,为了活下去,它们就必须拼命地从地下吮吸本来就不多的水分,这些水分又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发到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走。早在上世纪6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就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树比作“抽水机”——珍贵的水都被它们抽走了,能不更干旱吗?

另外,很多时候,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许多原本生长在这里的草和灌木丛被铲除掉了,这到底是在保护环境,还是在破坏环境?

误区之二:种树可以涵养水分,遏制山洪,防止水土流失

不一定。

福建有个叫建瓯的地方,森林覆盖率高达80.05%,但是2006年这里爆发了严重的山洪灾害,老城区90%被淹。临近的几个森林大县也同样严重遭灾。

人们奇怪:周围的山上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怎么这山洪还能像毫无阻挡的千军万马一样一路杀过来呢?这么多树难道都不起作用了?

原来,这里的森林基本上都已经不是天然林,而是人工造的林了。那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能够保养水土的真正主力军不是森林里的树木,而是树下的野草灌木等“下层植物”。原先的天然林是由多种阔叶乔木组成,它们的落叶很快腐烂,给野草灌木提供了充分的养料。但是为了发展经济,这些天然阔叶林基本上被砍光了。后来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为了提高效率,人们选择了生长迅速、容易成材的杉树和马尾松。

杉树和马尾松是针叶树,别看它们一年四季绿油油的,但也掉叶子。那种针状的叶子落在地上,很不容易腐烂,日积月累,形成厚厚的一层,这样一来,下层植物就失去了生存空间。“主力军”没了,当面对凶猛的“敌人”——洪水——的时候,再多的树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而束手无策。

误区之三:种树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让世界生机勃勃

不一定。

一想到森林,大家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幅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图景,说不定还能看到可爱的金丝猴、大熊猫、东北虎……可是,如果你走进一片通过大规模植树造出来的人工林中,却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景象。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森林是一个多彩而平衡的生态系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乔木灌木,有溪流、湿地、野花、苔藓、菌类,还有各种植物、微生物、小虫、鸟类、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组成不断循环的食物链。然而,人工林里的树种往往很单一,就像每天只供应同样的一两个菜的食堂,更多的动物不愿意来,因为没有它们爱吃的东西。很多地方破坏了天然林后种植人工林,但物种急剧减少,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再也无法恢复。这些“人造森林”被专家称为“绿色荒漠”,表面看是绿色的,但是缺乏生物多样性。

而这些单调的人工林就像是一支只有前锋没有中场、后卫的足球队,自身也非常脆弱,一旦有两三棵树得病,很快会感染整片林子,最后很可能全军覆没。上世纪90年代,宁夏辛辛苦苦造起来的第一代防护林遭遇了天牛灾害,8000万株杨树遭受毁灭性打击,不得不全部砍光,从头再来。假如这片杨树林不是那么“单纯”,树种丰富,栖息的动物也多种多样,天牛也不可能这般猖狂。

向大自然学种树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有点灰心——没想到种树还种出这么多“毛病”来了,真受打击呀!别急,树还是要种的,只是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规律,科学种树。

怎么样才叫科学种树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像大自然一样种树。

你看,大自然从来只在合适的地方种合适的树,它从来不会把海南的椰子树种到东北去,也不会把高原的树种到平原来。所以,科学种树的第一原则就是种本地树。树都是恋家的,本地的树种千万年来一直住在这儿,与当地的气候最协调,也和当地的生态食物链最协调,当地的动物们也乐意在里面安家。

还有,大自然几乎从来不造单一树种的森林,总是多种乔木、灌木和草,不同年龄、高矮和大小的植物混杂又和谐地住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得遵循这样一个原则:物种多样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造出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乐园,而不是“乔木庄稼地”。

同时,大自然本身就是个伟大的园丁。100年前,长白山有过一次强度巨大的火山喷发,将50公里半径内的原始森林全部摧毁,但大自然的力量很快使它又恢复成原来的模样,不仅与过去一样郁郁葱葱,而且原来有什么树种还有什么树种。然而,在同样的地方,60年前有几公顷的林子被砍伐后种了玉米,后来人们重新造林,但大自然却拒绝恢复,它变成了一片高山草地。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做好大自然的助手,而不要总是越俎代庖,随便干涉它的工作,比如在不适合种树的地方种树,比如自以为可以毁林再造,比如把自然生长的野草消灭了再种上好看却不实用的洋草……

早在200年前,德国的原始森林就被人们砍伐殆尽了。后来,德国政府大力推动植树造林,大规模种植速生针叶林。但是,历史证明这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德国人吸取了教训,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近自然林业”。他们研究历史上的原始森林是什么样的,然后“依样画葫芦”地去种;需要砍伐的时候,对树种、年龄、大小等进行严格筛选,确保砍伐后森林中的物种结构不变;对自然枯死和倒掉的树不加干预,任由它们成为各种生物和新一代树木滋生成长的温床……

经过数十年小心翼翼的生态恢复,德国又处处飘扬起美妙和谐的“森林之歌”。这是大自然对这个“好学生”的奖赏。

猜你喜欢

种树乔木灌木
◆ 园林苗木
漯河市常见灌木类苗木的整形与修剪要点
种树
与世隔绝的人世
杜鹃等 5 种灌木对PM 2.5 的净化作用初探
沈阳市政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浅谈园林乔木的移植
兔兔主编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