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2009-06-02张恒国

党史博览 2009年5期
关键词:三门峡泥沙防洪

张恒国

周恩来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三门峡工程)关怀备至。三门峡工程有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作出的。直到他弥留之际,还向前往医院探望的中央领导同志询问三门峡工程改建后的情况。

在三门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周恩来曾三次亲临三门峡工地视察:1958年4月21日至25日,他一来三门峡,为三门峡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1959年10月12日至13日,他二来三门峡,解决拦洪,发电问题;1961年lO月8日,他三来三门峡,勉励工人们为工程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门峡工程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反面的意见

1958年4月21日,周恩来第一次视察三门峡水库工地,听取工程情况汇报。24日下午,周恩来视察了陕县大营农业社。晚8点,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水库总结会开始。周恩来拿着两页简要提纲,作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总结报告。

周恩来首先说:

这次开了四天多的会,开得很好。开会的目的就是要听取许多同志的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反面的意见。这个会是有意识地要听取不同的意见,有意识地要树立对立面。原来我们想在北京开,但是那样不会像这次得益大。因为到了现场,各方面的人都有,各种意见都可以听到,跟实际能够结合。我们应该肯定地说,这次会得益很多,大家都受到益处,我个人也知道了一些,当然知道有限。这就是开这个会的目的,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听取了意见以后,并不是这一次就要作最后的结论,不可能,还需要继续研究。把大家的意见和水利电力部的意见结合起来,再研究一下,分析一下,准备在下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有关各省负责同志到了以后,从政治结合技术再研究一下,看是不是能够定出一个方针,或是某些数字。但我看就是到那个时候,也还会有些出入。今天更不可能作任何结论。第三,有一些观点,从政治和技术上还应该讲一讲。我是试图在第三个问题上,在某些观点上讲一点问题。但是在这里只有五天的工夫,不可能进行很多的研究,尤其是接触很少,这些观点跟实际结合得是不是恰当,有待于大家来研究,所以把问题提出来。就是提出问题,继续讨论。

存在各种意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一条最难治的河,各方面的研究不够造成的。所以必然带来规划定了以后,引起这些必然会发生的争论,我说这是一件应该有的事。是一件好事。既然存在着各种意见,而这些意见反映着存在的困难,没有解决的困难,敢于反映,敢于说出来,这就是唯物主义者的态度b因为这些反映不是反对建设社会主义,而是在建设的前提下,争论如何建设得快一些,这是允许争论的。

中国人民历来受灾,受水害,而且又争取治这个害。旧社会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治住水害。在社会主义中国,有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有人民政府,这在政治上给了治住水害的可能。问题是技术上还没有完全解决,这是事实。所以,在技术上,我们在摸索。不管过去提出根治淮河的要求也好,以后提出荆江分洪也好,根治黄河的灾害也好,的确都是出于一种好的愿望,一种反映人民意愿的要求。当时我们提出的规划,都不是很完全的,而且也不可能很完全。淮河、黄河、长江这三个规划,我稍微接触了一些。黄河规划比较好一些,比较完整一些。但是它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对大、中、小结合问题,当时还缺乏认识。现在在这个规划的基础上来争论,来讨论,来解决。应该说是条件成熟了,是及时的。但从整个来看是晚了一点,但还不算太晚。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这个问题。是不宜再晚了。把三门峡作为一个特定问题来开展讨论和争论,更好地来解决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问题。就可以推广到其他的流域,如海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等等,总有好处。由于这个原因,我就在第三个问题上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只是提出。总的是要讨论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的问题。

接着,周恩来一连讲了12个问题,即防洪、水土保持、泥沙控制、浸没和回水、库区移民、大坝高程、综合利用、工程技术、方针等。

修三门峡水库,要分主从、先后、缓急。目标应以“防洪为主。其他为辅”。“先防洪,后综合利用”,“确保西安,确保下游”为原则

讲到防洪问题时,周恩来说:

要明确目标。就是我们修建三门峡水库的目标,要把它明确起来。修三门峡水库,要分主从、先后、缓急。因为黄河的灾害带有突然性,不一定哪一年出现最大的洪峰,一淹就是几十万人口,如果决口,那就是四五个省要受害。就是不决口,在威胁中,防汛动员的人力也极大。1954年长江那一场洪水,大家总是有点谈虎色变,总是希望快一点进行长江的根治,分洪早一点搞,有了荆江分洪以后,还有1954年这个情况吗?三峡嘛,比较远了。就搞丹江口、搞五强溪这些水坝,这是很自然的一种要求,这种要求也是合理的,但是单解决这个问题总不行呀。所以,必须解决修建水库的主从、先后、缓急问题。修三门峡大坝不能孤立地解决防洪问题,必须联系着、配合着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首先要以水土保持和利用为基础。不能孤立地解决三门峡问题,一定要配合其他方面,最主要的是水土保持和利用的问题。根据这一原则,我想试图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三门峡的今天还是防洪为主。其他为辅。最基本的是防止特大的洪水来到。特大的是多少,是36000立方米每秒,还是22000立方米每秒。这个现在不去定它了,总要设想有这种意外事件来到。因此,修三门峡水库,今天来说,先要顾到防洪。为什么其他为辅呢?就是说如果照顾到防洪,照顾到淤塞,那就把发电搞少一点,在其他的梯级上,上游、下游都分担发电。灌溉,因为调节的库容少了一点,有其他困难,那就让它少一点,可以想别的办法灌溉嘛!所以,曾设想三门峡水库不发电、不灌溉,是不是也行,只防住特大洪水,不使下游决口,不使四五个省遭受大的灾害。现在既然修了,发电、灌溉少了一点就少一点,可以用其他梯级发电。可以用其他办法灌溉。运输更是放在第三位了。所以,不要把发电、灌溉、运输这三者,跟防洪这个要求等量齐观,主要是防止特大洪水。

第二,先防洪,后综合利用。修三门峡水库投资这么大,最后总要综合利用。防洪这个问题布局不定,到底多少水位,蓄多少水,拦多少泥沙,这些定了以后,其他量力而行。

第三,防洪的目标和限度。我们研究防洪限度,就是不能损害西安。340米高程就不会损害西安,340米才过华县一点点。对渭河回水怎么样,对于地下水的侵蚀怎么样,还要观察。如果损害西安一点,340米高程还可以研究,可以缩小。目标明确以后:修建三门峡水库的同时,要加紧进行水土保持、整治河道和修建黄河干支流的水库规划。要做好配合工作,要使三门峡水库起到防洪作用,自然要综合治理,不能孤立地解决。水利工作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一搞三门峡,就只依靠三门峡,三门峡建设孤立地进行不行。

关于防洪目标方面,周恩来说:

第一,大汛期的最大流量问题。我们承认是有这么个汛期的最大流量问题,不想特殊是不对的。防止特大洪水,一旦要决口,就要有极大的淹没。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是36000~方米每秒,1933年是22000立方米每秒,这两个流量数据应该承认有过。虽然相隔近百年才出现两次,总是有两次,应该记取这个经验。一般没有那么大流量,中水年流量最高7900立方米每秒,是很少几天。其他6000立方米每秒以下,甚至于都是5000立方米每秒以下,4000立方米每秒以下,一般是这个正常水位的洪峰。洪水哪一年来不能预见,但能预见洪水会来。气象台只能预报几天,预见今年有大水,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就不能预计。预见要来的规律是必然性,到底哪一次来,那是偶然性,所以我们应该有个特殊,可是想特殊还一定要想一般。只要把坝修起来,能够防最高的洪峰,一般洪水就没问题了。特殊已经照顾了,基础已经保险了,还要看到一般。不然每年想特殊,通通提在那里,洪水不来,许多事情不做,而且不把洪峰削去,所以必须这样。特殊有了保证,保险了,就要努力在一般条件下工作,而且削去特殊洪峰,使特殊减少。

第二,放流多少。这是指在防洪目标下放流多少。刚才说的是上游,放流是对下游,但也对上游。是流水问题,我们定一般的。一般就是放6000立方米每秒,超过6000立方米每秒,对下游是威胁,所以应该控制在6000立方米每秒。一般放6000立方米每秒对下游是正常的,但也不是完全一般:因为平常不是那么多水。所以,在放洪目标上放6000立方米每秒下去,使下游不受威胁。

第三,经常入库流量,应该是不超过6000立方米每秒,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防洪问题。

第四,防洪库容究竟是多少?计算了一下,70亿立方~100亿立方这是特殊的。如果下游搞好了,只有43亿立方~72亿立方。这两个特殊数字都会变化的。蓄得多是会有问题的。到了洪峰时也不能完全蓄。

最后一个目标是死水位和死库容问题,也要把它定一个数字。三门峡水库底下是278米,死水位是不是定到280米-290米,死库容定到42亿立方。

防洪目标这几个数字,我们是照顾到特殊的,但是要想到一般,特殊和一般的结合和灵活运用要看发展和变化,要在实践中观察。

水土保持、整治河道、黄河干支流开发这三个规划要分期进行,要搞好各方面的配合工作

在讲到配合三门峡工程的三个规划问题时,周恩来说:配合三门峡防洪的三个规划,要搞好各方面的配合工作。搞一个规划至少要遵守这样的规律:全面规划,各方配合,依靠群众,改变面貌。三门峡水利枢纽规划是全面的,这就要联系整个黄河流域干支流,上、中、下游,而这个基础就是水土保持。因此,就必须各方配合,不是单依靠上游,也不是单依靠下游,而是上、中、下游都要搞。既然配合水库以水土保持作基础,这个配合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改变黄河流域的面貌。他鼓励大家要有理想、有气魄,改变黄河流域的面貌,变华北如江南。

周恩来接着说:第一个是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委员会搞了个水土保持规划,我们要继续把它发展下去。重点是中游,但要全面搞,上、中、下游都要搞,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水土。农业上的水、土、肥,最重要的是水、土吧。河南的经验和我们几天来的考察证明,哪里水土搞得好。哪里的产量就高。不仅要留土,而且要留水。现在水是不够,一定要减径流,削洪峰。因为的确有暴雨时,集中一下子留不住了,只有流下来,所以洪峰还有,但终可削掉一点,或底子空出来了,或上游有些地方截截流,就是顺流而行,毫无阻拦。遇到一些阻拦,它就延迟时间,就不是同时下来洪峰,也要削低些。从一个小地区观察,雨后如无阻拦。一下子涨很高,如有些阻拦,就不会一下子涨很高。所以,减径流,削洪峰,留泥沙,这个任务要完成。这就是利用水土,这是要达到的目的。

第二个是整治河道规划。要上、中、下游都搞,重点在下游。也要全面搞规划,保证不改道。下游要修堤,扩大流量,扩大耕地。黄委会和各省要结合起来搞,可以蓄一些水,淤一些地。要把河堤加固起来,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现在就要搞起来,要发动群众来搞。不要只考虑大水一来就一下冲掉了,发大水还是特殊性,一般没有那么大的水。利用一般时机,把河道修得更好,把河滩留出来,就可以多生产了。单是河南就可以搞出300多万亩,还有山东、河北。上游也要修堤,渭河、泾河。洛河、汾河、涑河,也要整理河床,这些也要作规划。大概是先从各省搞,黄委会参加。这样子整治河道,把这些工作和三门峡工程配合好。

第三个是黄河干支流开发规划。原来规划上有的,现在应争取提早进行。兴利除弊,综合利用。梯级开发在黄河流域是个好的规划,干流有46个梯级,还有支流呢!干流比较大的、综合性的多,也要分先后提早进行,不然洪水就不能蓄在上游。几个大的支流修起来,上游能搞一些,修建后又搞一些,那将来洪水就分了。如果能搞好水土保持,在上游修更多的梯级水坝,这样,肯定可以减少洪峰。那这个变化就更大了。支流要中小型的结合起来搞,那是群众性的,由群众搞,并且开渠引水。这些开发的规划要逐步地提早分期去做。规划定后,要慎重审查,统筹安排。怎么安排?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把它定下来。哪些中央投资,哪些地方搞,哪些群众搞。这样安排下来,发电量就会大大增加。干流梯级全部开发是2300多万千瓦装机,至少有1000多亿度电,可以分散各地使用,对西北、华北的开发就有很大的好处。

进行三大规划,一定会想到水不够用。这样,问题就来了,水土保持结果,水不够用。我们设想,有地面上水,天上水,地下水,将来还可以从汉水、长江引水。当然,第二个五年计划不能都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能实现。所以,这三大规划要分别先后,全面进行。这样,三门峡工程建起来就不孤立了。结果不仅平常径流会减弱,洪峰也会削减下去。到1967年,情况就会变化,不仅泥沙会变化,水与土都会变化。

周恩来要求:必须搞好这三个规划,争取分期进行。

控制泥沙,多数是拦沙,排沙是少数。水库总是有一定寿命的

讲到控制泥沙问题,周恩来说:

我想控制泥沙问题应该这样:多数是拦沙,排沙是少数。这两个都做了,一定还有一定数量的泥沙拦住,让它多拦些,不论拦在山上,拦在村头里,拦在沟里,不让它下河,不下塬也好,不出沟也好,总是把土都留起来。这是拦沙。水坝泄水孔总可以排一些沙。可是这两个都做好了,是不是水库里的水就清了。任何一个专家都强调这点,水库里一定还有很多沙。我们做政治工作的人,说到最后也还是承认,总有一点沙要留在库里。最生动的一个例子就是官厅水库的泥沙问题。官厅修了水库。闸门还没有安装,突然下了几天暴雨,一下子把水库涨

满了,因为口子窄,不能都挤出口。过去没有修水库时,水任意流。现在是挡在水库里,水还继续流,8小时后水就清了,只停顿了一下子,泥沙就沉淀了。又如挑水倒在水缸里,不要8小时,稍微停一下子,就慢慢沉下去,不过不那么干净,但说明稍微停顿一下,重粒沙就沉下去。这是最好的试验,是实际观察了的。所以不管怎么排沙,总有很多沙不是沉到库前,而是在离库老远的地方就慢慢沉下来,这算是沉沙,不算拦沙,也不算排沙。

水库总是有一定寿命的,因为将来泥沙会越积越多,所以现在泥沙问题我们有争论。到底泥沙能流多少,能全流我举双手赞成,我如果估计保守了,我甘愿做愉快的右派。因为这个右派不是反社会主义,不反党,只是在速度上犯了错误,估计不足。不管水土保持搞得怎样好,河水总要带点泥沙流下来,河能比人听话?怎么会不带一点泥沙下来!希望搞水土保持的要努力去做。水土保持要三年实现,五年扫尾。但总有一些地方不能控制,还有荒地,河两岸雨水冲刷,还有水库坍岸也要进来一些。还有内蒙古河套几块地方就跟沙地连接在一起,那里的沙就会顺水流到河里,再加上连天暴雨,总有不少泥沙沉积在水库里。

尽管我们的规划很详细,总归有些漏掉的。尽管纸上规划了,但实施还要时间,再加上汛期,如果遇到连天暴雨,总有一定数量泥沙沉在水库里,这不能完全避免。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在内。我昨天请水利电力部的同志计算了一下,到底泥沙淤在库里多少?有三种设想:最保守的设想是到1967年只减少泥沙20%,以后要很长时间,到21世纪才减少50%;激进的设想是到1960年减少泥沙40%,1962年减少泥沙60%,1967年减少泥沙80%或85%;中间的设想说得比较笼统:10年之间减少泥沙30%,20年减少泥沙50%,30年减少泥沙70%。我们把这三种估计都计算一下,计算时都打一点折扣。把这三种计算来比较一下,如果到340米高程这样的库容的话,照最激进的估计,如果以80亿立方作防洪的话,30年以后有效库容就开始变化了。如果不是80亿立方,照我们所说的那个时候防洪库容占到60亿立方、40亿立方。这样下去,不是要变化了,这就要想法延长水库寿命。照保守的估计,100亿立方到80亿立方库容,水库寿命就是22年。照中间估计,水库寿命是43年。

我认为要看变化,一个是防洪库容从100亿立方、80亿立方还要减少,同时伊、洛、沁河不要你28亿立方,这不是减少了吗?还有上游水库修起来了。10年之内又要控制一部分洪峰,因此就不仅不是100亿立方、80亿立方,甚至可能是60亿立方。变化多少,我现在不能肯定。只是提出有这种可能。有些问题我们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后人会替我们解决的,总是一代胜过一代,我们只是给他们扫除障碍,有助于他们前进。我想如果我们保证到2l世纪,340米高程能够不淤塞,那就更好。当然现在还不能够作这个结论,要力争啰!

讲到浸没和回水问题时,周恩来说:这个问题技术上还没有能够全面地回答,我只提出个五年计划,几年完成。我希望水利电力部和黄委会研究这个问题,订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几年完成,由工作部门自己去订,但我们要求要有一个五年计划。总要在五年内把浸没和回水的问题观察一个初步东西来。我们要求黄委会、水利电力部和西北的科研机关、学术机关、教育机关。陕西水利厅联合在一起,继续和全面勘测试验、研究和观察这个问题,特别是在大坝修成后,放水和今后的时期。因为大坝修成以后,水的浸没总要发生变化,也就是三年作准备工作,大坝放水以后,要加紧工作。在观察、研究期中,要保证不影响西安安全,这是应该做到的。首先要有一个五年计划来研究,这个五年要得出初步的结论来。如果那个时候影响很大,连340米高程都不能控制了,非要低一点,那就只好少发电。就发电这个问题,你总要确保西安安全,我们这一代总要确保西安,因为那个地方我们要建设工业。

要保证移民地方安全,要为群众利益着想。大坝的高程和它的前途,要想到两个方面:争取好的,准备坏的

关于库区移民问题,周恩来说:

我提出要确定一个移民线,跟水利电力部研究的就是到338.5米的水位,移民就是30多万人,陕西就有23万人~24万人。加上新生的娃娃。还要增加一点,人口总是要增加的。要保证移民地方的安全。内迁不外迁。我看宁夏非不得已才去。就是他自己的家里人,他非去不可,要保他的经费。一般的第一步就是内迁。内迁比外迁的好处就是库容内可以收一季农作物,这就是为群众利益着想。迁移问题是人民的利益,本身的利益。我们这个社会还要发展,几年以后他们的眼光会远的,这是一步一步的,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安土重迁统统改变了,要慢慢引导他们。对集体农民要教育引导,这要经过一个过程。陕西移民搬到340米以上,有的愿意搬远一点,由地方上来安置。县城要搬家就搬到350米以上更好一点,因为既然搬到高原上那就高一点好。

在移民问题上,我们犯了一个政治错误。那就是去年增产节约预算削下来以后,没有照顾每一个具体问题,我后来才听说少发了一些钱,这个影响很坏。国家应该负责的,国家没有替他们解决。有关机关应该向中央呼吁,要不怕碰钉子。以后要以此为教训。每个单位都要注意:今后凡属群众利益,国家是应该负责解决的,凡与群众利益有关的事,应该认真分析研究。也不要完全依靠国家,不是什么事都向上要。要尽力为群众解决问题,应该国家负担的国家负担,不应该推三推四,影响群众的利益。影响群众与党和国家的关系。今后有关移民问题,中央保证支援,一切合理的要求,中央一定要负责解决。陕西一定要把迁移工作做好。

关于大坝高程和它的前途问题,周恩来说:

大坝的高程和它的前途,我想讲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就是一个通常性,一个意外性。我们定一个规划和一个指标,总要想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通常要认识的,要争取的,但也要防止意外,大家努力去争取。例如争取到340米高程也许可能,但你总得想还有意外,340米到那个时候不能保证了,总要留点余地,总要防止意外。今天我们能够定的定下来,但是有些数字还不能定。还要看一看。如到底泥沙控制多少,水到底能够控制多少,能削去多少,还要看一看,在实践中才能证明,哪一种估计比较更接近实际。这也跟上游水土保持、下游河道整治有关系,不能一下子回答,也是真的。但原则是应该遵守的,事情总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超过可能。毛主席的思想告诉我们,他每对一件事,都是争取好的,准备坏的,两条吧。所以,我们一切都作乐观的计算,但另外一方面我们要留余地,争时间,多搞水土保持,使水土多保持作用,这个原则是许可的。我估计泥沙要在水库淤多了的,所以,将来水库就有可能提高。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意外的计算。这要有一个原则,最后的论证要靠实践的数据来证实,才能站得住。我认为现

在可以继续考虑360米设计,350米施工,控制在340米。我说控制在340米的意见,就是特大洪水也不超过340米。这个数字还要到全国党代会最后确定。

我们再看发展。10年以后,放水已7年,发展变化都能看出来,一切工作已经在实现着,三大规划也在实现着,综合利用也在实现着。那时候,情况已是大变化,大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技术也提高了,新的情况会出现的。我今天是把问题提出来,设想340米还可以继续一个时期,乐观地说还可以继续10年,这只是一个可能,另一个可能也许不能再继续10年。因为现在这个论据还是不充分,要看变化。第二个10年呢。1967年~1977年,我看有可能还可以控制在340米高程。但也可能再提高一点,也可能不提高,我倾向可能不提高,但是还要看。这话我今天说了,到那时我这话应不应,我自己恐怕不能来回答了,但在座的总有人能回答。

黄河三门峡水库,是黄河流域主体工程之一,联系上、中、下游,战略布局应宽打,战略上没有一个远大理想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多修一点,给后人留点余地。我们用起来要窄用,不要浪费。水利工程应非常谨慎,战术上要精打细算,应该每一米也要计算,这才是定标准的意义。所以定340米高程。真正每年放水不会总到340米,将来水库放水要精打细算。

关于技术问题,周恩来说:

技术问题要回答的,就是如何确定这个工程的方针。坝顶和坝坡的问题,坝高是按360米设计的,坝坡和坝顶可以设想,照350米施工。但我觉得坝坡不要做薄了,应该多做一点,要有一点保险系数。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工程,蓄水这样多,有时洪峰突然暴涨那样高,坝巩固一点有好处,这样子增加不过是1000万元左右,数量不大。只是把坝顶减低一点。原来苏联设计是350米施工,他把那个坝顶一直搞到357米,这太高了,没有必要。比350米高程再高3米就够了。如果还不放心,把栏杆跟坝顶修在一起,上面可以堆石头,也是用钢筋水泥做栏杆,那不就解决了?将来万一真有大的波浪,再灌上水门汀,很容易,不要大兴土木。和苏联专家研究一下,我们也可以自己修改,泄水孔降低一点,再给他们提一提。也可以多装机,坝外装机照大的容量装,房子建筑起来装。根据需要,逐步地装。

周恩来支持三门峡水库改建工程

为了研究解决三门峡工程拦洪、发电问题,1959年10月12日晚,周恩来再次风尘仆仆来到三门峡。

周恩来到三门峡市交际处后,三门峡市委、三门峡工程局的领导说:总理行程劳累,休息休息吧!周恩来说:我不累,工作重要,马上开会。

13日上午,周恩来到三门峡工程工地视察,和干部、工人亲切交谈。吃过午饭,周恩来没有休息就主持召开会议,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和水电部负责同志参加,研究确定1960年大坝蓄水高程和发电等同题。

1961年10月8日,周恩来第三次来到三门峡。上午,周恩来到三门峡工程工地视察,每到一处都受到水利建设者的热烈欢迎,都和工人群众亲切交谈。他鼓励工人们:“要不断地扩大再生产,为三门峡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由于缺乏在黄河上修建水库的经验,对黄河泥沙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三门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库区淤积的严重程度超过了预计。蓄水运用仅一年半,水库就发生严重淤积,枢纽的出库泥沙同进库泥沙之比仅为9%,即有91%的泥沙淤在库里。330米以下库容由原来59.3亿立方减至43.6亿立方。从1960年9月至1964年汛后潼关河床抬高了4.5米,335米以下库容损失40%。至1964年10月,330米高程库容仅剩22.1亿立方,形势极为严峻。

1964年12月,周恩来从国外访问回来,想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再次到三门峡视察、研究。但由于当时正忙着筹备召开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脱不开身,国务院便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治理黄河会议。

周恩来出席了12月6日至7日,12日至14日和18日的会议。在会上,他耐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根据与会者讨论的意见对治黄斗争和工程改建问题作出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指示。他客观分析了三门峡工程的严重问题,明确指出悲观情绪和维持原状的意见是两个极端,都是错误的。他坚决支持改建三门峡工程的设想,并要求尽快动工。

经过征求意见和认真的讨论,会议批准三门峡工程“两洞四管”改建方案,即在左岸增建两条隧洞,改建坝身四条发电引水钢管用于泄流排沙。三门峡工程建成后,实现了水利枢纽“蓄清排浑、调水运沙”的合理运用方式,日益发挥着防洪、防凌、灌溉、发电、供水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1991年,其效益已超过250亿元,相当于三门峡工程总投资的25倍。

猜你喜欢

三门峡泥沙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云虚拟机实例建模方法研究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文物普查——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在行动
浅谈三门峡库区安全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