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声乐器的制造

2009-06-02钱维道

音乐探索 2009年4期
关键词:部件声乐乐器

钱维道

摘要:关于声乐与器乐的释义,我们可以得出两者间作为传递音乐载体最大的区别是:声乐的乐器来源于自身内部的“主体”,而器乐乐器则由制造方完成,是“客体”。因此可以这么说:声乐学习的过程也可视为“自造乐器”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声音训练,把自身打造成适宜于歌唱的“人声乐器”。

关键词:声乐学习;制造乐器

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4-0070-03

如果以哲学的观点把声乐和器乐作个比较,可以从某种角度作出声乐学习比器乐学习难度更大的推论。原因在于乐器对于演奏者来说存在客体受到于主体的从属关系。而声乐则是主体把握主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演唱者的眼界受到了主观局限,“摸不着,看不见”(事实上并不是不能看见),主客观难以统一。

人声乐器和管乐乐器有较多相似,且比管乐器更复杂、更难掌控。学习训练过程,也是自造乐器的过程。在初学阶段,学生无法离开老师的指导。老师们具有正确的发声理念,科学的发声依据,并且对自身参与发声的各个部件都有清楚和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针对拥有不同发声生理条件与不同发声习惯的学生们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某些因教学双方配合不当造成的没能达到教学效果的现象也值得我们注意,因此,教师上课不应该仅仅指导学生简单练练声,为学生指定几首当时完全不可能胜任的大歌,这只能说是不求成效的简单化教学。为了对学生负责,教师应该采用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手段,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明白练什么,怎么练,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作为学生除了积极配合老师每堂课的要求,自己还须多思考、多提问。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共同完成学生自身的乐器制作。

意大利已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有一句关于发声技术的名言:歌唱发声第一是呼吸,第二是呼吸,第三还是呼吸。这里他道出了一个真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歌唱者的复杂感情、细腻和强烈的音响效果以及器乐化的技巧展现,全通过呼吸的掌控,把参与发声的所有部分调动起来。三个第一是卡鲁索从歌唱生涯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他还十分清楚除呼吸之外喉结以上诸部件的重要性,必须同时甚至提前受到训练。我们姑且把喉结作为中心,以上称上方部分(含喉结),上方部分除了4个腔体之外尚有5个可变动的部件。4个腔体:喉咽腔、鼻腔、头腔和口腔;5个可变动部件:喉结、舌、软腭、口和下巴。笔者把5个部件称作可变动部件,通过正确训练也是可受控的。准确地说胸腔同属于人声乐器的重要部件之一,它位处下方部分,在掌控呼吸的同时又是很重要的共鸣腔体。上方4个腔体中喉咽腔和口腔也是可变动的。

从音响学的角度衡量,不少歌者都不同程度存在各不相同的发声“毛病”,问题基本出在上方5个可变动部件。可变动部件的任何变动都直接影响4个腔体正反两个方面的变化。它们很大程度以喉结为核心。喉结高(人称高喉器),其它4个部件就会作出不良反应。不发声时它们同处于“休息”状态,也可理解为平时低声说话的状态,很放松。歌者一旦发声,它们会立即变得很活跃。是否受过训练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变化。训练有素者松开喉咙吸气,喉结自然合理下降,软腭呈半打哈欠状微微抬起,舌自然松弛平躺。做到了以上3个部件的变动,下巴就会有上挂在上牙两侧悬起的感觉。嘴巴的张度和形状也很随意,要大则大,要小则小。5个部件能达到以上要求,声音就会在说话或类似说话的基础上正常发挥。未经受过严格正确训练者则不然:喉结上吊,其它上方4部件全呈紧张状:软腭用力上提、舌根十分僵硬、下巴不是因咬紧牙关松不开,就是死命往下拽,而且前撑。嘴巴不是因为过于紧张打不开,就是太大。为什么说喉结的高低能如此明显左右其它部件,严重影响声音的质量?因为它是声带被气息振动后最初引起共鸣的部位,这里发出的声音称为基音。喉结高基音少而质量差,甚者几乎没有基音。我们可以把基音比作管乐的号嘴。唢呐的号嘴短,它的前端紧接一个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个性强”,又硬、又亮、又响。西洋铜、木管乐器则和它截然不同,除了“个性”还有更多的“共性”,那就是乐音。

以上所述4部件表现的现象,归根结底原因就在于喉结上吊造成基音音响丧失之故。基音音响丧失和气息有着直接联系。歌唱发声有气才有力,要力必须先有气。喉结高堵塞气门,进气量和深度均受到局限。喉结位居下共鸣腔——胸腔和上共鸣腔——咽喉腔、鼻腔、头腔和口腔的中间位置,喉结高基音少,甚至完全丧失基音,因而它失去了藉以引起胸腔共鸣的共振功能,使声音失去根基所需要的浑厚的低音音响。而对上方诸共鸣腔而言,除口腔之外,鼻、头两腔的通道被高舌位(每凡喉结上吊,舌根部分也会提高),以及高软腭造成和咽壁之间的空间变窄而堵塞,喉咽腔的位置被高喉结占领也失去了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剩下唯一的共鸣腔就是口腔。只有口腔共鸣的声音只能产生平面的“单声道”音响,而不是立体的多声道效果。前者是局部共鸣,后者则是整体共鸣。值得指出:只有多声道立体声的整体共鸣,歌者在演唱中才能使音色、音质、音量诸方面表现出个人独特的甚至是极致的声音魅力。再说喉结太高使多数共鸣腔封闭而失去共振,这给发声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紧张,唱完一首含有高音多、难度大的歌曲,声音立即“上吊”,说话落不到实处,由此日复一日就会产生难以治愈的职业创伤:声带增厚、小结、出血、边缘不齐、闭合不好等等,严重者有可能造成失声的危险。

学习声乐确实需要自身的条件,但是同时也要清楚人声是能够开发,也是需要去开发的。有些学生虽不具备天生良好的嗓音条件,但经过老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刻苦训练,通过改变错误的发声习惯后能获得良好的歌唱效果。人声乐器可以“自造”,但也绝非易事,需要师生的精力和时间的积累。

应该指出,5个部件状态的不断调整和改变,实际上无不和呼吸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练声的最佳且副作用最小的元音是A,在5个部件正确到位的基础上,A元音随着叹息时的气流同时送往前方(气和声混合在一起)。发好A元音要注意:它是纯净的A元音,不躲嗓子,不能用压、憋的办法。压、憋的共同缺点是气息被阻、不流动。这同提琴演奏时弓毛和弦的关系一样,奏强音不压弦,发弱音不飘(泛音除外)。发好准确的A元音之前像半打哈欠般松开喉咙,喉结自然下降到位。当做到半打哈欠般吸气和松开喉咙时,喉结下降,其它3个部件也不会作出僵硬动作,它们会顺应“先行者”舌位自动放松放平,下巴像上挂在上牙的两侧,松而不僵硬、不下拽、不前撑,嘴巴也能任意开合。当上方5部件同处于最佳乐器的位置,喉结站稳“立场”接受气息的挑战——对抗,这时呼吸就成了主角。不仿这么说:上方是乐器,下方是演奏者,卡鲁索说的第一、第二、第三那句话的真谛就在这里。值得指出,随着演唱时音高和情绪的变化 ,经过高质量技术训练,5个可变部件会作出符合乐器的制作需要而调整,人声乐器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歌唱气息同样需要“紧跟”声音寸步不离。“紧跟”是长期严格训练的基础,那就是控制能力。“紧跟”的专业涵义就是教学中常说的“连贯”,“连贯”可以称其为美声的核心,因为它是呼吸功底的完整体现。下面公式可以更清楚说明:节约用气=均匀用气=控制用气=连贯。连贯歌唱需要气路畅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好的唱法累气息、累身体;坏的唱法累的则是嗓子,久累必成疾。当然,如果气息过于通畅导致漏气也是不正确的,空、虚、靠后的效果同样不是美声的要求。

不少人误认为美声唱法就要提软腭(过份地提),应该说那是误区。提升软腭是很有分寸的。欲走出误区最有效的办法,这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师惯用的手法,那就是“哼鸣”练习,这对于软腭提升过高,造成和咽壁间距离变窄堵塞上共鸣腔的通道,声音空、虚、暗,或者声音又细又亮的疗效特好。顾名思义,“哼”就是让声音改道从上面出来。使用哼鸣练习,实际效果是降低软腭使其放松,使本来全部从口腔送出的声音减半,改由上共鸣腔通道出来。这样,声音位置变得更高,且增加了共鸣效果,使声音更有魅力。

“自造乐器”是个新鲜名词,本文的真正涵义在于让人们了解:歌唱器官和一般乐器有着共同的科学依据,虽然制作途径各不相同,但制造原理近似。教师不应把重点完全放在条件占优势的学生身上,看似不好的条件也存在开发的价值。

根据以上笔者阐述的见解,声音的训练并不全是看不见摸不着那般抽象,5个可变部件都可以借用镜子自己观察。师生除了勤动脑,多思考,耳朵和眼睛也应成为得力的“帮手”。如果使用得当,进展顺利,它可以为教学减少较多的前期工作。

时代在前进,作为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上有所出新。

1、教师具备不断勇于否定自己的教学的精神。不能长期墨守成规,吃老本,用一句恰当的成语叫“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才会给教学赋予新的生命,越教越有成效。

2、教师示范并不是最理想的教学办法,准确地说那是最不动脑子的简单教学模式。为使“青甚于蓝”,一代强过一代,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多样化。追溯五、六十年代国内最负盛名的唱家,他们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然而当这些长者进入不能演唱的老年时期,教学硕果累累,人才辈出。原因是当示范出现困难,他们开始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教学,逐渐懂得用脑子教学的道理。笔者并不全然反对示范,真有条件者可以示范,事实上示范教学也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教、学双方都必须让脑子起主导作用,示范只是手段之一。

3、教学要科学化,教材的使用也要科学化,那就是不能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当技术尚不成熟前大量让学生唱高难度歌曲,是完全错误的,这样只会给学生留下永远难以治愈的职业创伤。

4、教学必须科学化,但是教学语言有时不一定和教学理论一样科学。声乐教学有时有点“另类”,往往用正面道理讲不通就改用反面。实在的道理不理解就换用抽象的,直到学生真的弄懂,目的也就达到了。

责任编辑:陈达波

To Create the Instrument of Voice

Qian Weidao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vocal music and instrumental music, then, summarizes that, as music carriers, humans voice created by singers themselves, however, the voice of instrument created by manufacturers, so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vocal music is just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instrument of voice.

Key words:

vocal music learning; self-making instrument

猜你喜欢

部件声乐乐器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一种陀飞轮表的双秒轮结构
现代汉字的两种分析法与国家文字规范(四)
乐器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乐器也疯狂
将Widget小部件放到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