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聂耳歌曲创作的多重性

2009-06-02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5期
关键词: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付 晓

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的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一经诞生,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大地上到处传唱,奏响了拯救民族危亡的时代强音。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不愧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拓者,他在中国革命歌曲创作领域有着辉煌的建树,给中国乐坛留下了一道道耀眼的绚丽彩虹。为什么聂耳的歌曲有如此高的赞誉和成就?为什么他的歌曲能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回响在五湖四海?

在今天,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聂耳的歌曲创作,对于如何有效地繁荣歌曲创作,尤其是繁荣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创作,不断为人民输送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鼓励他们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等方面,意义十分重大。

人们为什么喜爱聂耳的歌曲?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聂耳创作的歌曲有以下特性:

1、歌曲有着深刻的思想性

在他的歌曲作品里,涉及抗日救亡题材内容的共有10首歌曲,几乎占他留下来的歌曲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在这10首歌曲中,有表现民族危亡时代青年人伟大报负的《毕业歌》,有正面表现革命救国的《义勇军进行曲》《自卫歌》《前进歌》;有反映当时不同阶层人民崇高爱国精神的《告别南洋》《慰劳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伤兵歌》《春回来了》等。

2、题材内容体现了民众性

聂耳不仅把文艺创作同革命斗争结合起来,同时还把文艺创作同群众要求结合起来。聂耳是一个以无比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来歌颂工人阶级、歌颂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他写被压迫的工人阶级的作品有12首,写其它被压迫阶层的作品也有12首,二者合起来约占其留存作品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一点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是很突出的。在12首工人题材的作品中有写矿工的《开矿工》,有写筑路工人的《大路歌》《开路先锋》,有写纺织工人的《新女性》,有写搬运工人的《码头工人》《前进歌》,有写建筑工人的《打砖歌》《打桩歌》《打长江》,以及写各种童工的《小人工》《卖报歌》《卖报之声》等等。

3、在创作态度上表现出极度的严肃认真

为了成功地塑造劳动人民的音乐形象和个性,聂耳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投入生活,亲身体验生活,体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生活中提练素材进行音乐创作。如聂耳为田汉的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创作《码头工人》《苦力歌》等歌曲时,为了准确地塑造工人阶级的音乐形象和个性,他曾多次去黄浦江边,了解码头工人的生活,观察他们的劳动场景。在为电影《新女性》写主题歌曲和插曲时,他经常半夜起床,长途步行去观察纱厂女工上早班的情况,他还深入到女工的家中,了解她们的思想和生活。

4、歌曲风格多样

聂耳歌曲中既有进行曲风格,如《毕业歌》《义勇进行曲》;又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抒情性独唱曲,如《告别南洋》《铁蹄下的歌女》;还有叙事朗诵的齐唱独唱曲,如《慰劳歌》;有朴实沉重的齐唱,如《伤兵歌》等。

5、艺术创新性

在怎样驾驭歌词,使之服从于音乐塑造形象表达感情的要求上,聂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极富创新精神。

他创作的与歌词结合得既自然又能突出歌词语气要求的曲调,颇富感染力。如歌曲《自卫歌》:

歌曲的开始两句显然是字数基本整齐,结构对称的两个大句,每句可分为上下两个分句,中间都包含着一个插入语“上前”。可以说,聂耳完全是根据歌词语气的节奏来构思其旋律的。如对“拿起一切”这四个字都是一字一音,一字一拍,给人一种斩钉截铁的感觉;而对“拿得到的枪”和“拿得到的子弹”的“拿”和“到”这两个字,作者用了附点音符给以突出,这是非常符合歌词语言的自然节奏的。但是聂耳对“子弹”这两个字,却用了三度跳进的两个八分音符(13),而不用附点音符(13),这样的处理既符合语言音调的自然趋势,又将“子弹”这两个字突现出来。另外聂耳对插入词“上前”的“上”字,在节奏处理上作了夸张和强调(3-20)。如果孤立地看歌词本身的节奏要求是不该那样处理的,然而这里作者都有意识地在音乐上扩大“上”字的时值,然后下落二度坚决收住,才大大突出了歌词语气和情感的要求,使人们唱起来(或者听起来)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其次,聂耳在歌曲里大胆运用朗诵与歌唱相结合的方式,使歌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如《前进歌》的前半段(是一个扩充的乐段):

表面看这12小节的音乐几乎每个节奏都不相同,这似乎是很不符合作曲法的规范的,但是如从词与曲的结合来看,就可以发现聂耳这样处理不仅符合歌词本身的节奏的要求,而且也符合感情与语气的要求,因而大家演唱起来都觉得很通顺、很自然,仿佛歌词就要求这样的曲调与之配合,丝毫不给人们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相反却蕴藏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内在激愤!

第三,在音乐曲式结构上大胆创新突破,聂耳在创造能够适应自由新诗的新的歌曲形式和新的乐思展开的结构原则上作了大胆的创新。例如,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词无论其内容、感情以及语言都是当时难得的佳作,但要把它谱成歌曲却非易事。因为按照惯用的各种歌曲形式结构,无论是上下名对称的一部曲式,或上下两段连惯对称的复乐段,或主歌与副歌相结合的二部曲式,或所谓“a,b,a”的简单三部曲式以及我国民间音乐常用的包含一连串对偶排句的连缀体,却都无法适应这首几乎没有两行是相同字数,又难分段的自由体诗歌。音乐是各门艺术中最讲究结构的一种艺术,歌曲创作当然也必须符合均衡统一原则。一个有经验的作曲家对待长短句不等的自由体诗歌作曲,必须从音乐创作上给予创造性的“安排”(即艺术处理),以使这些长短不一的词句统一在一个结构严整的艺术形式中。歌曲的基本主题就是歌曲开始的六小节军号吹奏的节奏,在其中选取两个带有特性的短小动机,一个是主和弦的琶音进行,一个属音到主音的四度跳进。后面整个作品的曲调进行可以说都是在这两个短小动机基础上展开的,如《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

歌曲的主体部分,即以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直到“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一共17小节。可以说,聂耳实际上是引用了一般器乐创作的展开原则来进行创作的。这一段也可以看作为了全曲的一个“展开部”,接下去是由三个“起来”所构成的一短小的插入句,把音乐的发展引向高潮,这个插入句又正是这两个基本动机的先后倒置。

接下去11小节的曲调进行,恰恰正是乐曲开始军号前奏的音乐的再现。不过聂耳将它作了必要的扩展,这部分的音乐也可说是全曲的“再现部”。这里聂耳把原词:“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重复了一遍,又将“前进!”重复了两遍,成为“前进!前进!前进进!”,这个扩展非常必要,它使原歌词结束部分只占一个乐句的篇幅变成两句的一个乐段,把原来一个不十分平衡的结束句同前边得到一定展开的音乐平衡起来。

聂耳巧妙地运用主题的呈示、展开和再现的原则,使这样一首典型的自由体新诗成为既有统一思想又有动力性发展的、一气呵成的整体。这种在歌曲艺术结构上的大胆创新确实是令人赞叹的。这首歌曲从问世以来,立即为中外音乐家所重视,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对人民群众起到极大的教育、鼓舞作用。这一作品的内容紧密结合了时代的需要,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坚强意志。作品在艺术上也表现出了精致、严谨和扣人心弦的巨大艺术感染力。类似的情况,还可以在聂耳的其他作品中看到。

聂耳的艺术创作是成功的,他的成功给我们以下启示:一、成功创作歌曲,题材的选择是关键;二、成功创作歌曲,创作态度是保证;三、成功创作歌曲,艺术创新是灵魂。

通过对聂耳歌曲创作多重性的学习和分析,笔者认为,虽然时代不同了,聂耳生活的年代距今天已有70多年了,但艺术创作的规律还是基本相同的,因此聂耳歌曲创作的艺术经验对我们今天创作群众歌曲,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文化馆)

猜你喜欢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化险为夷靠淡定
假日进行曲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红旗》的义勇军报道研究
化险为夷靠淡定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聂耳
高鹏振与《义勇军进行曲》
青年义勇军军歌
“包饺子”进行曲等
现在几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