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失业潮,新世纪大考验

2009-06-02

黄金时代 2009年4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裁员失业

晓 风

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

2009年2月2日,中农办透露,全国据目前的统计,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的总量大概是1.3亿人,大约有15.3%的农民工因全球金融危机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找到工作。据此推算,全国大约7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

不久前由农业部组织的一次抽样调查中,从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的情况来看,到年前(春节前)大概返乡的农民工占到38.5%。在返乡的农民工中间,有60.4%的农民工是正常的春节回家探亲,也就是他在城市的工作仍然是保留着的,节后他会回去正常上班。也就是说返乡农民工中,有39.6%的人是属于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

农民工大规模失业将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目前,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40%,是农民增收的主力。加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农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2009年确实存在农业生产滑坡、农民收入徘徊、农村发展势头逆转的风险。”正如中农办主任陈锡文所言,“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农民工失业潮尚未见底,可能会加剧社会矛盾,甚至诱发群体性事件。如果城里不能就业,他们长期呆在乡村,就会无所事事,损害社会稳定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上,由于春节期间许多乡村缺乏文艺活动,生活单调,赌博成了乡村的一道风景线。而另一方面,他们回到城里不能找到工作,就会成为盲流,同样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此庞大的失业人群,放在哪里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中农办已经表示,对于群体性事件,除发生打砸抢烧外,原则上不能动用警力。

中小企业宜与农民工共度时艰

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蓬勃发展的民营中小企业创造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吸纳了从农村流入城市的1亿多农民工。既然中小企业是接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那么,要解决农民工就业这一问题,就必须重振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尽快地复苏。金融危机让中小企业倒下了一片,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1月,广东省内倒闭的企业超过6万家。

今年1月16日《潮州日报》报道了广东省潮州市帘艺总厂有限公司奖励农民工不回家,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不回家的农民工可以拿到1000元“不回家奖金”。合同到期续约的奖励800元,春节放假4天工资照发……不回家的农民工,高的可多获得2000余元的收入。在“帘艺”的农民工,除了回家结婚和为父母过大寿的,都高兴地留了下来。

“帘艺”不但不裁员,反而拿出一大笔钱来奖励不回家过春节和续签合同的农民工,并非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帘艺”的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和欧盟等国,去年该公司减少了三分之一的销售收入。“帘艺”宁可企业亏损,也要让农民工有活干,公司不但亏损不减薪,而且还奖励农民工不回家,增加他们的收入和福利,这是需要勇气和长远目光的。如今有的企业为了甩包袱,停产的停产,裁员的裁员,而“帘艺”担当起社会责任,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想到员工。

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是企业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多益处的,比如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弘扬企业的文化观念和核心价值,有利于吸引人才、促销产品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别忘了,担当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软竞争力”。

农民工失业应该救济,政府应当承担这个责任,但企业才是市场主体,企业应是担保就业的第一责任人。企业最好不要把包袱甩给社会,把矛盾留给政府。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国尚未过时

真正硬裁员(企业直接减少员工)的不是很多,多是关停并转和倒闭的企业,多数企业采取的是降低工资、减少加班,或者一周只上四天班,计件付酬的办法,原先拿1500元的,现在只有1000元或者更少,工人不能维持生活成本,自己就走了,这样的软裁员很多。

有人说,劳动密集型企业过时了。也许对单个企业微观层面来说,企业应该走向创新之路。但在整个国家层面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国还不会过时,就因为能吸纳大量农民工就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保护中小企业,要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上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民工就业;社会才能未定,才能有条件发展高科技企业,才可以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的产业升级。

政府当然不会旁观,广东将对困难企业保证不裁员给予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当年新增岗位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招用本省劳动力的给予社保补贴;对登记失业人员和本省户籍的退役士兵创办中小企业给予税费减免。进一步地扶植中小企业,减轻他们的税收负担和保险金的负担,让中小企业能够度过危机。

沿海的中小企业是吸纳农民工最主要的载体,这些产业有些要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但不是消失,也不是完全从沿海地区退出。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还需要观察。

农民工失业潮是制度创新的契机

由于目前在中国极少有企业为农民工交纳失业保险金,因此,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根本得不到失业补偿。有关部门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建立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此次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可以视为调整城乡劳动就业政策的契机,应完善并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长效机制。

解决当前的农民工问题,不能仅仅把农民工当成负担,而应该从调整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布局出发,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清理一切不利于农民工城乡流动就业的制度障碍,同时引导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中西部农民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农民工打工也二、三十年了,到现在还是农民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缓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好在农民工是分散在农村的汪洋大海中,如果他们都聚集到城市,在城市游荡、找不到工作,那么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经受城市文明洗礼的新一代农民工尤其是80后、90后农民工已经难以回到从前。

所以解决民工失业问题要有新思维,必须把民工失业问题纳入城乡统筹的框架,纳入解决城镇失业职工的政策框架参照执行,否则,最终会造成部分人员成为所谓的闲散人员,对城市社会稳定构成巨大的压力。

中华全国总工会预计,2009年全国净增农民工会员将达500万人以上。截至目前,中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工会会员只有6600多万人。把农民工纳入工会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把农民工组织起来,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以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裁员失业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比裁员更可怕的,是我知道了新同事的工资
失业预警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五问失业保险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