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

2009-06-01何三畏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21期
关键词:国会议员丑闻代价

何三畏

“成人电影”可以看,但要自费

不就是一群国会议员、政府部长们多报销了点发票吗?多大点事情,至于吗?

在“5•12”之后,中国媒体喜欢引用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句话出自恩格斯给俄国友人的信,显然是安慰人的客气话。说白了,它的意思或许应该是:没有哪一次不记取教训的灾难,会获得进步的补偿。

事实上,人类文明史就是在灾难与补偿中行进的。从原始丛林到原始资本主义,再到今天这个公民可以依法选举和问责最高当者的社会,一路都由灾难的代价铺设而来。今天的政治家,已经习惯了衣冠楚楚、面带微笑地向公众谈民主谈人权,但奴隶市场消失的时间并不遥远。更有大量的政治寡头不是由选民决定他们的权限,而是用恐惧和谎言去维持他们的垄断利益,人民的苦难无法兑换成历史的进步。

但是,到了今天,已经不需要用灾难作为文明和进步的代价了。今天,当一个政治家说“吸取世界先进的政治文明成果”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以人类理性作出了“无代价”的文明选择而取得进步。今天,文明国家的进步,基本已经成为一种理性的演绎,最大的代价,不过是从金融震荡或者政治丑闻中吸取教训、改进管理了。

本文想说的是政治丑闻。官员的丑闻是民主国家的民间娱乐。我们现在举英国来说事。之所以选中它,是因为它一方面属于目前世界上最廉洁、管理最严格的国家,它的丑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表明人类的光荣或耻辱、人性的伟大或局限。另外,最近几年,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它的政治丑闻比较“戏剧性”。

政治丑闻包括外交内政上的违法,或者有违国家形象的事件,也包括政府官员公德私德上的出乖失格。最近英国政府的丑闻,主要是国会议员和政府大臣们的“浮报费用”。下面罗列的事项可能有些枯燥,但却是这里必须的内容,你得耐心配合一下——

按照英国的现行制度,议员在职期间享受住房、出差、聘用秘书等多项津贴或补助。例如,他可能会在所在选区和伦敦各拥有一套住房,“第二套住房”每年可获得2万多英镑的补贴。

最近英国媒体曝出的丑闻,最常见的是国会议员“骗补”,或在卖“第二套住房”时为逃避税费,谎称那是享受免税政策的住房。包括前首相布莱尔也被曝利用制度的漏洞牟利:2003年底,他将他在特里姆登选区的房子申请抵押贷款,金额是他支付购买该栋房子首付款的10倍,依规定布莱尔可向国会申请房贷利息补助,因此三分之一的房贷费用几乎由纳税人支付。

此外,议员每月最多能拿到400英镑的伙食补贴,且无需收据,而一些议员的月报销数额都恰好是400英镑。

议员每月可以获得250英镑无需收据的补贴,而一些议员以清洁、修理为名要求拿到补贴,且每个月数额又是249英镑。

其他诸如几英镑的“狗食费”;一位内政大臣的道歉声明,称她“错误地”用政府补贴报销丈夫点播的“成人电影”浏览费;负责移民事务的国务大臣伍勒斯要求报销女士衣服、卫生巾和尿布等物品费用,但按照规定,议员只能报销自己所需物品的费用。

还有“私人安保费”、“熨裤费”、“房屋粉刷费”、“房贷利息补助费”的报销被曝光;首相兼工党领袖布朗提交给议会的收据显示,他2006年就一水管安置账单报销过两次。

这些报销其实还是可以辩护的。如卫生部大臣霍普说,虽然他的报销行为“未违反议会规定”,但他和妻子仍因这件事受到伤害,因此决定退还过去几年来报销第二处住所装修等费用共计约4.2万英镑补贴。可是,不管怎么说,已有20多名议员道歉并承诺退费。英国没有“廉政账户”,不可能内部解决,所有的官员都只有承担后果。甚至有人要求解散现任政府。

这就是英国公务员的“浮报丑闻”——英国政治目前“最大的灾难”。它有“多大回事”呢?目前所涉“浮报”总额不过“成千上万”。它会不会带来“最大的进步”?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被含糊过去。事实上在近两个月媒体开始“揭丑”以来,英国就在考虑修改规定,堵住漏洞。

首相布朗已经宣布,一个独立机构将负责审查过去44年来所有议员开支。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也一再向公众道歉,一再指责党内一些议员“缺乏职业道德”,并计划新设一个“开支审查小组”。

——这不是“借”浮报公务费问题“纠缠”历史旧账,搞“清算”吗?过去44年的“原罪”就不可以“赦免”吗?“离休老干部”就不可以放一马吗?这样折腾,国家还能“集中精力办大事”吗?

依照我们的思维:不就是一群国会议员、政府部长们多报销了一点发票吗?多大点事情,至于吗?然而,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而不是“灾难的补偿”换取社会进步,正是“代价最小化,进步最大化”的现代政治文明。

猜你喜欢

国会议员丑闻代价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爱的代价
造车这些人,谁还没点黑历史 汽车公司不想回首的11起丑闻
代价
成熟的代价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澳大利亚:“走地”肉类再曝丑闻
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