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沈阳的艺术人生

2009-05-31

青年时代 2009年4期
关键词:赵本山徒弟弟子

国 语

“小沈阳”是谁?就在200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之前,这个名字的前缀仅是“赵本山的徒弟和二人转演员”,跟赵本山的其他弟子并无多大区别。但是在2009年春晚之后,“小沈阳”的形象却大为改变了——他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而他的一夜成名,却跟他的师傅赵本山对他的鼎力提携分不开……

赵本山收他当徒弟

2006年6月的一天,一个年轻的二人转演员刚刚表演完,在如雷的掌声和喝彩声中走下后台卸妆,这时仍沉浸在表演细节的回味中的他的手机便响了起来。电话接通后,对方却久久不出声,当他对着手机“喂”了半天后,却只听见电话那端的人只“呵呵”地一个劲儿地笑。这个笑声怎么这么熟悉呢?猛然间,他意识到这个只是“呵呵”地笑的人是谁了——赵本山!他一下子蒙了,做梦都想不到如此大腕的艺术家在电话中就说了一句话:“听说你唱得很好,来沈阳发展吧!”

这个接到赵本山电话的年轻人就是沈鹤,艺名小沈阳。

沈鹤1981年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市。小时候家里很穷,上学时交不起学费,甚至连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吃根冰棍也不可能。但沈鹤的父母是二人转的民间艺人,从小的耳濡目染,他决定和哥哥放弃读书,一起去学二人转,于是15岁时他就和哥哥一起来到了吉林省长春市,进了一家规模较大的二人转表演团。

哥俩都没多少文化,从最基本的打杂开始,吃尽千般苦,但哥俩学习却很努力,且相互勉励:“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不想再过贫穷的日子了,我们当时互相勉励,等我们唱出名后,一定要孝顺父母,让二老的晚年生活衣食无忧。

10年后,沈鹤和哥哥开始参与演出。他还记得第一次登台的情景,和搭档唱着唱着,突然腿肚子直哆嗦,全身发抖,搭档偷偷地问他咋地了?他没敢说,其实他紧张得把所有的唱词都忘了,在无法下台的情况下,他索性在台上胡编起来。谁知歪打正着为日后的即兴发挥开创了一条路子。

沈鹤知道赵本山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绿色二人转。那阵子,只要是有赵本山的节目,他都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沈鹤完完全全被赵本山精湛的表演折服了,他常想:要是有一天能让我见见赵本山老师该多好啊!

沈鹤万万没想到,就在他渴望与赵本山联系、向赵本山学习的时候,赵本山却主动给他打来了电话。

原来赵本山早就关注沈鹤了:有一次,在哈尔滨唱二人转时,沈鹤跟赵本山的一些徒弟认识了,之后,赵本山的这些徒弟们便经常跟赵本山提起他,说他唱得不错。

2005年3月,赵本山到吉林参加农民艺术节。在艺术节上,他看到了一个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的年轻人颇为另类的二人转表演,觉得眼前一亮,当他问身边的徒弟时,才将他与徒弟们多次对他提起的那个名叫“小沈阳”的人与眼前舞台上这个另类的小伙子联系起来。

之后,赵本山特意找来沈鹤所表演的节目录相观看,在禁不住对这个年轻人拍案叫好之后,他拨通了小沈阳的电话。

赵本山让小沈阳参加 “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员考试。当小沈阳来到沈阳后,赵本山亲自在当时的铁西和平影剧院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笔试和才艺展示。在偶像面前表演,沈鹤别提多紧张了,虽然他听到了赵本山的弟子们情不自禁的掌声,但令他惴惴不安的是,他却没看到赵本山的笑脸。在赵本山的弟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中,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沈鹤壮着胆问赵本山道:“请问您能收我当徒弟吗?”令他没想到的是赵本山竟然点头同意了。

那天晚上,沈鹤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从此便对赵本山改口叫“爹!”

沈鹤总觉得幸福来得太快了,有点不敢相信。他给还在农村的父亲打电话,父亲也如他一样,说啥也不相信:“赵本山能收你当徒弟?你是不是想天上掉馅饼想疯了?”之后,每当他提到此事,老人都持怀疑态度。直到2007年春节,沈鹤和赵本山到中央电视台参加春节联欢会演出,在回沈阳的火车上请赵本山跟他父亲说几句话,父亲相信了,并哽咽着对他说:“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好好努力,别给赵本山丢脸,别给二人转丢脸!”

赵本山甘当绿叶鼎力举荐

在赵本山的徒弟中,沈鹤排在第25位,但是沈鹤感觉到师傅对他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表演上,对他的关心都比对他的其他师兄弟要更多一些,这让他特别感动,也特别亲切。

成为赵本山的弟子不易,自然,要成为赵本山一个出色的弟子更难。

沈鹤长得其貌不扬,但却很有表演天赋,活泼乐观,且经历过贫穷困苦的少年时代……赵本山从其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艺的影子,因此,他对这个“排行”靠近末尾的徒弟颇生亲近之感。虽然他在表面上表现得对沈鹤严厉异常,甚至苛刻,但是在心里,他却对这个弟子抱着厚望。为了让沈鹤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赵本山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做一个全才!不仅演二人转,还要学习口技、杂技以及唱歌……他还给沈鹤列出了一个详细的训练计划。

为栽培沈鹤,赵本山推掉了不少演出活动。这既让沈鹤感动,也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刚开始学口技之时,他怎么学也不像,着急得撞墙的心都有了。但在关键时候,师傅总这样鼓励他:“学艺欲速则不达,你一定要沉下心来细细摸索!”就这样,在赵本山耐心的指导和鼓励下,沈鹤的技艺逐渐提高。

一次,沈鹤在练习一个后空翻的杂技动作时,赵本山一遍一遍地示范,一不小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沈鹤吓得连忙扶起师傅,发现师傅左腿的膝盖青了一大块,心疼极了,他要送师父去医院。赵本山却一把推开他说:“练这家伙哪有不伤着的道理,送什么医院,别耽误了你练习。”不管沈鹤怎样劝说,赵本山不但不听,还执拗地继续示范起来……等沈鹤终于学会的时候,赵本山的左腿已经疼得站不起来,膝盖肿得像个大馒头。

在赵本山的悉心教导下,慢慢地,沈鹤多才多艺起来,不仅吹拉弹唱样样都能行,模仿明星的功夫更是十分了得。刘德华、阿杜、刀郎,学谁像谁;民族、通俗唱法样样都拿得出手。曾经,阿杜到沈阳宣传新专辑时,听了小沈阳模仿自己的经典歌曲《他一定很爱你》时,一时惊得呆住了,夸直小沈阳说,他是最出色的模仿者。

看到沈鹤的表演水平进步得如此之快,赵本山对他又提高了一个要求:2007年圣诞节那天,赵本山把沈鹤叫到他的办公室后,关上门表情严肃地对沈鹤说道:“阳仔,有一件事,我想郑重地跟你谈谈”

听了师傅的话,沈鹤心里不由得“格噔”一下:师傅有事郑重地跟我谈,是不是我表现不好,什么事惹恼师傅了?他要“收拾”我?于是心里害怕起来,他赶紧对师傅小心地说:“师傅,我有什么做得不对,您请别生气,您告诉我后,我一定改的!”

看到沈鹤脸上的笑容因为自己所卖的一个关子一下子凝固了,且还变得颤颤兢兢的,故作深沉的赵本山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紧张啥呢?这么紧张,是不是你真的做了什么事情对不住师傅我呀?”

“虽然我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师傅的事,但我就是担心我无意间做了啥事伤害了师傅……可我就是突然之间想不起来!”

“快别紧张了,师傅今天找你郑重地谈的事,是好事呀!换着其他人,我可不告诉他!”赵本山将自己曾经做的一个广告中的广告语用在谈话中。这个“包袱”让沈鹤顿时轻松了许多,他也将自己在舞台上的经典台词“那是为什么呢?”作为“包袱”运用了起来:“那是为什么呢?”一边问还一边做着冥思苦想的动作。

“小子,别玩笑了!师傅问你愿意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不?”

师傅的问话让沈鹤一下子愣住了,他简直不敢相信息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师傅……上、上春晚?我能行吗?”

猜你喜欢

赵本山徒弟弟子
收了一个小徒弟
Mark Twain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不说话就是最好的敬业
赵本山选司机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