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材对比分析
2009-05-31范艳
范 艳
摘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内容与苏教版的相应内容经行了比较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两版教材在内容上存在差异,井在分析差异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获得启示。
关键词:个案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192-02
1两版本教材流程概观
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呈现;
2基本的类似之处
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主题图是这两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它以儿童的视角为切入点,以富有童趣的童话情景、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直观形象的主题图,以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和数学内涵,为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教学资源。从两版教材内容的概观来看,它们的基本要素和教学策略很相似:课题的内容也基本相似,均包含乘法的口算、笔算以及估算,两版教材都是在乘法口算的基础之上来展开教学的,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现了以打好基础的基本思想。
3基本的不同之处
在看到类似方面的同时,我们也从教材内容细节方面找到丁差别,甚至可以认为这些差别是十分重要的,体现了两版教材所持有的不同本质的指导思想,可以反映出教材改革过程中不少新观念的影响和效果,说明我们的教材在经历了不同变革之后,的确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具有本质性的变革。限于篇幅,这里选取几例进行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一些生动活泼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究的热情。
例如,两版教材在介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时,人教版是以我们生活中邮递员送报纸和书信的方式呈现的:用解决邮递员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倌?”等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讨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经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苏教版教材直接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送牛奶”的生活场景,巧妙地将本节课要探索的计算问题蕴涵其中。在深刻领悟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人为的把情境图用活,将主题图分步动态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从“搬下5箱够不够?”搬下9箱够不够?到“搬下10箱够不够?”以及最后的“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等,既有内容上的连续发展,又有思维上的层层递进,在解决“搬下5箱够不够?一搬下9箱够不够?”的问题时又巧妙地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从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切入,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灵感,也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
人教版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影子,要探究的内容被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从教材的内容编排上我们可以看出,它要求学生对每一步都作出反应。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学习。教材在编排这部分知识时,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表面上看,这种教材内容安排方式注重让学生把握计算的每一个步骤,在学生自学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代替教师的角色。但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执行教师命令的操作员,就好像一台台电脑,教师编好程序,点击鼠标,他们就开始工作。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有限,容易让学生养成死读书的习惯,这样的教学如果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不失省时,高效,但从另一方面进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连一点“旁逸斜出”的机会都没有。
苏教版教材采取的方式显然与人教版不尽相同,苏教版在编排这部分知识时,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认识,给了他们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尽相同,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习补充认识,可以避免教师“一锅搅”的情况,而且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感兴趣的相关内容。这也正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效果,但教材所表现出的逻辑性不强,教材内容跳跃性较大,一些学生思维学习能力跟不上,比如教材没有介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教学直接跳跃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它留给教师、学生的空间过多,由于教师能力的不同,所把握的教学标准就不一致,由此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一,同时它也不太适用于大班教学。
长期以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是数学的中心,能用最短的时间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这便是认为的好老师,随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也开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让学生自己发现,获取知识,人教版教材中已初露端倪,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但仔细剖析,我们不难又发现它要求学生做的只是简单的估一估,没有让学生用竖式把具体的结果算出来,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学习,他们不需要思考,弄清这样做的原因,这也许就是人教版的教学要求,它反映的是人教版的教学理念。相形之下,苏教版比较重视引导,他让学生凭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判断,然后运用摆竖式的方法得到具体的结果达到验算的目的,实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综观整个过程,具体差别见表4。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人教版教材更关注“学习的材料”,知识内容的安排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发生发展过程。而苏教版教材更注重“教的材料”,在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
(2)人教版教材更多地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有助于提高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苏教版教材更多地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操作性和探究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其综合素质。
(3)人教版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好,便于学生学习后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苏教版教材把相关的知识放到一起,内容由浅入深,但有的内容重复出现。课堂教学课时分布及分析;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两版教材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时安排有一些不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在编排笔算乘法时用了两个课时而苏教版则用了一个课时,人教版教材设有专门安排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而苏教版却专门用了一个课时来介绍这部分的内容,足以看出这两版本对于这部分内容所关注的程度和侧重点是有差别的,
在分析了不同之处以后,我们还发现,两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相似之处的,那就是“练习”的设计,人教版在教学过程始终穿插着练习,通常是一个知识点讲完立刻加以练习,最后还设计了总结练习环节,苏教版更是以练习来组织整个课堂。这能说明什么呢?我认为,它恰好反映了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十分重视通过练习的途径,加强对“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意在培养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此上所述为两个版本教材结构内容的共同之处,但更多的是诸多各有特点的不同之处,可他们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都在为体现课改新理念,打破旧的、落后的模式而进行创新,所以我们应在广泛阅读多版本的教材,给自己和学生更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的空间,取众家之长,博众家之彩,真正做到合理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