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的本土百货在二级城市发展策略探析

2009-05-31蒋开屏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7期
关键词:涪陵区涪陵百货

蒋开屏

摘要:我国百货业在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后,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资百货企业涌入使竞争加剧,相比之下,二级城市的竞争相对缓和,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二级城市,这为本上百货在二级城市发展提供了机会和优势。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性商贸中心,通过对新世纪涪陵商都在涪陵发展的SWOT分析,探讨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推动本土百货在二级城市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SWOT新世纪涪陵商都;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112-02

1新世纪涪陵商都SWOT环境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和企业内部能力的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也是寻找企业内外部条件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

1.1机会分析

(1)良好的宏观环境。涪陵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六大区域商贸中心之一,涪陵不仅拥有太极集团、长丰通信、ST长远、涪陵电力、重庆市烟草公司涪陵分公司等多家大型(上市)公司,且多家百货公司以及中化集团、安利、百胜餐饮、拉法基等世界500强企业也纷纷落户这块热土。

(2)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能力增强,2007年末,涪陵区户籍总人口为113.45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83万人,非农业人口32.62万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2元,增长14.1%,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3.52亿元,区以下零售额21.85亿元,分别增长23.8%和11.1%。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全区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

(2)农村商业中心镇商业稳步发展,农村市场潜力无限。现在洋巨头虽攻城掠地,但尚未触及农村市场,这方面本土零售企业具有领先优势,为本土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4)政府着力抓商圈建设,重视程度高。包含新世纪百货在内的南门山商圈是涪陵区政府突出抓好的工作重点之一。南门山商圈以南门山为重心,北至两江广场,南至高笋唐,西至宏声桥,东至八角井,规划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政府规划将南门山商圈建设成为一个立足涪陵,具有现代信息和地方文化特色,集购物、娱乐、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区。

(5)现代营销方式迅速发展,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交通便捷,为本土百货零售企业的物资集散带来极大的便捷,

(6)人们追求服务和品牌的意识增强,随着对品牌的重视程度的加深,人们更加重视服务消费的方式和服务的质量,消费者品牌意识的提升和对品牌商品强烈的追求也逐渐凸显。

1.2威胁分析

(1)涪陵区整体商业氛围尚不成熟。与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相比,涪陵作为重庆中部区域性的商贸中心的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城市功能还不健全,当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相对中心城市较滞后,整体消费能力有限。

(2)购买力出现分流。因重庆直辖后,涪陵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消失,渝涪高速公路、渝怀铁路贯通使得涪陵纳入了重庆的“一小时经济圈”,中心城市品牌多,款式齐全,折扣和促销力度大,导致中高端的目标顾客的异地购物行为,这不仅对新世纪乃至涪陵区的中高端商场的经营都是一个威胁,对涪陵商贸流通产业带来双重冲击和考验。

(3)潜在竞争者逐渐增多。涪陵区在商贸流通业规划中,将积极引进各种国内外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和一流的商业品牌,积极引进新型商业业态和跨区域采购中心、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新世纪百货的潜在竞争者增多,目前,国内外的大型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企业已开始有意向的接触涪陵二级市场,未来涪陵二级市场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

1.3优势分析

(1)本土化优势。新世纪熟悉重庆以及涪陵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以较为准确的捕获市场信息,在处理同政府、银行等各级主管部门关系时的得心应手,与总部中国西部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重庆商社集团的连带资源优势,都是涪陵新世纪商都的竞争力所在。

(2)店址占据地理优势,涪陵是一座典型的山城,在三峡工程的兴建前和旧城搬迁之前,涪陵的商业中心和主要百货商店几乎全在靠江的下半城,2004年涪陵商都人驻涪陵时,涪陵的商业、政治、文化中心逐渐向以高笋塘为中心的三环路、四环路转移,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太极、娃哈哈等大型企业集中到三四环路,购买力较强的消费者移居在此。

涪陵商都抓住这一契机,选址于三环路的中心高笋塘转盘处,在街道的锚点位置,新世纪涪陵商都商圈半径1公里内,新大兴泰兴数码广场、太极大酒店、涪陵饭店等各种专卖店、专业店、美容美发、餐饮等业态业种簇拥,人气鼎盛,涪陵区体育馆、涪陵区劳动就业保障局等众多政府机构在新世纪涪陵商都所处的兴华中路上,形成强有力的购买力,交通非常便利。正确的店址选择,使涪陵商都迅速吸引了大量顾客,奠定了竞争的基础。

(3)服务优势。

①商品、服务种类齐全,新世纪涪陵商都是涪陵目前规模最大的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百货,底楼为超市,“龙抄手”名牌特色小吃店也人驻店内。

②消费者对新世纪服务的满意度、认同度评价高。根据对消费者的调查,涪陵本地市民对新世纪百货营业员服务态度质量、售后服务、人员素质等几个方面满意度较高,均在同类竞争对手中排第一。

(4)竞争力较强,随着新世纪涪陵商都的正式落户,形成了新世纪、重百、新大兴依碟竞相瓜分涪陵中高档市场的竞争局面,涪陵零售业大部分份额目前被新世纪、重百、新大兴依碟三家百货商场占据,2007年,新世纪、重百、新大兴依碟三家百货商场的实际销售额分别是4亿、1.9亿、1.2亿,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37.9%、20.2%、13.5%。

(5)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的管理。

新世纪内部运用管理软件,使公司管理人员能动态掌握各个商场、连锁超市的及时运营情况,随时采取适当的调整和处理措施,通过高效的集团管理,提升公司对顾客需求的整体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便于分店与集团公司的沟通。

(6)超市富有特色的生鲜经营。

新世纪百货将生鲜食品作为特色经营,无论是在品类管理还是服务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对鲜菜进行分时段、分客群、分品质、分价格进行销售,提高门店盈利能力。

(7)人力资源管理优势。

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集团注重人性化的管理,让员工有好的工作和好的职业生涯,新世纪百货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培养了一批零售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劣势分析

(1)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水平较低。相对重庆主城区新世纪百货而言,涪陵新世纪商都规模显得较小,整体实力仍不强,涪陵区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重庆市商贸流通企

业30强的入围条件。竞争手段单一,短期行为严重。

(2)经营方式较为单一。由于涪陵城区商业网点规划过于密集,使得三家本土零售企业大多采取联销经营、代销经营、销后结算的方式经营,单一、雷同的经营方式使企业经营特色不明显,容易导致同行内恶性价格竞争。

(3)卖场面积受限,配套设施的延展性有限。新世纪涪陵商都的营业面积虽然在本地为规模最大的,但是由于引入品牌较多,特别是女装楼面,柜台与柜台之间的区隔不是特别宽敞,显得比较拥挤而较为凌乱,凸显不出各个品牌的特点。地下停车场容纳量有限。

2新世纪涪陵商都发展策略

2.1深入了解本土消费者,明晰市场定位,体现差异化经营策略

重视市场调研,对消费者进行细分,根据需求发展品类,克服盲目引进高端品牌的认识,降低定位适应涪陵本土市场,适度预留品牌提升空间,在熟牌经营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到品牌结构合理,服务上继续深化服务细节,从服务流程、服务环节、服务标准及硬件建设上更加入性化。

2.2拓展市场,辐射周边

在仔细考察居民购买力的前提下,可以在二级城市中设置相应的社区经营网点,发展更多的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以大众化生活用品为主的综合超市。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强化优化服务功能,如制定便民措施,延长时间等,在社区内积极满足百姓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涪陵商都还可考虑在武隆、石柱、南川等渝东南区县发展连锁超市。可把经营重心下移,把连锁触角延伸到县城,积极探索和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农民消费需求的零售业态。

2.3整合营销资源,不断创新营销活动

从单纯的追求低价的“轰动性”促销,变为关注促销品项的品牌组合、价格组合、品类组合的“实质性”促销,加强营销费用核算,提高营销效益。善于把握社会热点,推进企业形象宣传,持续传播企业文化。

2.4注重自身品牌建设

在商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更是直接体现着一种差异化、一种价值、一种获得消费忠诚的理由。目前对新世纪百货来讲,品牌建设也是巫需着手的课题,一方面要继续打造好本土零售商的企业品牌,使得自己能够在即将展开全面“斗争”中占得有利地形,另一方面可打造自有品牌,可以联合一些颇具实力的制造商,选择一部分消费者购买频率高、毛利空间大的商品作为自有品牌开发,实行后向一体化战略,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争取更多的空间。

2.5业态创新融合

从涪陵新世纪商都来看,已经不是一个传统的百货商店业态,它所具有的功能更加广泛,包括了超市、餐饮、娱乐、美容,甚至还有少数的专业店,在经营模式上成为集购物、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小型购物中心,既是购物场所,又是供人们消闲娱乐的乐园;既是展览商品、展示城市经济发展的窗口,又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课堂,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满足人们物质、精神,文化等全方位的需求是多种业态的融合,相互促进,可以说多业态协同整合是中国本土零售业,特别是以传统百货为主要业态的零售企业整合的一种最新、最具代表性的趋势。

猜你喜欢

涪陵区涪陵百货
涪陵榨菜
永远创新的涪陵页岩气公司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又一个百货巨头倒下了!
涪陵区阳光行政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长江三峡工程涪陵库区移民安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