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2009-05-31王渤元
王渤元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造成全世界成千上万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猛增,由经济危机带来的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将考验各国政府的应对能力,也对中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分析金融危机形成原因,对加强我国现阶段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次贷危机;成因,借鉴
中图分类号:F1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098-01
1“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1.1低利率政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消费者负债消费
自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开始,美国政府实行了低利率政策,再配合减税措施,鼓励消费者购房拉动以拉动经济,从2002年起,美国房价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房价的不断上涨和利率的持续走低,也刺激了消费者负债消费,在房价不断走高的情况下,即使借款人现金流不足以偿还贷款,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贷款来填补缺口,进而增加了次贷需求,截止2007年,美国新增GDP有50%来自房地产业,居民消费增长的70%依赖于房地产增值的财富效应。
1.2次贷机构降低标准,大力营销,造成房地产交易剧增
面向次级市场贷款公司大力扩张住房贷款,推出了很多新的贷款政策和品种,在政策方面,一是购房无需提供首付,全部资金皆可从银行借款,前几年还可只付息而不用偿还本金,以此吸引借款客户,二是对借款人不做任何信用审核,在降低贷款门槛的同时,还推出很多贷款品种。比如无本金贷款,选择性可调利率贷款等,这些都刺激了美国居民负债买房。
1.3猎杀放贷大行其道
所谓猎杀放贷(predatory lending)是指贷款机构或其代理没有依照美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消费者真实、详尽的披露有关贷款条款和利率风险的复杂信息,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次级房贷专业人士为了多挣佣金,通过种种欺诈手段,诱骗消费者上当,受害者往往是弱势群体,导致他们的财务状况彻底被毁掉。
1.4资产证券化的兴起为次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次贷的迅速成长得益于二级市场的承认,投资银行将这些贷款包装成为债务抵押凭证(CDO),到2005年,至少60%的次贷已被证券化,经过评级机构的评级“打分”后,有投行成效卖给对冲基金、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教育基金甚至各种政府托管基金,因其年收益率比相同信用等级债券高出30%左右受到很多投资机构追捧。更有甚者,一些投资银行比如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避险(或私募)基金专门投资这种债券,而且再以这些债券抵押,投资新的债券。
1.5金融监管反应滞后,存在缺位现象
2004年初,一是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开始关注贷款机构放松贷款标准,与此同时,美联储一边持续加息,另一边却继续鼓励贷款机构开发并销售可调整房贷利率。正是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造就了当前的金融大风暴,二是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出现降温,直到2005年12月,金融监管部门才开始拟议推出监管指引,直到9个月后,这份监管指引才定稿,但甚至到现在,监管部门的反应仍是不完整的。
2“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可以看到,即使在美国这样发达的经济体内,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也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法律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落后,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构架、游戏规则的缺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各种金融机构对市场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而避免风险失控导致金融市场出现的动荡,影响到整体经济。
2.1完善各项制度,加强风险防范措施
2.1.1建立和完善全社会信用体系
在现有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上,扩大征信范围,不断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内容,改善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以及银行和客户间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状况,减少各种恶意欺诈行为,加强已放贷款的监督管理。
2.1.2完善个人信贷法律规定
目前,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时,银行通常会把标的房产作为第二还款来源,但是由于中国法律对居民居住地房屋有保障条款,收回房地产有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银行资产难以回收,随着抵押贷款的增加,这类问题更加突出。一旦购房人无力还贷。这些住宅抵押品又无法过户转让,银行很难进行充分处置,住房抵押形同虚设。因此,加强对失信、违约的惩处,从法律上保障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利益。
2.2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2.2.1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
市场不是万能的,“看不见的手”也会失灵,监管部门必须要发挥重要作用。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是美国金融体系中多个环节都存在监管缺失,二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具有风险偏好的对冲基金、私募证券基金倾向于投资风险大、收益高的金融产品,这种行为放大和扩散了风险,成为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对经济造成实质性伤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截止2008年底,股票两市市值12.1万亿元,其中一半为基金持有,因此,我国在审慎开放的资本市场过程中,应加大对各类基金的监管,特别是金融机构、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中各种机构的透明度,规范其运作。
2.2.2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动态的货币政策,辩证地调控流动性
从美国次贷危机来看,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只是一种相对过剩,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短缺有时极易转换,因此,在目前全球流动性泛滥时,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央行应继续实行相机选择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利率、汇率等本外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流动性陷阱。
2.2.3金融机构必须审慎稳健经营,防止恶性竞争导致抵押货款质量下降
近年来,为扩大盈利水平,抢占市场份额,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向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加大了风险。银行应加大对贷款申请人偿还能力和倌用程度的审查力度,政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2.3稳定房价,遏制房地产炒作与投机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其实是2001年“9·II"及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以来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而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之所以这样快速的被吹大,是其这几年影子银行通过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给住房购买者过度便利的金融杠杆及流动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房地产不是一个炒作投机的市场,中国的绝大多数居民是没有能力进入这样高房价的市场的,一个居民没有支付能力的市场,如果仅是通过银行的金融杠杆来炒高房价、来制造短期的房地产市场繁荣、来增长GDP,那么这个房地产的泡沫必将破灭。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松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警惕,而要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中的炒作与投机行为,就要限制房地产市场过于泛滥的流动性。这就是由雷曼申请破产导致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重要启示。
2.4合理防范和控制对外投资风险,防止危机传导
美国“次贷危机”让大量投资机构遭受重创的事实告诉我们。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看似完善,实际上陷阱连连,2008年,中国的各类主权基金一中投、社保基金等在投资海外市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恰恰说明了这点,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近2万亿美元,持有美国国债7000亿美元,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如何避免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风险,这需要我们在追求保值、增值和控制风险投资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