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恶化的社会心理根源探讨

2009-05-31王云飞王鹏飞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7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

王云飞 王鹏飞

摘要:巢湖生态恶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许多专家、学者从学术视野出发提出不少观点和建议,每个视角都言之有理,但这些研究中,忽视“人的心理”因素对巢湖污染的影响,因而研究显得不够全面、科学。人们对待污染的态度根植于我们文明的深处,表象背后其实反映了我们的民族心理,正是这种心理决定我们的行为模式。基于此,从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在巢湖的调研,简要分析生态恶化的社会心理根源。

关键词:巢湖污染;生态恶化;社会心理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034-02

1追求自我满足和快感的本我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包含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其内部以普遍存在的“力比多”为动力源,相应的人格组织是本我,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无论是意识,还是潜意识所表现出的心理,都毫不例外地在规定着巢湖周边相关居民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的表象或追求经济效益,或追求生活享受,或心理惰性,总之在对待污染问题上,人们的行为中没有理智、逻辑和道德可循。

1.1“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心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地方政府的全部目标就是优先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发生冲突时,往往忽视的是环境,表现为对巢湖周边污染企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所谓政府“睁着的眼睛”表现的是指政府对治理企业污染中的坚决态度,而“闭着的眼睛”是指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对有些污染企业采取放任的态度,这样,巢湖周边相关监管部门和污染企业都在研究政府的“眼睛”,揣测政府的心理,由此,胆小的部门(或领导)盯着政府“睁着的眼睛”看,对待污染的监管力度就大,胆小的污染企业也瞪大眼睛看政府“睁着的眼”,因而自律性就强;另一方面,胆大部门(或领导)也在揣测地方政府的心理,迎合政府发展经济的意图,监管只是走形式,典型的例子就是肥东县兴建的“化学工业园区”。2007年夏,当肥东县筹办“化工园”时,无锡正被太湖的蓝藻所困扰。化工园区唯一的回应措施就是把“化学工业园区”改为现在的“青年工业园区”,之后又改名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于是乎污染问题也就算解决了,至今产生污染的企业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治污措施。

1.2惰性心理

调研发现,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心理,从而产生普遍的惰性,在巢湖调查时。一位老农的话颇有意味:“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懒惰,巢湖枯水期,河滩上散放着许多鸭子、鹅和水牛,其排泄物是上好的肥料,可是周边居民视而不见。”

其实,业已养成的惰性心理使人们不再愿意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拾粪为肥,现代科学已经为他们制造了更为简便、高效的肥料——化肥。然而,人们甚至在使用化肥时,也不愿进行精确的计算,过量的化肥最终又流入湖里,成为湖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再如,数十年前还作为重要的肥料之一的“湖淀”,现在人们不再愿意收集。人们普遍存在惰性心理,滥用化肥与农药的耕作方式使本该更加文明的现代生产方式给生态带来了祸害。

2内化传统道德和观念的超我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其对应的人格组织结构是超我,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原则为准绳。巢湖周边民众的超我就是内化的传统道德和观念,这些在人们行为中的表现是“明哲保身”和“知足常乐,麻木不仁”。

2.1明哲保身

长期以来,中国人的心理方面,存在明显“保身无公”的倾向,缺乏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在公共行动之前,每个人都在看他人的表现,同样的心态下认为只要有人领头就参与,若没人领头,则认为都不关注。令人费解的是,当某一事务有人领头时,人们又会想;“既然有人关注了,有我无我也没关系”,这种心理反映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巢湖污染日益加重,且周边居民对污染也满腹牢骚。但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力和克制力,其实了解人们“明哲保身”的社会心理。也就不难理解人们的社会行为。

2.2知足常乐,麻木不仁

建立在血缘关系上而不是理性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其影响至今存在,中国人只在乎直系亲属的福祉,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这种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漠,并且已经导致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巢湖周边居民对待巢湖生态状况恶化的态度就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合肥市义城镇西施口村,一度成为“癌症村”。即使在癌症发病率高的情况下,人们只是各自寻找规避途径,有的家族从上海买来多台昂贵的净水机,当他们的家族都吃上干净水时,便不再关心周边环境和村民,其实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都在想:等到水污染、生态恶化得不可收拾时,自然会有人出面解决。

3实现个人价值和满足的自我

前意识是位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其作用是将人的原始欲望压迫于意识之下,并能找回在潜意识中的一部分,其对应的人格组织结构是自我,它遵循“现实原则”,将“快乐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理能满足需要的作用。巢湖周边百姓也是遵行这种现实性,表现如下;

3.1能力弱势与被动性

能力是所控制的资源的多少并能够运用这些资源的力量,但是巢湖周边居民由于自身的素质、生产的方式、缺乏主体意识、处理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和受教育水平偏低、思想观念保守、经营管理素质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致使自己的能力呈现弱势,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寻找“弱者的武器”——消极被动,加之中国的文化中虽有“未雨绸缨”等应对自然之道,但是在本我与超我之间,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下更多的是消极被动。

对待自然的消极被动必然会体现在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上,我们在对巢湖周边居民调查中发现,环境污染不到非治不可的时候,人们都可以忍耐,居住在合肥南淝河沿岸及人湖口的东、西施口村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受到南淝河污染的困扰,沿岸的庄稼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然而,他们面对的是整个流域的生活污染和企业污染,由此必然处于弱势地位,目前他们还处于自救,或者说处于一种放任的状态。

3.2政府主管与依赖性

长期以来。一方面,政府包揽了许多事务,久而久之就挫伤了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个人主动性发挥时,往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由此,便形成了依赖政府的思维定势和习惯的行为模式——等待政府采取措施。在巢湖调查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政府不治理污染,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办法?人们的依赖心理由此可见一斑。

4结语

通过对巢湖周边居民调查,发现人们对巢湖生态恶化大多采取漠视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传统文化内化成的社会心理,而社会心理必然产生一定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巢湖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周边生态圈居民社会心理方面现代意识的缺乏有很大关系,这种生产方式,农业文明期所造成的污染是自然本身能够承受和净化的。然而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如果仍然抱有原有的心态,缺少现代意识和主动精神,则生态必将更趋恶化,因此在治标的时候更要治本,治本也该从改造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手。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
试析法律在多元化社会控制方式中的价值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机制
高力士谨慎性格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