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初探
2009-05-31周旭
周 旭
【摘要】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项目教学法能将理论与实践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VB程序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项目教学法及其教学过程设计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VB教学项目教学法实践
Visual Basic (简称VB)以其易学易用和功能强大,且能够方便快捷地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等特点,而深受使用者欢迎。因此,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选择VB作为学习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VB是一门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深奥、实际操作繁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应学好理论知识,又应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用户需求及市场情况的调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根据VB语言不断更新的特点,还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完成这些要求,而项目教学法能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能力,因此其可较好的实现这些教学要求。本文就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VB程序设计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探讨。
一、 项目教学法定义
“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这是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介绍“项目教学法”的一个实例。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被称为“造就一代工程师伟业”的“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设计思想和构造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将一个项目以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及最终评价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只负责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简而言之,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自身作为主体,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VB程序设计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在VB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多个具体项目分别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锻炼操作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协同合作的品质,并从中掌握VB编程的基本技巧和常规分析与设计方法。
(一) 精心设计合适的项目
项目的设计是项目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项目应基本能够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项目的设计应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既应与教学的理论紧密结合,又应与企业实际生产或现实使用有直接关系,以便通过联系实际的编程带动理论的学习,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既要用到课本里的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又要自学课本以外的知识,甚至自己创造发挥,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是项目的完整性,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成品出来,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笔者确定的项目任务是要求用VB开发一个超市收银系统。该超市收银系统要求是用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客户机主要提供操作界面,向服务器发送操作请求,并显示服务器返回的各种操作结果;服务器主要完成客户机的请求和各种操作。该系统要实现一些功能:一是登录和退出服务器功能,包括账号的登录服务器和账号的退出登录服务器功能。二是收银功能,包括统计总额、打印详单等功能。三是商品信息录入、修改功能,包括商品的名称、条码、规格及价格的录入功能和修改功能,要求要有一定的权限账号才能操作。四是账号管理功能,可以添加、删除、修改账号,要求高级管理员才能有次功能。五是查询功能,可以查询账号登录、销售信息,也可以查询某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
项目确定后,笔者事先实施完成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一个全面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一个项目的整体开发接触较少,因此在开发这个项目之前,给他们演示了自己用VB制作的超市收银系统,使他们对项目有明确的目标和感性认识。
(二) 制定项目实施的教学计划
教学项目确定后,首先应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把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模块目,并把每个模块的知识点罗列起来,按照教学时段,用教学计划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项目教学计划。这种计划有可能使教材的同一内容分布在多个不同的模块,也可能涉及到教材以外的知识,因此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项目用到什么就先讲什么,包括本课程以外的关键知识点也要重点讲解,而对于完全相同的知识点,如果在后面的模块中也要用到,则应重点讲解,其他知识可以少讲,考虑到课程的完整性,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应该涵盖整个教材内容。
例如模块1,模块名叫登录服务器,课时为5周30个课时,全部在配有投影仪的电脑机房上课,涉及的教材内容有VB语言基础、结构化程序设计、窗体控件设计,涉及的课外内容有Access2000数据库、网络通信协议等知识。其中的重点是窗体控件及其代码设计,难点是要对网络通信协议的代码有一定的了解,以加深对C/S模式的理解。
(三)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计划制定完成之后,就要按教学计划进行项目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明确列出各模块的功能及解决方案。其次,教师作为项目的指导者,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案例教学示范及必要的技术技巧辅导,正确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素材。再次,教师既要指导各个学生合理分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又必须营造热烈的群体气氛,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协同学习,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最后,定期检查进度。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完成一个模块,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交流,检查各自任务的完成情况。
(四) 成果展示与评价
项目评价是用于检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是项目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价方式包括组间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通过学生自己对成果的实时展示,引导各分组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拓展思维,达到共同提高。在进行项目评判时,教师应进行及时引导,注意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给予学生成功感,更好地激励学习。
三、 项目教学法在VB程度教学中实施的效果
(一)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感知明确的学习目标,操作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因此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二)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时,学生就会意识到,这些内容是与项目任务紧密相关的,只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最终的目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有效地完成项目任务。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三) 学生素质得到提升
项目教学中学生更多地面对实际问题、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乐趣,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通过小组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学习的品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科自豪感和较强的职业信心。
总之,项目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而教师更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培养了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周旭(1975-),男,广西上林人,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 。
(责编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