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05-31赵宇飞

当代贵州 2009年8期
关键词:党刊期刊贵州

赵宇飞 杨 骏

2003年底,按照中央关于报刊冶理整顿的有关要求,省委决定将省委办公厅主办的《当代贵州》杂志、省委组织部主办的《党建交流》杂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党的生活》杂志、省纪委主办的《党风廉政》杂志,四刊合并组建“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为省委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2004年1月,新版省委机关刊《当代贵州》杂志正式创刊。

五年来,全社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履行省委机关刊的职责,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党刊事业的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做强做大期刊事业,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年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党刊质量明显提高,作用进一步发挥。

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好党刊配合推动工作的特殊作用,刊物质量年年有提高。如在2008年抗凝冻宣传报道中,我们按照省委宣传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党刊特点,及时策划推出了三期专刊:《风雪中的贵州精神》、《雪凝过后是春天》、《抗凝救灾启示录》,受到了省领导、全国党刊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和鼓励。2004-2007年的4年间,当代贵州杂志先后有28篇作品荣获“贵州新闻奖”。2005年,《当代贵州》杂志被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称号;2006年,《当代贵州》杂志被评为全省优秀期刊。2007年当代贵州杂志社被推选为全国党刊研究会秘书长单位。2008年,《当代贵州》杂志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贵州省唯一的“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期刊”;在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主办,中国广告主协会、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报业协会联办的2008广告商青睐的中国报刊评选中,《当代贵州》杂志荣膺2008广告商青睐的中国时政与财经类报刊奖。

二是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省委的重视、关心下,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靠质量赢得读者,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市场推广、优化服务等多种措施创新发行工作,在杂志创刊的当年,就实现期发量8万多份。到2008年,杂志有效发行达到13万份,覆盖到了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

三是品牌经营成效显著,党刊经济实力健壮大。

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基础上,我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按照内容为王、有效呈现、广告开发、活动延伸、品牌增值的创意产业经营规律,找准经营空间,拓宽经营领域,提升经营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从2004年到2008年全社经营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在40%以上,固定资产总量增长了近10倍,杂志的发行基本覆盖了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四是期刊事业有新的拓展,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良好。

在办好省委机关刊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拓展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依托所属的期刊、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进一步开发音像制作、图书发行、会展服务等文化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期刊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群。五年来,杂志社已从当初的一份党刊,发展到现在的“两刊一报一网站”,其中,《当代贵州》从半月刊发展为旬刊,为老年读者服务的《晚晴》由双月刊发展为旬刊,发行量由原来的一千多份增加到现在的二万多份;《法制生活报》整体划转由杂志社主管主办后,通过找准定位、加强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发行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渐增强,2007年实现了盈亏平衡。此外,我们还创办了当代贵州党建网站、先锋书社、发展论坛、新视线音像制作中心、贵州图片库报刊发行公司等媒体平台和服务机构。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日趋规范。

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办好期刊的基础和关键工作来抓,通过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创建学习型刊社等措施,杂志社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建立了一支热爱党刊事业,想干事、能干事、有活力的办刊队伍。同时,我们不断强化规则意识,坚持制度建设常抓不懈,在采编、发行、经营、人事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规范、有序的轨道。

五年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及举措

一、强化创新意识,结合实际理清发展思路。

《当代贵州》自创刊以来,一直得到省委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创刊时,时任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专门题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时任省委副书记孙淦同志撰写了发刊词,要求党刊要做到“跟得上、抓得准、能出彩”。现任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对办好党刊提出了“必须加强、必须改进、必须创新”的要求。省委领导的指示精神,为我们进一步办好党刊、发展党刊事业指明了方向。

按照省委的要求,我们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大胆探索,进一步理清了办刊建社的发展思路。在办刊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党刊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明确了“党刊姓‘党、贵州特色、中国视野、世界眼光”的定位;制定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正确导向,按‘三贴近的要求打造党刊精品,实现双效益”的目标;规划了“一年起好步、两年上台阶、三年有突破、四年新局面、五年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坚持了“政治家办刊、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理念;确立了“质量立社、发展强社、开门办社、人才兴社、改革社会、制度建社、文化引社”的工作原则。

五年来,在社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按照“抓牢一个中心,实现两个效益,打好三个基础,建立四个支点”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不断提高办刊质量这个中心,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目标,努力打好人员素质基础、规章制度建设基础和硬件条件基础,建立了以《当代贵州》为主要产品的系列出版物编辑生产经营平台,建立了以稳定和扩大主看覆盖面为主的全省发行网络,建立了以广告经营、图书经营、策划活动为主的文化经营格局,建立了“媒体经营和经营媒体”的纵横鬯路和载体,努力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党刊、发展期刊事业的新路子。

二、强化质量意识,倾力打造全国一流党刊。

作为省委的机关刊物,《当代贵州》是省委实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指导全省工作的重要宣传舆论工具,是中央和省委声音直接向基层传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下情上达的重要渠道。

质量是党刊立刊之本。四刊合一的《当代贵州》是一个面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综合性的党刊,针对党刊的质量标准这个关键问题,杂志社明确提出要坚持

党刊姓“党”,强调要切实增强质量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好党刊配合推动工作的特殊作用,把党刊真正办成“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喉舌、联系党员和基层组织的桥梁、探讨贵州跨越式发展的平台、展示多彩贵州新形象的窗口”。在具体措施上,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不断增强党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倾力打造全国一流党刊:

一是在“内容”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引导能力、水平和效果。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是增强党刊吸引力的根本。为此,我们坚持加强选题策划,围绕经济工作、热点引导、典型宣传和舆论监督,不断推出有新意、有分量、有思想深度的新闻报道和言论文章;坚持在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表达技巧方面下工夫,善于运用新颖活泼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版面的新鲜感,提高栏目的美誉度;坚持改进文风,提倡写短消息、短文章,文字要凝练明快,语言要生动活泼;坚持“三贴近”原则,做到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真正扑下身子,深入下去,多在现实生活中搜集鲜活素材,多在亲身体验中汲取丰富营养,写出有激情、有真情、感动自己既而感动读者的好文章;坚持用心观察思考,用心采写报道,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细节感染人,努力推出立意深远、清新朴实、令人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努力用震撼心灵的优秀作品感动社会、赢得信赖。

二是在“翻译”上下工夫,寻求媒体舆论场与口头舆论场的最大重合度。为解决主流媒体报道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通过多渠道了解人民群众口头舆沦的主要内容,并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特别是选择读者容易接受的角度,能理解的语言,喜爱的文本方式,进一步增强报道的时效性、贴近性,“翻译”好中央和省委的大思路大决策大举措,努力使“上”与“下”实现有效的对接。

三是在“改进”上下工夫,注重重要报道的改革与创新。五年来,我们坚持充分发挥党刊的政冶优势、政策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党务政务报道、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典型报道、突发性事件报道、舆论监督等几大类型的新闻报道,使党刊的影响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在党务政务信息报道方面,我们坚持按照新闻规律适量、得当地进行报道,着眼于会议和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努力找出会议的新闻点,善于运用领,导讲话中有新闻性的个性化语言,善于发掘有震撼力的场景、场面,注意报道的活化、细化、具体化。在典型报道方面,我们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使典型宣传可亲、可敬、可信,避免模式化和高大全;突出典型宣传的时代特色,重视对新时期典型内涵和特点的挖掘,强化对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典型的宣传,满足受众致富、成功、成才、求知的愿望。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方面,我们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出击,从过去“怕群众知道消息”,转变为“怕群众不是从我们的主流媒体知道消息”,通过主流媒体及时、准确、适量的报道,有效遏制谣言,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党委和政府的工作。

四是在“专业”上下工夫,不断提升党刊的品质和品位。五年来,我们一直以不断增强党刊的信息含量、思想含量、知识含量、文化含量为追求,要求采编稿件要言之有物,有情感渗透,有知识内涵,有理论思维。提升刊物的思想文化品位。结合贵州的实际,我们在强调练好“内功”的同时,特别注重“开门办刊”。先后聘请人民日报副总编粱衡,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等担任顾问,指导办刊工作,联系一批名家、专家如王蒙、余秋雨等为特约撰稿人,通过借助名家、名人,提高刊物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通过紧扣工作大局和党刊特点,每年策划或参与1-2次全国性的大型宣传活动;加强与全国各家党刊及其它期刊的交流,学习借鉴各家的经验;依靠广大读者的参与和互动,不断改进办刊工作等措施,不仅使《当代贵州》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当代贵州》的影响。

三、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

随着质量的不断提高,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当代贵州》逐渐成为省内的主流媒体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切实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经营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找准经营空间,拓宽经营领域,努力打造一流媒体品牌。

一是不断扩大党刊的覆盖面。党刊承载着直接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重要任务,没有一定的发行量和覆盖面,就不可能完成好这一任务。只有不断扩大党刊的覆盖面,才能充分发挥好党刊的作用,保证党刊的影响力,同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党刊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五年来,我们坚持靠质量赢得读者,靠练“内功”真正办出读者喜爱的刊物来取得读者的支持。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市场推广、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创新通联发行工作,切实抓好征订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用党费订阅党刊赠送基层党支部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订党刊赠乡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刊进大学生宿舍”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党刊的覆盖面和发行量不断扩大,影响力越来越强。

二是切实抓好广告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收入不仅是期刊经营创收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地方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年来,在牢牢把握期刊意识形态属性、政治属性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好期刊的商品属性,坚持面向市场抓广告经营,在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党刊的特点,努力创新广告经营模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广告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媒体经营策略创新,提高策划和设计创意水平。特别针对省内广告大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广告经营办法,建立了广告宣传公共资源名录管理制度,规范了经营工作,保证了经营的可持续性,避免了恶性竞争,维护了党刊形象,使广告经营收人逐年增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三是大力拓展经营领域。在抓好常规广告经营的基础上,我们发挥期刊品牌的优势,不断延伸经营领域,实施品牌经营,通过开展企业战略研究、企业品牌推广等,使广告经营服务从单一的版面广告向系统的企业形象策划和品牌推广转变,从单纯的广告发布向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综合服务转变。此外,我们还加强延伸性和增值性服务方式的开发,通过策划、编印书籍、画册、专刊、特刊,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提供有品位、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高质量书籍,策划、承办有关会议、活动等,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党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强化改革意识,积极探索发展文化产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切实增强创新意识,以改革为动力,在确保完成党刊政治任务的基础上,积极闯出一条面向市场的媒体经营新路子。为此,社领导

班子研究提出了“一个内核、两个方向、三条原则”的思路。“一个内核”,即突出党刊的思想文化内核,着力打造精品,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两个方向”,即在横向上,抓好经营媒体,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党刊事业;在纵向上,抓好媒体经营,不断延伸期刊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在设计、印务等方面开展对外服务的新渠道,在抓好图书经营、开展大型活动、举办论坛等的同时,积极拓展文化经营新领域。

针对期刊业区域化、分众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坚持以经营期刊为主,以拓展延伸性文化产业为辅,强化面向市场独具特色产品的科学开发,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持做足区域市场、拓展全国市场、探索国际合作,优化产品结构,形成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强做大我省期刊产业。

一是办好子刊子报,做强做大我省期刊产业。在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5年7月,《晚晴》杂志改由当代贵州杂志社主办。通过对杂志的内容定位和市场前景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分析,我们充分发挥省委机关刊的综合优势,投入了必要的资金和专业人员,从采编业务、发行推广、广告经营、装帧印刷、内部管理、办刊条件等方面,对《晚晴》杂志进行了全面提升,确立了新的办刊宗旨,使办刊思路更加明晰和科学。2006年1月,改版后的《晚晴》杂志以全新的面貌,很快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老年期刊。

《法制生活报》于2006年1月整体划转并人当代贵州杂志社,由当代贵州杂志社主管主办。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确定了“权威、专业、实用、有趣”的办报方针,报纸质量不断提高,特色逐渐形成。同时,坚持以品牌经营为龙头,先后策划开展了“法治贵州万里行”和“健康贵州万里行”、“保住青山绿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大型图片展”等活动,并在全省26家执法部门中建立了200余人的通讯员队伍,设立了19家通联站,报纸的美誉度进一步恢复,报社的生存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基本实现了经营持平的目标。

二是发挥党刊优势,不断拓展延伸性文化产业。依托省委机关刊各方面的优势,我们积极拓展延伸性文化产业,如创办了以党的建设为主要内容,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的“当代贵州党建网站”;创办了以配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为主要业务,积极探索、开发、制作面向市场的各类音像制品的“贵州新视线音像制作中心”;创办了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宗旨,以探讨贵州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实现历史性跨越为主要内容,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特点的“当代贵州发展论坛”;成立了以图片展示贵州风采的“贵州图片库”;注册成立了“贵州先锋图书发行公司”,不断拓展其经营领域,按照市场规律积极探索建立一个覆盖面广、运转高效的图书、报刊发行渠道和网络;组建成立了“贵州当代会展策划服务中心”,依托杂志社所属的媒体,积极探索和努力打造一个主要从事庆典、开幕式、闭幕式、展览会议、产品促销、文艺晚会、演唱会等策划、执行的专业机构,为促进我省旅游经济、会展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积极筹办手机报《法制生活报·每日快讯》,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等等。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省委机关刊的影响力,延伸了期刊产业链,为党刊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是整合媒体资源,积极推动组建期刊传媒集团。在办好党刊的同时,为适应期刊事业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大趋势,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党发[2006]15号)的有关要求,在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主导下,我们积极配合推动组建“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通过整合省内期刊资源,努力建设一个有文化责任和理想、有核心竞争力,结构合理、优势互补,面向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期刊传媒集团,精心打造一批思想性强、内涵丰富、风格独具、读者喜爱、赢得市场的高品质期刊,为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积极的努力。

五、强化人才意识,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传媒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和拥有一流的人才,才可能办出一流的期刊。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社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结合实际提出了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强调要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努力建设一支政冶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办刊队伍,为进一步办好党刊,发展好党刊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具体措施上,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结合实际把握选人用人的原则和标准。在实施人才兴社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坚持在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适当引进事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从创刊以来,我们每年都要开展招聘活动,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先后引进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党校、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五十余人。同时,我们还结合事业发展的需要,在省内外有关媒体、高校、党政机关、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一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在引进人才的工作中,我们还针对媒体的特点,有意识地引进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才。现在,在当代贵州杂志社的人才队伍中,既有我们贵州本土优秀的传媒人才,又集聚了来自吉林、河南、河北、山东、甘肃、陕西、山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西等各省区的优秀人才;既有懂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等知识的专业性人才,又有熟悉经济、社会、法律、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军人物,也有意气风发的少年才俊,从而使我社的人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形成“合金文化”促进人才成长。二是坚持“适合就是人才”的评判标准。评判人才的标准不同,不仅体现了不同的人才观,还直接影响着人才作用的发挥。对此,我们认为,是不是人才,关键是看是不是符合事业发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适合就是人才,不适合的也是人才,但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三是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现人才。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在实践中检验和发现人才,通过压担子、给机会、轮岗位、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承办项目等办法压缩成长成材周期。我们不迷信文凭、不迷信专业、不迷信考试、不迷信过去的成绩,只要是经过实践检验能够适应需要、能够拿出有价值的结果、能够促进党刊事业发展的人才,我们都“不拘一格降人

才”。选人、用人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容短,努力探索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第二,下大力气抓好人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大投入,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杂志社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从2004年以来,全社在干部教育培训上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二是积极争取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五年来,先后选派了30多名部门副职以上干部和150多人(次)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三是实施“强行起飞”计划,在杂志社内开展强化实践锻炼,以老带新,让年轻采编人员轮流担任责任编辑,轮流负责重大选题的策划、每期内容的整体安排协调等工作,为年轻人的尽快成材提供平台。四是坚持举办“双周五”讲座,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干部职工举办专题讲座,强化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五是坚持开展每半年读一本好书活动,由干部职工推荐、杂志社统一购买《你在为谁工作》、《期刊编辑》、《大事件》、《请给我结果》等书籍给干部职工学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和交流,增强读书效果,促进学以致用,共同创建“学习型刊肚”。

第三,进一步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为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一是深化用人体制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积极营造一种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氛围;二是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职工双向选择制度,逐步改“相马”为“赛马”,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三是积极探索建立以岗位工资和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收入分配新机制,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同岗同酬,多劳多得、优质高酬、责重多得,分配与职工责任、业绩、贡献和效益挂钩,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和完善一种良好的优胜劣汰机制,通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人才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五是结合内容产业是个人创造性精神劳动的特点,积极探索推行“项目管理制”,创新业务人员收入分配新机制,探索让“智慧变成实惠”。

第四,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一个团队只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团队文化,才会持续健康地发展。杂志社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讲大局、讲工作、讲团结、讲规则、讲学习、讲感情,强调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大不小的事多讲协调、沟通、互相理解、换位思考,努力营造一个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办党刊的良好氛围。全体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喜悦,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们自己独特的团队文化,这就是:胸中有条长江、实践知行合一、学会建设性思维;常怀“归零”心态,不断超越自我;坚信态度决定成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走到哪儿都要让周围的温度至少上升一度。团队文化的逐步形成,进一步增强了全社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刊社的和谐,为党刊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党刊期刊贵州
“大学习”必须学党报党刊
期刊审稿进度表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吹好从严治党冲锋号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期待您的加入
神奇的贵州面具